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水利科学技术史课件.ppt

8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89180560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MB
  • / 8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鲧禹治水的传说Ø鲧禹治水的传说体现了原始先民在与黄河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对于洪水习性的认识和体验Ø鲧是北方水神颛顼的儿子居地在崇,即现在河南嵩山一带Ø鲧以堵治水的方法,违背了自然规律,遭到失败 Ø大禹是我国洪水传说中最完善的一位治水英雄人们把自古以来治水的经验和功绩,全部归集于大禹一身Ø传说中禹治水的范围很广 在《史记·夏本纪》说:禹治水13年,走遍了九州大地Ø大禹治水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西起甘肃、青海,东至大海,北起河北、山西,南到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土地 雍州梁州冀州荆州兖青州豫州徐扬州 Ø禹及儿子启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黄河中游地区,中心地带在晋南涑水河流域和汾河下游两岸Ø禹的治水活动,应主要在黄河中游地区,至多抵达黄河下游和黄淮之间 河南具茨山发现有关大禹的神秘石块 Ø大禹在外治水是十分艰难的,也是十分辛苦的山东嘉祥县武梁祠汉画像石刻中禹的画像 Ø大禹治水的主要方法是“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Ø疏通主干河道,导引漫溢出河床的洪水和渍水入海u集中力量把主干河道疏浚通畅,局部裁弯取直,加速洪水的排泄u再在两岸加开若干排水渠道,使漫溢出河床的洪水和积涝迅速回归河槽中来 Ø大禹采用疏导为主的治河方法,已经部分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况。

      河道排水能力增加,防洪的效果明显改善Ø相传大禹治水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测量,即所谓“左准绳,右规距”“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Ø“准绳”和“规距”就是今天基本的测量工具,如铅垂线、角尺和圆规 Ø“行山表木”是原始的水准测量,就是以刻有尺度的木杆作为测量的标桩Ø在中国历史上,大禹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又是一个被大大神化了的理想人物Ø大禹治水的结果是加速了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建立了传说中的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 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大禹陵禹庙中的大禹塑像 春秋战国、秦时的治河Ø商周时期,很少有治河的记载,大约与干旱少水及商周人迷信河神有一定的关系Ø从春秋时起,黄河下游各诸侯国,竞相沿河筑堤,防备河水泛滥Ø战国时代,齐国与赵国、魏国以黄河为界,三国各自境内都筑有堤防工程 Ø经过堤防的修筑,黄河主流在两道相距五十里的堤防之间游荡,这是防洪工程的一个划阶段的进步Ø《韩非子》记载,魏国的白圭能修筑起密实度很高的堤防Ø诸侯国筑堤,“壅防百川,各以自利” 为此,齐恒公在召陵和葵丘两次会盟中一再提出“毋曲堤”之类的禁令 Ø秦始皇时“决通川防”,使本来不统一的黄河河防工程归于统一,为以后的统一治河奠定了基础 汉唐时期的治河Ø两汉时期的治河u两汉时期,黄河有一个比较好的治理环境。

      统治者对治河也比较重视u两汉时期,黄河决溢很频繁,西汉大决口,在12次以上Ø西汉武帝元封时的瓠子堵口Ø成帝建始时的馆陶王延世堵口Ø东汉王景治河 瓠子堵口Ø汉武帝刘彻亲自领导的一次治黄工程,使他成为第一位深入治黄第一线的皇帝Ø治河的经过与背景Ø治河的措施Ø治河的意义 治河的经过与背景Ø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濮阳境内(今河南)瓠子向南决口,直灌巨野泽,又漫流经泗水入淮,泛滥16郡,形成黄河历史上的一次大改道Ø河决口以后,汉武帝曾派人主持堵口,但因水势过大,没有成功 先秦至五代的黄河改道示意图濮阳馆陶张甲河 Ø直到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才让汲仁、郭昌带领几万士卒和民夫投入施工,并取得成功 治河的措施Ø堵口的方法,大约是用竹子作桩,再用长索把竹木连接起来,然后抛石塞草填上Ø决口堵塞后,汉武帝修筑了“宣防宫”,表示对河神的感谢并为此做了《瓠子歌》二首 治河的意义Ø作为帝王,汉武帝关心水利并亲自主持河防工程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Ø司马迁在《史记》中创设水利专篇,也是受了《瓠子歌》的感染 王延世堵口Ø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黄河又在馆陶和东郡金堤一带决口,东郡、平原、千乘、济南等四郡32县受灾Ø王延世堵口的技术是“以竹笼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以下之”,是一种创新。

      Ø西汉哀帝时,魏郡以东,黄河决溢,纵横乱流,甚至难以分辨主次河道Ø东汉以后,河、汴、济三水交败的局面愈演愈烈Ø这种自流泛滥的局面维持了几十年 王景治河Ø王景与王吴组织军士数十万人一起修渠、筑堤,一方面治理黄河,另一方面继续修治汴渠Ø治理黄河方面,筑黄河堤自荥阳(在今郑州西北)到千乘海口(在今利津县境)一千余里 u工作是勘测地形、开凿山丘、挖除河道中的石滩、裁弯取直、防护险要堤段、疏浚淤塞河段Ø治理汴渠方面,主要是采用多首制的引水方法,于黄河沿岸“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Ø可能的情形是在汴渠引黄修建两处或多处引水口门,相距10里左右,以适应黄河主流上下变动的情况 Ø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于次年四月完成了全部工程黄河和汴渠分别得到了控制,数十年的黄河水患灾害得到了平息Ø王景治河的效果,至多不过三十几年无决溢,一百来年的小康局面而已 两汉的治河理论贾让治河三策Ø待诏贾让应召提出治理黄河的系统见解,分为上、中、下三个方案Ø治水的基本思想是不与水争地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须“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Ø系统地分析了黄河下游两岸堤防的变迁经过及其造成的危害 Ø上策是:开辟滞洪区,“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Ø实行宽堤距,充分考虑河床容蓄洪水的能力Ø滞洪区的移民安置费用,以几年的修堤费用可补偿Ø上策可从根本上消除水患,河定民安 Ø中策是:开渠建闸,发展引黄灌溉,分杀水怒,并分洪入漳河。

      有三个好处:u一是发展灌溉,改良土壤u二是可改种水稻,将产量提高5~10倍u三是可以发展航运Ø只需花费一年的维修费用Ø中策能兴修除害,维持数百年 Ø下策是:加固堤防,维持河道形状Ø下策堤防岁修岁坏,劳民伤财,灾害不断Ø贾让治河三策是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篇全面阐述治河思想的重要文献u最早提出在黄河下游开辟滞洪区的设想u最早提出水利建设中实行经济补偿的概念和具体办法 u体现了水利规划中的方案比较的思想Ø比较客观地总结了堤防发展的历史,批评了汉代无计划围垦河滩地所造成的危害,以及提出发展引黄灌溉、兴利除害Ø后人对贾让三策的评价也不一致 Ø三国以后,黄河治理之事,很少见于记载Ø曹魏至隋初370余年间,有关治理黄河的消息仅有几条Ø隋代的水事,重在运河Ø唐代治河,见于记载的仅有4次多是堤防修守和堵塞决口 北宋的治河Ø唐末以后,黄河逐渐进入了多灾多难的历史时期北宋治河,工程多、规模大Ø北宋时期黄河的灾害与特点Ø北宋时期黄河下游的行河路线与河道变化Ø北宋的三次回河之争与回河之役 Ø北宋黄河河患有以下几点特点:u一、决溢年份和次数都比五代时期增加n北宋平均每两年就有一个年份发生决溢n北宋时期黄河堤防已失去了基本的防洪能力n五代时平均三年有一决溢年份 u二、受灾地区广n决溢地区,下游就几乎包括了历史上黄河成灾的全部地区u三、以澶滑地区决溢年份最多n北宋期间,黄河先后有七次较大的决溢和改流,其中六次发生在澶滑地区 u四、北宋初的建隆元年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的24个年份里,有22个年份有决溢的记载u五、决溢月份一般在五月以后到十月以前,十一月后到次年四月前决溢较少u六、北宋河患中有不少灾年受灾面积广,灾害程度严重 Ø北宋的160多年中,黄河改道、改流和分流先后达七次,平均二十年左右一次Ø一、京东故道Ø二、横陇故道Ø三、商胡河道Ø四、二股河Ø五、大河入淮 京东故道Ø北宋前期黄河故道的称呼,又称为汉唐大河Ø在历史上行流时间近千年Ø北宋初几乎年年决溢,已失去行洪能力Ø最后在庆历八年(1048年)于澶州商胡决口,“自商胡决而北流,王景之河始废” 横陇故道(旧东流)Ø流经路线:景佑元年(1034年),河决澶州横陇(今濮阳东约四十里)Ø干流经清丰、南乐、大名、馆陶、聊城、高唐、平原等地,下游分为赤、金、游等支,经棣、滨二州北入海Ø行河时间到庆历七年(1047年),前后行河只十四年Ø这条河道含沙量极大,河势分流散漫 商胡河道(北流)Ø庆历八年,河大决于澶州商胡埽,决口广五百五十七步Ø决河流经大名、恩、冀、深、瀛、永静等地,东北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合御河入海Ø这条河道是宋代黄河流入渤海的最北端Ø河道坡降较大,行河通畅,水流挟沙力较大 Ø行河时间达140余年,至金大定年间黄河南北两支分流,北支由大清河入渤海后才告湮塞 二股河(新东流)Ø嘉佑五年(1060年)七月,商胡大河在大名府魏县第六埽(今河南南乐)分出的一条支流Ø河分支处广二百尺,下经魏、恩、德、博之境,下接笃马河 大河入淮Ø黄河决于澶、滑一带,往南流入淮Ø北宋黄河未形成全河南行 Ø第一次回河——回复横陇故道的争论及回河的失败Ø第二次回河——回复二股河的争论及回河的失败Ø第三次回河——再次回复二股河的争论及回河的失败 第一次回河Ø皇佑三年(1051年)七月,黄河在大名府馆陶县郭固决口,塞北回河之议遂起u即主张堵塞商胡北流并在商胡开六塔河以回复横陇故道的主张u六塔河:河北转运使李仲昌建议所开,预计能节省90%的工料。

      最后六塔河只开凿宽50步(250尺) Ø欧阳修曾两次上疏,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u第一疏中,他认为人力、物力不允许,而且会危及赵宋王朝的的政权u第二疏中,他分析了黄河淤积决溢的规律;认为:“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 n他分析了京东、横陇河道的具体情况,认为“然则京东、横陇两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弃之高地,京东故道屡复屡决,理不可复,不待言而易知也n认为六塔河,宽仅50步,难以容纳大河之水,并断言六塔河“于大河有减水之名,而无减患之实Ø欧阳修的奏疏已定性地认识到黄河泥沙淤积与决口改道的关系 Ø宋仁宗仍下令回河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塞商胡北流,引黄河水入六塔河结果回河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回河Ø嘉佑五年二股河形成以后,黄河分成北流与东流,但仍屡屡溃决Ø朝廷内围绕着如何治理北流与东流展开了大争论,引起了治黄史上有名的“北流”与“东流”之争Ø主张东流的最重要的理由是怕北流入辽境,失掉边防大河 Ø当时对于治黄大致有三种对策:u一是主张沿北流河道创筑生堤以救河北水患,其用意是维持北流u二是主张设法让御、黄合流北流,经独流口后东北入海,其用意也是维持北流u三是“于二股之西置上约(即挑水坝),擗水令东。

      俟东流渐深,北流淤浅,即塞北流”其用意是塞北流,将大河稳定在东流上 Ø朝廷最终又一次回河东流u原因是直接为恩、冀、深、瀛、永静、乾宁等州军境消除水患u为巩固边防着想Ø挑水坝修成后,又一次展开了争论u张巩上疏要挽河东流,以免其冲决、淤淀边防的漕运通道和用以限敌人马的塘泊水域 u司马光却认为“东流浅狭,堤防未全,必致决溢”,应缓行回河Ø最终在熙宁十年八月,闭塞了北流Ø元丰四年,黄河又往北流,东流于是断流,又恢复了北流的局面 第三次回河Ø黄河合御河北流后,主流中段常有摆动,东流之水并没有断绝Ø宋哲宗时,回河派代表列举了北流的七大危害:u河北边境许多塘泊天险被黄河所浸淤;u北边水系易于泛滥;u大名、深、冀等腹地受到威胁; u北疆前哨沧州有被辽国侵占的危险;u黄河并吞御河,边城失去传输之便;u航运受阻;u不利于宋辽两国使者的往来Ø苏辙、曾肇等反对派对此一一加以驳斥Ø元佑八年(1093年)采取回河措施,又以失败告终 Ø元符二年(1099年)“东流遂断绝,大河水势十分北流”Ø北流直到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前后才断绝 北宋回河失败的原因Ø北宋回河失败,主要是没有考虑到地形条件和对泥沙的处理u东流接近于汉唐旧道和北宋横陇故道,地面已经抬高,可以行河,但不能长久u北流多在西汉大河旧道以西、以北,地势相对低下,易于行水,所以黄河在滑州以下多决而北流 Ø从当时的社会经济看,三次回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Ø从当时的国防防御来看,黄河并未能阻止辽国的南侵;并且,黄河北流根本不可能北徙而入辽境Ø后人评价北宋的回河是“不顾地势,不念民力,不惜国用” 金元时期的治河Ø南宋初年人工决黄河防金兵南侵,水主流从泗水入淮Ø金末元初又一次人工决河,主流从涡河入淮Ø黄河自金代夺淮入海后,成为整个元代黄河下游的基本流势,河患频繁 Ø元代主要是修有局部河防和修围护城邑的堤防,只是限制洪水的淹没区,而且重北岸,轻南岸Ø元代河患特点及其原因分析Ø贾鲁治河 元代河患特点及其原因分析Ø 1、决溢年份多。

      90余年中就有44个决溢年份Ø 2、冬春季决溢增多,甚至在正月、二月,也会酿成决溢Ø 3、决溢地点多,决口大u至元二十三年,在15个州县均有决溢,历史罕见 Ø 4、决口宽广u至元九年,新乡附近河堤崩决二百三十多步大德元年,蒲口决口宽千余步Ø 5、泛滥时间长u至正四年白茅决口,泛滥前后达八年之久Ø 6、灾情惨重u泰定三年七月,“河决郑州,漂没阳武等县民一万六千五百余家” Ø 1、黄淮合流后,下游河道不能容纳巨大的水量Ø 2、从涡水入淮绕了一个大弯,坡度更缓,水流减慢了;由濉水入淮则河道险狭,难于宣泄Ø 3、河道南移径流量大而集中,隆冬季节,因冰凌堵塞而酿成河溢 Ø 4、新河道为自然泛滥形成,河床较浅,不能有效容水,又易于淤淀Ø 5、两岸堤防被大量冲毁,下游的崩土大量移向河床,使淤积加快Ø黄河夺淮后,下游很快呈现悬河状况 Ø1、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对黄河流域中下游广大汉族地区的河患采取消极态度Ø黄河两岸的大量塘泊沼泽多为势家所据,水无所归Ø2、朝廷治河方略以不影响运河为首,更安于黄河南行 Ø 3、元代中期治河缺乏治河人才 Ø至正十一年由贾鲁主持的治河大役Ø在规划、组织和施工技术各个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对后世影响很大Ø治河的经过与背景Ø治河的指导思想及措施Ø对贾鲁治河的评价 Ø元朝至正四年(1344) ,北方普降大雨,黄河水暴涨,冲破了白茅堤、金堤,使黄河沿岸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Ø元顺帝因此任命贾鲁为管理水利的“都水监使”,专门负责治理黄河Ø贾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往复数千里”,对河患情况有较深的了解 Ø贾鲁将自己往返查勘所得,绘图报告,提出两个方案:Ø一是就决口以下新河道北岸筑堤,限制决河横流,工程量较小Ø一是堵塞决口,同时疏浚下游河道,挽河回故道,工大费多Ø至正十一年(1351年)朝廷再议治河,在丞相脱脱的大力支持下,采纳了贾鲁的建议,决意治河 Ø治河的成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Ø一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严重威胁元王朝的统治Ø二是黄河北徙,威胁到元王朝的运输生命线Ø三是海盗猖獗,对海运造成严重威胁 Ø贾鲁治河的指导思想有四个方面:Ø一是挽河南流,回复故道Ø二是疏、塞并举Ø三是必须先疏后塞,且是在汛期实施堵口Ø四是必须一举成功 Ø治河措施包括四个方面:Ø一是疏浚故河Ø二是刺水堤和石船堤障水挑流Ø三是堵塞黄陵全河Ø四是堵口合龙 1234 Ø三种评价:Ø一是全面否定 Ø二是在政治上否定,在治河上肯定Ø三是充分肯定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