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贸易保护的依据.ppt
32页第第 五五 章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贸易保护的依据本本 章章 结结 构构第一节第一节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第二节第二节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第三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四节超保护贸易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新贸易保护理论新贸易保护理论n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n幼稚产业保护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n超保护贸易理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n新贸易保护理论——战后,“中心-外围”论(发展中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发达国家)第一节第一节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 n一、重商主义概述一、重商主义概述n产生背景产生背景n15-17世纪n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探讨n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n最早的经济学/贸易理论n分期分期n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n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中叶——17世纪)n主要观点主要观点n(1)金银货币被视为财富的唯一形态n(2)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n(3)主张多出口,少进口,通过贸易顺差使金银更多地流入本国n(4)极力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各种经济活动,采取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政策n(5)将对外贸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利润和经济利益来自流通领域,而不是来自生产过程。
n二、早期重商主义二、早期重商主义 n又称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n代表人物:英国的海尔斯和斯坦福德、法国的博丹、意大利的桑奇斯等 n代表作:海尔斯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由斯坦福德1851年匿名出版n主要观点: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n恩格斯对早期重商主义的描述恩格斯对早期重商主义的描述 早期重商主义者“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邻居,他们不择手段地骗取那些和本国通商的民族的现钱,并把侥幸得来的金钱,牢牢地保持在关税线内”n因各国都防止金银外流,结果窒息了贸易,反而妨碍了金银的流入重商主义者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货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进入晚期重商主义阶段n 三、晚期重商主义三、晚期重商主义n又称贸易差额论n代表人物:(英)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n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n主要观点: (一)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贸易的具体利益表现在打击竞争对手,减少货币流出;降低国内商品价格;扩大就业,增强国力;提高土地价格;增加货币资本等。
(二)对贸易差额的认识 国际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唯一手段 一个国家每年的贸易差额只要总和是顺差就行,不必要求所有个别贸易差额都是顺差 (三)扩大对外贸易的途径 扩大商品生产,改善产品质量;适度消费外国商品;减少不必要的进口限制,特别是进料加工再出口的商品;大力发展远程贸易和转口贸易,扩大航运业;降低产品价格,占领销售市场;减少国内货币存量,将多余货币用于经营国际贸易 n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n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n将金银货币当作财富的代表,主张通过国际贸易获取更多的金银重商主义基于上述认识所提出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货币资本的强烈需求,对当时欧洲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对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n重商主义将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将研究领域局限于流通领域,认为财富和利润产生于流通领域,国际贸易是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反映出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n重商主义贸易政策是一种高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n该观点的代表人物: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汉密尔顿、李斯特汉密尔顿、李斯特 幼稚产业的含义幼稚产业的含义第二节第二节 幼稚产业论幼稚产业论核心思想:核心思想:如果贸易保护的长期利益可以弥如果贸易保护的长期利益可以弥 补短期的损失,则进行保护是有利可图的补短期的损失,则进行保护是有利可图的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n一、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论一、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论 n(一)理论背景n(二)主要思想与政策主张 汉米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中系统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他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保持其独立地位美国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根本无法同英、法等国家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因此,美国应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帮助新建立起来的工业生存、发展和壮大 n(三)政策影响 汉米尔顿的制造业保护理论对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开创了后起国家保护新兴产业的先河汉汉密密尔尔顿顿::美美国国独独立立运运动动时时期期的的政政治治家家,,美美国国独独立立后后的的第第一一任任财财政政部部长长;;共共和和党党的的创创始始人人之之一一n二、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二、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一)理论背景(一)理论背景n1.从当时德国相对落后的状况出发,提出要以征收高关税的办法对其新兴工业进行暂时的保护,以免被当时先进的英国工业挤跨n2.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生于德国一个皮鞋匠家庭1817年任杜宾根大学政治学教授1820年被推举为符腾堡国会议员,1825年被驱逐出境,后定居美国1832年被美国政府任命为驻德国莱比锡领事1841年出版《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6年自杀n3.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思想深受汉密尔顿的影响。
(二)主要理论观点(二)主要理论观点n 1.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n认为古典学派的根本缺点是推行所谓“世界主义”而忽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n认为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强调了各国追求当前的最大利益,却没有考虑各国和各民族的长远利益n认为古典学派片面夸大了自由竞争的作用,否定国家干预经济过程的积极作用n 2.李斯特理论的核心——生产力理论n他认为生产力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n生产力与财富的关系是果树与果实的关系n为使生产力发展,国家必须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即使开始时可能受到损失n3.贸易政策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 n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n前三阶段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第四阶段应保护贸易,第五阶段恢复自由贸易政策n(三)政策主张(三)政策主张n1.保护对象 李斯特认为,保护的对象主要是国内工业,是那些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而又面临外国强大竞争的有发展前途的工业n2.保护手段 李斯特将关税作为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并主张逐步提高关税税率n3.保护程度 对不同行业要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奢侈品只需征收很低的保护关税,生活必需品需要通过高关税给与充分保护。
n4.保护期限 对国内某项工业的保护不能永久持续下去,保护只能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对工业部门的保护最长不能超过30年在此期限内仍不能成长起来的产业,政府不应继续对其提供保护n(四)简要评价(四)简要评价n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对德国后来的贸易政策产生影响,德国保护关税政策促进了德国工业的成长,对该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李斯特的幼稚产业的保护不同于15-17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前者的目的是培植新兴产业的竞争力,而后者的目的在于通过贸易顺差获得金银货币,这种差别体现出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积极意义这种理论对今天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建立过程中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v穆勒标准:穆勒标准: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受保护的国内产业在 保护结束后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本国的比较优势产业v巴斯塔布尔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保护成本与预期利润的贴现值产业除了在一定时期能够自立外,其将来所产生的利益的贴现值必须超过现在的保护成本v坎普标准:坎普标准:外部规模经济坎普在“穆勒—巴斯塔布尔”准则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个更为严格的标准,即只有先行企业获得的经验具有外部经济时,保护才是正当的。
三、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一)三、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一)v小岛清标准小岛清标准 ::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只要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即使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或坎普标准,也是值得保护的具体标准:(1)所保护的幼稚产业有利于潜在资源的利用2)对幼稚产业的保护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3)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三、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二)三、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二)第三节 超保护贸易理论 n一、超保护贸易政策一、超保护贸易政策n(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兴起(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兴起n超保护贸易政策,又称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是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高度的贸易保护政策美国提高关税在资本主义国家引发关税战,先后有45个国家提高关税 n(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n1.保护对象扩大n2.保护目的改变n3.保护措施多样化n4.保护从国内延伸到国外 二、超保护贸易理论二、超保护贸易理论n 凯恩斯关于贸易顺差的理论,强调贸易顺差在扩大需求和增加就业方面的重要性,被称为“新重商主义”,常被视为超保护贸易理论。
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点:n 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n 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n后后凯凯恩恩斯斯主主义义的的贸贸易易保保护护观观点点((对对外外贸贸易易乘乘数数理理论论))::n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 第四节 新贸易保护理论n中心中心- -外围论外围论——发展中国家实施发展中国家实施n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发达国家实施发达国家实施一、中心一、中心- -外围理论外围理论n提出背景:提出背景:n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处于不利这些国家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中n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中心-外围”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和不利处境进行了分析,主张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本国工业化进程n(一)(一)“中心中心”和和“外围外围”::n少数工业化国家,处于国际经济体系的中心;广大的非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经济体系的外围n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截然不同n中心国家依靠资本和技术优势的占据主导地位,享受中心国家依靠资本和技术优势的占据主导地位,享受着国际分工产生的绝大多数利益。
着国际分工产生的绝大多数利益n外围国家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在国际外围国家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主要靠出口初级产经济体系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主要靠出口初级产品与中心国家发生交往,成为中心国家的经济附庸,品与中心国家发生交往,成为中心国家的经济附庸,几乎享受不到国际分工的利益几乎享受不到国际分工的利益n(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及其原因(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及其原因n1950年“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报告 以1876-1880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和制成品价格比率为1:1,到1936-1938年该比率降为0.641:1n原因:n1.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 中心国家通过普遍提高利润和工资的方式获取技术进步的好处,产品价格几乎不变,甚至上升外围国家则是通过降低产品价格的方式利用技术进步的好处,收入几乎不变n2.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进口需求弹性不同 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弹性较高,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n3.工业制成品价格具有垄断性 工业制成品价格,因垄断性,繁荣时期上升趋势较明显,萧条时期下降幅度小,其价格波动幅度小于初级产品。
n(三)利用保护贸易政策改善(三)利用保护贸易政策改善 外围国家的经济处境外围国家的经济处境n发展中国家可通过工业化改变在旧国际分工体系中的被动地位n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需要在保护下成长,但不能过分保护n中心国家向外围国家开放市场,是互惠互利的n(四)简评(四)简评n从发展中国家利益出发,对其贸易政策影响深远n进口替代和较高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低增长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n提出:提出:n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上的贸易政策理论,即所谓论基础上的贸易政策理论,即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strategic trade policy)n定义:定义:n“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指在)是指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使本国企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促进出口 (一)双寡头竞争与出口补贴(一)双寡头竞争与出口补贴n如果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的,那么出口补贴可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n出口补贴对一国的福利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本国厂商的利润;二是增加了政府支出n如果新增的利润能够抵消出口补贴的成本,那么实施出口补贴就可提高本国福利(二)双寡头竞争与规模经济(二)双寡头竞争与规模经济 n所谓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import protection as export promotion)是指,通过保护厂商所在的国内市场,来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出口的目的这一观点是由克鲁格曼提出的n如果采取关税进行保护,保护导致的本国厂商利润的增加部分与关税收入之和能够完全抵消关税保护的成本,那么本国福利将会得到改善(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战战略略性性贸贸易易政政策策的的成成功功必必须须以以利利润润转转移移部部分分超超过过补补贴贴额额或或关税保护成本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
为先决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视厂商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视厂商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最最为为重重要要的的一一点点,,战战略略性性贸贸易易政政策策的的成成功功运运用用是是以以对对手手不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采取行动为前提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四)简要评价(四)简要评价v这一理论说明,政府有可能通过对本国战略性产业实施贸易保护,改善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为贸易保护政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v和其他贸易保护政策一样,本国利益的改善以竞争对手的贸易利益的减少为代价,容易招致报复,本国贸易保护政策措施的效果将带有不确定性v对战略性产业进行保护还会为国内各类产业寻求政府保护提供新的借口,助长贸易保护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