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缺 氧.docx
17页第五章复习提要一、概念(一) 缺氧由于组织氧的供应减少或对氧的利用障碍,而引起代谢、功能和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二) 血氧指标1. 血氧分压为溶解于血液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故又称为血氧张力动脉血氧分压主要取决于:吸入气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2. 血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氧分压为13.3kPa,温度为38°C时,所能结合氧的最大毫升数,即100ml血液中Hb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的Hb的质和量3. 血氧含量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氧量取决于:氧分压和氧容量4. 血氧饱和度指Hb的氧饱和度,即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比值取决于:氧分压5. 氧离曲线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称为氧离曲线二、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特点(一)分类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二)乏氧性缺氧1. 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低张性缺氧或缺氧性缺氧2. 原因吸入气氧分压低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3. 血氧变化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及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均降低4, 紫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0g/L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 称为紫绀。
三) 血液性缺氧1. 由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 低,血氧含量减少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组织缺氧又称为等张性缺氧2. 原因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一氧化碳中毒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高3. 血氧变化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Hb与O2亲和力增强引起血液性缺氧例外),血氧饱和度正 常4. 肠源性紫绀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大量吸收入血后, 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当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L时,皮肤、粘膜可出现青紫色,称 为肠源性紫绀四) 循环性缺氧1. 因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单位时间内供给组织的氧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又 称为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2. 原因全身性循环障碍局部性循环障碍3. 血氧改变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4. 缺血性缺氧在循环性缺氧中,因动脉血灌流不足引起的缺氧称为缺血性缺氧5. 淤血性缺氧因静脉血回流障碍引起的缺氧称为淤血性缺氧五)组织性缺氧1. 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2. 原因线粒体功能受抑制呼吸酶合成减少线粒体损伤3. 血氧变化动-静脉氧含量差降低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一)呼吸系统的变化1, 急性缺氧初期呼吸加深加快。
此时的通气反应是由外周的化学感受器引起的2. 血液性缺氧及组织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所以没有呼吸加强反应二)循环系统的变化1. 心脏功能的变化心率急性轻度或中度缺氧时,心率增快严重缺氧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 缺氧初期,心肌收缩力增强随着缺氧所致辞的酸中毒和心肌抑制因子的 形成,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 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极严重的缺氧可因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出现心输出量降低2, 器官血流量的变化脑血流量的变化 缺氧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流对低氧的反应与低氧持续的 时间有关人初至高原时,脑血流量开始显著增加,以后逐渐降低冠脉血流的变化 急性缺氧时,只能通过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提高心肌的 供氧量;慢性缺氧时,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增生,有助于改善心肌供氧肺循环的变化缺氧引起肺动脉和肺静脉收缩,但主要使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升高毛细血管增生慢性缺氧可引起组织中毛细血管增生,尤其是心脏、脑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 增生更为显著毛细血管的密度增加有利于氧向细胞的弥散,具有代偿意义三) 血流系统的变化1, 红细胞增多急性缺氧时,主要是通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脾脏等储 血器官收缩,将储存的血液释放入体循环,循环血中的红细胞数增多。
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主要是由骨髓造血增强所致,这一过程是由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 素介导的红细胞和Hb增多可增加血液的氧容量的氧含量,增加组织的供氧量,使缺氧在一定程度内 得到改善,但如果红细胞过度增多,则可使血液粘滞度和血流阻力明显增加,以致血流减慢, 并加重心脏负担,而对机体不利2. 红细胞内2,3-DPG含量增多,Hb氧离曲线右移红细胞内2,3-DPG含量增多,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使氧离曲线右移,促使氧合血 红蛋白解离缺氧时,红细胞中的2,3-DPG含量增多,氧离曲线右移,一方面有利于红细胞释放出更多 的氧,供组织细胞利用,另一方面又可减少肺毛细胞血管中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四)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脑的重量仅为体重的2〜3%,而脑血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15%,脑的氧耗量占总氧耗量的 23%急性缺氧时可引起头痛、乏力、动作不协调、思维能力减退、多语好动、烦躁或欣快、判断 能力和自主能力减弱、情绪激动和精神错乱等严重缺氧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意识丧失慢性缺氧时,精神症状较为缓和,可表现出精神不集中,容易疲劳,轻度精神抑郁等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脑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间质脑水肿。
五) 组织细胞的变化1. ATP生成减少,无氧酵解增强2. 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及解毒功能降低3. 线粒体的改变慢性缺氧可使线粒体数量增多,表面积增大4. 细胞膜的变化通透性增加细胞膜电位负值变小严重缺氧时细胞膜对Ca24的通透性增高5. 溶酶体的变化严重缺氧时,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通透性升高,甚至破裂,溶酶体内蛋白水解酶逸出, 引起细胞自溶,基底膜破坏6. 肌红蛋白增加四、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与缺氧的原因、缺氧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1. 年龄2. 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状态3. 个体或群体差异4. 适应性锻炼五、氧疗和氧中毒(一) 氧疗概念①吸入氧分压较高的空气或纯氧对各种类型的缺氧均有一定的疗效,这种方法称为 氧疗;②吸入气氧浓度提高2〜4%,可使PaO2从3.33kPa增至5.32kPa,血氧饱和度从45% 增至75%;③对于单纯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进行机械通气者,氧浓度一般不 超过60%,如吸入气氧浓度超过60%,则时间不宜太长;④对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患者, 机体长期处于缺氧和CO2潴留状态,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降低,此时呼吸的驱动主要 依赖于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对这类病人应采用控制性氧疗,即持续低流量、低浓 度给氧。
二) 氧中毒1. 由于吸入气中氧分压过高、给氧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胞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即氧中毒2. 氧中毒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吸入气氧分压3. 急性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氧中毒,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 眩晕、幻视、幻听、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此型氧中毒以脑功能障 碍为主,故又称脑型氧中毒4. 慢性氧中毒曰发生于吸入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小时以后,表现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或刺激感,胸痛,不 能控制的咳嗽,呼吸困难,肺活量减小肺部呈炎性病变,有炎细胞浸润、充血、出血、肺 不张、两肺干湿罗音此型氧中毒以肺的损害为主,故又称肺性氧中毒[A型题]1. 氰化物中毒所致的缺氧,血氧变化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A.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氧饱和度正常C. 氧含量正常 D.静脉血氧含量较高E.动-静脉氧含量差大于正常2. 下列何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属于循环性缺氧:A. 休克 B.心衰 C.肺动一静脉痿D. 动脉血栓形成 E.静脉淤血3. 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具特征的变化是:A.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容量正常C. 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E. 动、静脉氧差增大4. 缺氧时,心肌组织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增加其供氧量:A. 从血液中摄氧量增加 B.增加肺泡通气量C. 增加血液携氧能力 D.增加冠脉血流量E.增加组织氧化酶活性5. 引起“肠源性紫绀”的原因是:A. 一氧化碳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C. 氰化物中毒 D.肠系膜血管痉挛E.肠道粘膜水肿6. 下列疾病中哪项不会出现血液性缺氧: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蚕豆病 C.煤气中毒D. 肺炎 E.严重贫血7. 哪项不是血液性缺氧的血气变化:A.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一静脉氧含量差增大C. 动一静脉氧含量差减小 D.血氧容量降低E. 血氧饱和度正常8. 初入高原者的血气变化中,不会出现:A.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C. 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D.氧容量正常E.氧饱和度降低9.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患者,以下哪一项不符合:A. 血氧容量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C. 静脉血氧含量降低 D.动脉血氧分压降低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10. 健康者进入高原地区或通风不良的矿井可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在于:A. 吸入气的氧分压低 B.肺部气体交换差 C.肺循环血流量少D. 血液携氧能力低 E.组织血流量少11. 关于紫绀的描述何项是错误的:A. 缺氧不一定有紫绀B. 毛细血管中还原红蛋白超过5g%便出现紫绀C.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易出现紫绀D. 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紫绀一般较明显E. 紫绀是否明显,还和皮肤粘膜中的血量有关12. 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乏氧性缺氧时:A. 血氧容量下降 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C.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静脉血氧含量升高E. 动一静脉氧差增大13. 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是:血氧容量20ml%,动脉血氧含量度15ml%,动脉血氧分压50mmHg(6.7KPa),动一静脉氧差4ml%,其缺氧类型为:A.乏氧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能缺氧D. 组织性缺氧 E.混合性缺氧14 .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A.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B. 刺激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C.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D. 刺激肺牵张感受器E. 刺激交感神经末稍感受器15. 缺氧引起的呼吸系统变化,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低张性缺氧,呼吸可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B. 等张性低氧血症一般不发生呼吸系统的增强C. 慢性低张性缺氧,肺通气量增加不明显D. 急性低张性缺氧时,PaO2降至8kPa(60mmHg)才会明显兴奋呼吸中枢E. 低张性缺氧的动脉氧分压下降越明显,呼吸中枢兴奋越强烈。
呼吸运 动加强越明显16. 下述缺氧时呼吸系统的代偿性反应中,哪项是错误的:A. 初到高原的人,肺通气量立即增加B. 久居高原的人,肺通气量逐渐回降C. 血液性缺氧,呼吸一般不增强D. 组织性缺氧可致呼吸运动增强E. 循环性缺氧如累及肺循环,呼吸可加快17. 能明显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缺氧类型是: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D. 组织性缺氧 E.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所致的缺氧18. 呼吸功能不全而发生的缺氧,动脉血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A.氧容量降低 B.氧分。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