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素、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体会.doc
3页1肝素、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体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与心肌需氧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与硝酸甘油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40 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 2000 年 8 月~2002 年 12 月收住的 4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的诊断符合 WHO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肝素与硝酸甘油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组(对照组) 治疗组20 例,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8 例,卧位性心绞痛 4 例,变异性心绞痛5 例,梗塞后心绞痛 3 例其中合并高血压 6 例,脑血栓 3 例,2型糖尿病 4 例,陈旧性心梗 4 例男性 13 例,女性 7 例年龄42~70 岁(平均 56.2 岁) ,有冠心病史一年以内 7 例,1 ~5 年的8 例,>5 年的 5 例对照组 20 例,在分型、年龄、性别及病程上与治疗组相似,两组检查内容相同,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卧床休息,吸氧,镇静等一般治疗措施外,对照组口服鲁南欣康片 20mg 日三次,硝酸甘油注射液 10mg 加入 5%葡萄糖或0.9%氯化钠 250ml 静点 8~20 滴/分。
治疗组 20 例均无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正常,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钠 100mg 溶于 5%2葡萄糖或 0.9%氯化钠液重 250ml 静点每日一次,二周围一疗程肝素治疗后三天检测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时间,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描记心电图 1.3 疗效标准 按 WHO 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变;有效,症状改善,心电图 ST 下移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变化 2 治疗 2.1 治疗效果 治疗 7 天内显效 8 例(40%),有效 6 例(30%) ,两周内显效 4例(20%) ,总有效率 90%,无效 2 例(10% ) 对照组一周内显效4 例(20%)有效 4 例(20%) ,二周内显效 5 例(20%) ,无效 7例(40%) ( 1 例在治疗中出现急性心梗)有效率 60%治疗组二周内缓解 90%,对照组缓解 60%,疗效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梗之间的一种临床状况,称梗塞前心绞痛部分可发展为急性心梗和心源性猝死,病理上常有冠脉的器质性狭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血液粘稠甚至血栓形成。
硝酸甘油,B--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是治疗心绞痛的常有药物,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较差,肝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防3止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作用特别是低分子肝素具有溶栓作用尚能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及轻度的扩血管作用 小剂量肝素合用硝酸甘油静点即可扩张冠脉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又可降低血流的高粘状态,改善冠脉循环,预防和减少急性心梗的发生,明显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且副作用极少,值得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