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识数”游戏看孩子的数概念.docx
4页从“识数”游戏看孩子的数概念 现在,我们来和孩子一起做多个“识数”游戏,从孩子们的回复里,我们就能看出孩子们的数量概念达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材料:20个红塑料片,20个蓝塑料片 步骤: 1、相等 成人用8个左右(最少7个)蓝色塑料片摆成一排,然后叫一个幼儿用红塑料片摆出一样多的一排,成人能够说:“把这些红塑料片摆成一排,要和我摆的蓝塑料片一样多 2、守恒 成人当儿童的面把两列相等数量的塑料片中的一排距离拉开,或是靠拢接着问她们;“这里蓝色和红色塑料片恰好一样多吗?”“这里是蓝的多还是红的多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反问 A 假如幼儿得出了一个正确答案,成人能够反问她:“看,这一排多么长呀有的幼儿说这一排塑料片多,因为这一排长,谁说的对?你还是她?” B 假如幼儿回复错了,成人可提醒她:“你忘了,原先我们在每一个蓝的下面放了一个红的,两排塑料片是相等的还是幼儿说红的和蓝的数量一样多,你想谁对?你还是她?” 4、数量 成人要幼儿数蓝色塑料片,她数完后,成人把红塑料片遮起来问:“想想红的有多少,不数你能猜得出来吗?你怎么知道的呢?” 依据幼儿的回复,我们能够区分出数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第一个水平:幼儿不会做相等的集合,也不能掌握两个集合数量守恒,有的幼儿乱七八糟地把全部红塑料片摆出来,直到把塑料片摆完。
有的幼儿即使不能摆相同数量,不过她们能用两排首尾对应做界限,认为这就是两排塑料片数量“相同”的标准 当儿童还没有初步形成数的智力结构时,她们已开始考虑到首尾对应的空间界限 第二种水平:4-5岁的幼儿中,有的幼儿能做相同数量的集合,并不能保持相等的守恒若问她“红色的和蓝色的一样吗?”她会说:“红的多,因为蓝色的全部挤在一起了 第三种水平的幼儿掌握了守恒,能正确回复全部的问题,不受成人反问的影响而且还能举出几条理由来说明为何这两排数量相等比如: A “蓝塑料片和红塑料片排的时候是一样多,我们没有拿走一个,只是蓝色和红的还是一样多等同理由) B “我们能够像蓝色的一排一样,把红色塑料片靠拢摆, 这么蓝的红的还是一样多可逆理由) C “红的一排长些,因为它们之间有间隔,因此还是一样多赔偿理由) 在第二种水平和第三种水平之间存在一个中间水平,中间水平的幼儿只能正确回复其中的部分问题一排长些,另一排又长些,或她们不能肯定,并不停改变她们的想法,“蓝色的多……不,红色的……她们是一样多”即使她们能回复,也不能充足证实她们是正确的 为了提升幼儿的数概念认识水平,我们能够提供以下指导关键点: 幼儿常见多、少、一样多这么的词语来比较事物的数量,但因为她们的判定多少是受其知觉或看到的表面现象蒙蔽的,还没有形成初步的数概念,她们对数目多少的判定往往是不正确的。
尽管小盒子里的纽扣实际上比大盒子里更多,她们却认为大盒子里的纽扣多;她们会认为把蛋糕分散开来放要比集中放更多,也会认为把一样多的砂子从宽而矮的瓶子中倒入细而长的瓶子中,原先的砂子就会变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