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改革开放后株洲发展.doc
5页株洲市改革开放3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年已30个年头了30年来,株洲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努 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化解改革发展中的方盾,不断探索适合株洲市情的发展模式,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夫成就株洲正以全新的面貌成为荒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隅,湖南经 济增长檢上的一颗堆探明珠一、株涓以“市场取向”为主给的30年该革历程改革开65 30年来,株洲市改革发展进程阶段性特肖比較明显,夫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M it J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阶段0111 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根据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这一阶段 主耍以农村和农业改革为主1983年“南四县"则旧株洲市管辖后,通过6年的大力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樹全面建立,全市根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127 JT吨贈长到1984年的 162牙吨,年均馆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U 1978年的99元增加到1984的400元,年均贈 长26.2%这一阶段全市GDP年均增长8.7%,短短6年时间,全市GDP总量接近翻番第二阶段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
即从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2 年党的十四夫召开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改革的重点稱由农村 转IfilMrjifUI业,全市从此掀起了一场城市和企业改革热潮株洲市因国有企业众多,被国 家列为"三顶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期间国民经济得到较大地发展虽然1988-1992年期间 市场物价出现了较大;O, ffl全市经济年均增幅阳然保持了 7.9%, 1992年经济增幅高迖 16.7%,成为政革开[30年来三个増幅邂U 15%的年份之一到1992年全市GDP达到74.4 亿元,8年时间GDP总量再次实规了翻番,与1978年相比,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多第三个阶段为“初步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即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0 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初步皿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现代企 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藪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各市场经济主体得到了迅速壮大 特别是1992年国务院挾准株洲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场前所未有经济建设从此拉开了序 幕H 1992年到2000年的8年里,全市GDP总量先后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到 2000年全市GDP迖到285.4亿元,为1992年的3.84倍,年均増幅为11.8%,较前两个阶段 增幅提高了 3-4个百分直,其中1993年增幅达到了 18.3%,为改革开应3 0年来增幅最高的 年份。
第四个阶段为"完善社会主义开笊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i U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 全会至今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休制按照党的制定的“十五” 1+1 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胳子, 实现国民经济Q好Q快发展进入新世纪后,经济总量一年一f台阶,连续7年超过两位数 增长2007年全rUGDP总量突破700亿元大关,达到751.3亿元,为2000年的2.63倍,年 均增幅为12.1%,为改革开放30年来增幅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佳的一个发展阶段二、株湄政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威就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株洲市综合实力明显贈强,基础设施极夫改善,人民生活总体 上实规了由温饱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捞他,对外经济日苗活跌,各顶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趺上新台阶1、 经济总量不斷做夫3 0年来,株洲经济总量增长了 54.6倍,翻了近6番,2007年全 市GDP总量达到751.3亿元,年均憎荒10.1%,比全国和全省快2-3个百分肖从全市国民 经济运1j%j$看,EI个阶段分别为8.7%、7.9%、11.8%和12%,经济増长平稳,处在一个 上升的通道之中。
全市人均GDP由1978年的469元增加到2007年的20387元,年均增长 9.1%o在2006年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列第56位,跃居中部兀省非省会城市之 首2、 财政收入大幅學升师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财 政收入由1978年的2.27亿元增加到2007年67.6亿元,増长28.8倍,年均增长12.4%,其 中,—般预算收A 37.6亿元,年沟憎长14.4%全市财政收入结构不飾优化,实现了由"取 国家之IT向取“众人之财”的转变国有经济对财政收入的的贡献率从政革开赦初期的 87%,逐步调整到目前的40%,而集体经济、秋营经济Kf 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已上 升到60%o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由1978年的58.8%提高到2007年的80%,财政收入质量得 到了质的提升2007年全市人均财政收入为177元,财政收入总量和人均财政收入指标均 居全省第二o 2007年全市财政支岀73.7亿元,为1978年的33.5倍,年均増长12.9%目 前全市用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教科文卫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已占财政收入支出的60%o3、 人力资温充分利用改革开放3 0年来,全市劳动就业坏境得到了全面优化和创新, 呈现出就业规模不斷扩大,就业结构范于合理的特点。
2007年末,全市"、业人员达216.2 牙人,比1978年ISUDT 196.1 JJ人,年沟働6・8万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就业 结构比重U 1978的583 24.3: 17.4调整为2007年的393 28.9: 31.8与1978年相比,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憎长较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 增长速度高干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二)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谓长质量穩步提高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通过确立“稳定发展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 展第三产业"的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乡结构赶于合 So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的33.7: 50: 16.3调整为2007年的12.9: 52.7: 34.4与1978 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8 f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 提髙1&1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66.3% 升到2007年的87.1%, 形成二、三产业其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同2、 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改革开笊30年来,全市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 制定经历了一个"、探索到完善的过程。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UIT值为404.2亿元,已占到GDP总量的53.8%,比1978年提 高了 30多个百分点,其中非公工业已占到全部工业的58.2%,非公贸易占全部贸易81.2%, 非公投资已占到全社会投资67.5%,解决二三产业就业人员131.3 B人,占全社会二三产业 就业人员的73.1%3、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1* “两个根本转变"、"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等 方针政策的先后提出,全市在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正逐年得到提高企 业自主刖新能力增强,煤电运等册颈材约进一步缓解,现代服务业不飾得到发展,节能械排 成效明显2007年株洲市GDP能耗为1.496吨标煤/办元,比2005年已下降7.65%,年均下 降 3.75%O(三)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社会商品极大丰富1、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业増加值由1978年的4.5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6.6亿 元,増长21.2倍,年均增长5.53 %o 1994年禮陵市应为全市第—个成建剧过吨粮的县级市 1995年全市170 H亩取季稲田平均亩产达到1024公斤,株洲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稻亩产成 建制过吨粮的地级市。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央连续五年下发关干三农的1号文件,农村 税费改革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到2007年,全市根食产量达188.3 JJ吨以上, 比1978年憎长71.1倍,人沟产量比1978年憎长15.8倍;出栏生Jg 487.3 JJ头,比1978年 增长24倍,人均产量憎长5.35倍到目前为止,全市农产ffi UDI企业达3000余家,加工 产值近60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78年7.7 H干瓦增加到2007年的190 H干瓦,憎长 23.7 倍2、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到800亿元,为1978年的65 倍,年均增长15.5%;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7.6亿元熠加至2007年的1063亿元,憎长 60.4倍,年均増长15.2%;工业贈加值由1978年的6.14亿元贈加至2007年的347.1亿元, 增长91.3倍,年均增长11%o全市有规模工业(年第售收入过500办元)1111家,其中产 @11 10亿元的企业11家,产値过亿元的企业92家,产值jj 5000 H元的企业181家株冶 集团成为全市第一家、全省第七家年产值11百亿元的企业,2007年产值达到150亿元,较 1978年翻了近7番。
全市已形成了有色金属;OKJIII.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原料及制品、 服装、陶瓷、烟花柯农副产品加工等貝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2007年全市工业憎值占生 产总值比重为45.1%,居全省第一,工业圳造的税收占全市税收70%以上,工业就业人口占 城市总人口 40%多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株洲市新型工业水平梯步提高 在2007年全省新塑工业化考核评比中,株洲市荣获全省第二名,新型工业化水平进入全省 先进行列3、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M 1978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58.4 亿元,增长117.4倍,年均增长12.4%其中2007年交通运输仓储刖电业增加值为43.1 元,年沟谓长117%;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为67.9亿元,増长85倍,年均憎长12.3%; 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10.2亿元,增长36.4倍,年均增长8.6%;房地产业増加值为24.2亿 元,增长268.9倍,年均憎长15%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公共服务等算它服务业也迅猛发展, 各种新兴服务业陋运而生,2007年増加值迖到113亿元,增长161倍,年均增长13.3%ffl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算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00多 亿元。
近年来,围绕“双百"城市发展目标,按照“东提西折,合拢三角"的总体思路,夫 力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DI1快2007年全市建成区面枳达到 87平方公里,比1978年扩大了 1倍多;2007年城鎮化率为47%,比1978年提髙了 12个 百分点全市先后荣获全国优秀虛游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光荣称号五)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7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03元,比1978年憎长了 33倍,年均增长12.9% ;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044元,比1978年増长了 5 0倍,年均增长14.5%2007年全 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0797元,比1978年增长了 35倍,年均增长13.1%2007年,城猿、 农料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9%,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和42.8%2007年,全市社 会消裁品零售总额247.6亿元,比1978年憎长133.4倍,年均憎长18.3%2007年未城鎮 居民人均居任面枳2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沟居住面枳55.9平方米2007城市居民每百户 拥有務动电i舌164部,家用电脈49台、照相机44部、家用轿车4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 摩托车68辆、电冰箱41台、移动119部。
改革开故短短30年,城乡居民家庭实现了 从贫困到小康的聘越a )对外开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