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专题B答案.doc
2页《《古代文学专题古代文学专题》》 (二)试题(二)试题 B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搜神记 2、霍小玉传 3、聊斋志异 4、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5、历史演义小说 6、白话短篇小说 7、简本、繁本 8、龙图公案 9、戚而能谐、婉而多讽10、李宝嘉 11、东海黄公 12、金院本 13、旦本 14、 《西厢记诸宫调》 15、王昭君 16、吴江 17、清忠谱 18、李香君 19、李渔 20、皮簧腔2、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世情小说即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所谓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2、 《今古奇观》是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选集,主要选自冯梦龙的“三言” 和凌蒙初的“二拍” 书中 的四十篇作品,多角度、全方位一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它既表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思想,又留存着消极和庸俗的旧意识,其中也有一些描写神仙 道化、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和描写色情的成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当 时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3、三灯丛话是明代三部文言小说的合称。
包括瞿佑的《剪灯新话》 、李昌祺《剪灯馀话》以及邵景 詹的《觅灯因话》 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 表作4、、苏州剧派 苏州剧派是中国戏曲史上阵容最大的戏剧流派,约有 20 余人,李玉是这派的领袖人物 他们大都生活在当时的戏曲中心苏州,多是明末清初民间的下层文人这批剧作家以编剧 为专职,在思想倾向、题材和风格上有其共同的特点,故称之为苏州剧派,他们的作品大 都以当时的政治斗争或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表现出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鲜明的 现实批判精神他们大都注重剧本的舞台效果,语言较为通俗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简述《长生殿》的双重主题 《长生殿》所取题材及人物本身的复杂性,作者创作动机的复杂性,决定了作品内涵的 复杂 第一,爱情主题 《长生殿》歌颂了李杨间坚贞不渝、至死不变的爱情, 一定程度上 表现了具有现代性爱色彩的爱情观 第二,政治主题作者要借李杨故事总结历史教训,以“垂戒来世”他要告诉人们: “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 《长生殿》的主题可以说是双重的,而以爱情为主2、 《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水浒传》是一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民革命的兴亡史,其思想上的独特成就表现为:(1)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热情地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
2)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慨、斗 争意志和伟大力量3)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聚合、由盲 目行动到有明确行动纲领和严格纪律,以及受招安导致最后失败的全过程 (4)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略战术和 斗争策略的经验 3.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 妇们1) 悲剧形象:严守社会道德,却被社会以不道德的名义毁灭剧本开始时,尽管 窦娥命运坎坷,心中有许多烦恼,但她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准备修来世可是社会并 不允许她这样张驴儿介入她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反抗,最后为社会所毁灭2) 性格变化:由善良柔顺到对社会的极端仇视和强烈报复最初的窦娥是善良柔 顺的,既照顾婆婆,又屈从命运但是,社会一步步的逼迫,先是张驴儿的逼婚,后是张 父被毒死的事件和张驴儿的要挟,最后是窦娥寄予最大希望的官府的胡乱判案,使得窦娥 对这个社会完全失去了希望这才导致她的怨天咒地和三桩誓愿3) 关汉卿以窦娥这个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 当时社会的认识和评价,对现实的批判。
他为社会的黑白颠倒、官府的草菅人命所愤怒, 不满让好人受难信守道德的窦娥却被以不道德的名义处以了极刑,这就是关汉卿对于这 个充满倒错的社会的评价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举例说明)(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 (举例说明)(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举例说明)(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 映射作用 (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20 分)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讽 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这两句话指出了《儒林外史》在思想艺术上的主要特色,并且指示了它的讽刺小 说的类型,并对《儒林外史》的讽刺态度、讽刺对象、讽刺艺术及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进行了概括与评价1)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主要在讽刺方面它 用了夸张同时又是艺术的笔调,通过种种当时人们不以为奇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现象的 描写,真实生动地揭示出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的种种可鄙、可憎、可笑、可怜的形象,并 进而让我们认识到那个社会的不合理。
这就是《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小说的主要的艺 术成就,也是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做出极高评价的主要原因2)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物的描写上它有这样几个特点:A、不 孤立地写人,而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所以, 《儒林外史》的讽刺, 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针对社会的B、在写人物时, 《儒林外史》从不站出来说好说坏, 他的爱憎感情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之中,不是凭借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 的言语行动来表现这种手法,就是鲁迅所赞扬的“婉而多讽”3)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A、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 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B、常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和可鄙之处C、通过人物言行 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D、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E、在情节发展中有意安排一种 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煞风景F、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 捉弄作者所要讽刺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