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思考.doc
5页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思考金湖马叫小学—左冬梅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有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解的理念,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指明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内涵因此,数学教学应紧紧这一目标适时进行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但数学教学毕竟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德育渗透要把握时机,使德育教育的渗透有机自然、适时适量,避免单调的空调整,要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肤浅体会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进行学习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刚入学的儿童,为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一位天真稚气的孩子曾毫不掩饰地说出心里话:“老师,你知道我上课为什么爱举手发言吗?我就是想得到小红星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却道出了同龄人的共同点,这种推动学习的动机,也是无可非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动机,也是无可非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步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动机,而与学习活动本身联系的直接近景性动机也越来越深刻而稳固。
新课程提出教师要由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这正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施条件在以往,老师只是讲道理,教学生怎样做,所以学生也只能嘴上说得好而新课程的要求,让老师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发展,发现学生身边的事,用事实牵引学生,使学生信服虽然是八九岁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农村经济条件差,孩子容易产生自卑、自私的心里,所以我们要真正与孩子沟通,让自己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学好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老师的人这种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粗暴、冷淡、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学生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也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求知欲就是学习动机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欲知和浓厚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在这种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从学生入学起,就要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的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和作用,引用学生逐步把今天的学习和长大参加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中,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生动的德育主旋律,教师点拨得当,学生就会得到深刻的教育应用题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有浓欲气息的动植物知识;有发展人奋起的历史知识;有激发学趣的天文地理知识;以及开阔视眼的百科知识等等三、 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正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的基本特点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广泛性数学的知识,方法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发展,都充满辨证因素,小学数学主要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具体分析、讲解,浅显地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辩正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指导,以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恰当揭示知识蕴含的辩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辩正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世界观1、 在具体感知渗透“实 第一”的观点辩正唯物主义认为,实线是认识的基础,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线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数、形、式和应用题的概念从实行线中引入,问题从实线中提出,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像,逐步建立概念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球体的认识时,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罐头盒、笛子、皮球、篮球等物体引入,使学生从这些熟悉的物品中抽象出圆柱体、球体的基本特征,当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圆柱体、球体的概念之后,又运用这些基本特征去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圆柱体或球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逐步领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线,又应用于实线的辨证思想2、 在分析综合中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辩正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儿童由动作直观思维发展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再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3、 在观察比较中渗透矛盾转化的观点矛盾观点的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对立的概念如加与减,乘与除,相等与不相等,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等这些概念的特性如同任何事物的矛盾特性一样,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教学时充分运用这种特性,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对立统一的渗透4、 在抽象概括中渗透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正法的根本观点在教学中引用学生发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的联系和发展中找出异同点,沟通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加减乘除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当四种运算具备转化条件时,加减可以转化成乘除等学生全面理解了加减乘除概念,促进了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四、 充分发挥教师人格的德育功能,用真情实感感化学生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对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精神风貌、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的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尤其是低年纪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模仿大人教师的板书、语言、神态、仪表、动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为师者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比如,为了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老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提问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上课下不放松对学困生的帮助,让课堂撒满快乐的阳光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喜爱之情从教师身上体会一种对事业、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会成为学生成长旅程中的榜样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亘古不变的话题,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自古以来老师就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但纵观教育现状,在狠抓教育成绩的浪潮下,老师育人的职责似乎被忽略了很多教育史上从来没有一套完善的对德育进行评价的方案,“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一位好学生”的思想一直影响着老师和同学而我们的德育教育课上,知识一味的灌输,以至于我们的学生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嘴上说的响当当,行动上却是不一样然而在农村这样的环境下,德育教育更是一份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然而,德育在农村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片绿叶都闪光,让每一朵鲜花都靓丽. (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晚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