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学基础缩减版.pdf

3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588646
  • 上传时间:2018-09-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98.20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部分教育学1. 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6 个)(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统计、 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⑤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不足之处: 当他们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了 “唯科学主义”的迷途二)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④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⑤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 “唤醒”不足之处: 思辨气息很浓, 过分夸大了社会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三)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③学校即社会④课程组织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而不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不足之处: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杨贤江)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②教育 起源 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五)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①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并非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和手段,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③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 即对他们进行 “启蒙” ,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④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六)制度教育学(F·乌里、 A·瓦斯凯、M·洛布罗)①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 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是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 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进行制度分析 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显性制度,也要分析隐性的制度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技、人口】(一)生产力①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③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二)政治经济制度①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文化①影响着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上③对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四)科技①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②影响教育的对象③渗透到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为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五)人口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地域分布不平衡:分别影响教育规模,质量和结构3.课程理论及其流派(3个) (一)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科课程中心理论)【1】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巴格莱【2】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以及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3】流派:①巴格莱的要素主义A.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B.课程设置的原则应当首先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C.课程应当提供给学生分化的、有组 织的经验,而最有效能和效率的就是学科课程D.其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组织②赫钦斯的永恒主义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 ,名著课程与教材的优越性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1】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2】主张: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 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3】核心观点: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A.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B.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三)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1】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①主张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②课程组织的心理学化,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充分关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2】奈勒的存在主义课程论①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宰②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4.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一)政治①制约着课程变革的目标。

      ②制约着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③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二)经济①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客观要求制约着课程目标②经济的地区差异③市场经济(有必要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三)文化:文化模式、文化变迁、文化多元(四)科学革新:①制约着课程变革的目标②推动着课程结构的变革③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五)学生发展①身心发展的特征②学生的需要③着眼点——最近发展区5.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3 个)(一)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具体分为五个阶段: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③安排相倚关系:选择强化物和安排强化方式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⑤评价方案: 测量想要的得到的行为反应3】程序 教学的方法 ①直线式 :小步骤进行、 呈现明显的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学习②分支式(二)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①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智力②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序列 (程序)原则、强化原则③教学内容: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④教学方法:提倡使用发现法三)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1】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2】教学过程:非指导性教学模式①确定帮助的情境②探索问题③形成见识④计划和抉择3】教学方法:强调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②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的③学习是渗透性的④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4】师生关系:教师是促进者应具备真诚、接受和理解的品质6.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5 个)(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掌握知识和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①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②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③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其积极地学习知识④防止只专注知识传授或纯思想教育的倾向三)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的关系①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依赖于智力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②引导学生积极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③防止只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倾向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①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②按照教学的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间接有效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③防止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7.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6 个)(一)程序教学模式①代表人物:斯金纳②指导思想: 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引起特定的反应③目标: 通过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使学生作出合乎实际需要的行为反应④基本结构: 小步骤进行、 呈现明显的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学习(二)发现教学模式①代表人物:布鲁纳②指导思想: 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重组和改造,使学生智力获得发展③目标: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④基本结构: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应用假设解决问题(三)掌握教学模式①代表人物:布鲁姆②指导思想: 掌握教学理论 只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学习内容到达掌握的程度③目标: 教师为掌握而教, 学生为掌握而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到达掌握的状态④基本结构: 教学准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测验、矫正、再测验(四)暗示教学模式①代表人物:洛扎诺夫②指导思想: 暗示学理论、 现在心理学关于人脑功能的研究③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④基本结构: 创设情境、 参与各类活动、 总结转化⑤基本原则: 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原则、暗示手段相互作用原则(五)范例教学模式①代表人物:马丁·瓦根舍因克拉夫基② 指导思想:结构主义理论和范例教学理论强调精选材料,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发展智力③目标: 教学与教育的统一、问题解决学习和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④基本结构:A.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B.范例性的阐明“类”的阶段C.范例性的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D. 范例性的获得有关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①代表人物:罗杰斯②指导思想:以学生个人为中心,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学习,故曰“非指导性教学”③目标:发展学生的人格和情感④基本结构:确定帮助的情境、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8.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9 个) (一)传递 -接受式①指导思想: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②目标: 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促进其发展,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③基本结构:激发学习动机、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缺点: 容易出现灌输,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自学 -式①指导思想: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学观②目标: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掌握系统知识,获得自学的方法, 提高自学的能力③基本结构:A.提出要求,呈现自学内容B.学生自学C.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启发答疑D.练习运用E.及时评价F.系统小结缺点: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适用面窄三)问题 -探究式①指导思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②目标: 重在训练学生通过收集事实来建立理论的科学思维能力③基本结构:A.提出问题,形成假设B.收集资料,分析整理C.验证假设,形成解释D.组织结论,展示交流E.评价结果,反思探究过程(四)引导 - 发现式①指导思想: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着眼于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杜威布鲁纳)②目标: 以培养学生探索新知,概括归纳的能力③基本结构:问题- 》假设 - 》验证 -》总结提高(五)情境 - 陶冶式① 指导思想:使学生处于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活动。

      (罗扎诺夫,暗示教学理论)②目标: 使学生思维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