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咸嘉临港新城新型城镇化规划.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洪易
  • 文档编号:40407469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咸嘉临港新城新型城镇化试验区位于咸安、赤壁、嘉鱼三地交界处,地处武汉新港上游,涉及 3 县(市、区)5 镇 21 村 7 万人,全域规划面积约 220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 65 平方公里建设咸嘉临港新城新型城镇化试验区的战略,是市委市政府从国情、省情、市情出发,契合咸宁发展大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一、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咸宁市委市政府将新嘉临港新城定为咸宁市新型城镇化试验区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协调推进,按照构建区域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开放创新示范区的要求,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规划目标: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实验区四、发展定位:临港低碳创新区、拥湖面江宜居城五、基本原则:坚持创新理念,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驱动,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城镇化途经;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坚持城乡统筹,优化结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切实保障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2六、功能布局:形成“一轴两带,平行互通;三心引领,产城共融;组团发展,宜游宜居”的空间格局,以咸嘉发展大道为主轴,向西发展行政、商住和旅游区,向东发展现代低碳产业园和国际合作区,沿江发展港口物流园区、西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构建四大功能板块七、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创新科学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生态行政商务区、西凉湖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飞地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八、战略措施:重点实施“六个一体化”战略,即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信息网络一体化九、管理模式: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一)明确五统一管理范围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范围:按《咸嘉临港新城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区控制范围约 220 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 65 平方公里此规划区控制范围,为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范围具体包括:东至斧头湖,东北至嘉鱼县潘湾镇与武汉市江夏行政区划的界线、部分至潘湾镇与簰洲湾镇交界的四邑公堤及畈湖工业园规划边界;北至长江,包括潘湾镇的老官咀村、苍梧岭村、谷洲垸、四邑村、汇湖村、肖家洲村、张家村、平安村;西北至西凉湖西北侧,包括新街镇的 三畈村、下畈村、蜀港村、阴山村;西面及西南面至赤壁市神山镇的钟鸣桥村、凤凰村、岳台寺、家咀村;南至咸安区向阳湖镇的北岭村,斩关村(沿西凉湖东侧、南侧) 。

      上述范围和界线,以“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管理范围图”为准二)明确“五统一”责权1、统一规划3(1)明确城乡规划编制咸嘉临港新城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咸嘉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及新城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街区、重点景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杻纽、新城主要出入口、大型公共设施以及其它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社区规划(含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点) 市直各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应依据咸嘉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分别组织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市城乡规划局、咸嘉临港新城管委会参与协助编制其他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新城区域内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不得擅自委托设计部门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2)统一土地利用规划在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国土资源局咸嘉临港新城直属分局报市国土资源局实行土地利用统一规划的编制2、统一储备明确咸嘉临港新城 “五统一”范围内的土地,由咸嘉临港新城管委会统一储备,具体由咸嘉临港新城城投公司负责3、统一开发明确咸嘉临港新城 “五统一”范围内的土地及相关资源,由咸嘉临港新城管委会统一开发,具体由咸嘉临港新城城投公司负责4、统一建设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由咸嘉临港新城管委会负责建设。

      咸潘公路的建设分别由嘉鱼县、咸安区、咸嘉临港新城管委会完成,并分工合作,由市交通局统一协调5、统一管理(1)统一新城规划管理1.1 规划编制成果(含方案)审查、报批4A:咸嘉临港新城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大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方案,由咸嘉临港新城综合专家评审委员会主持评审、将规划成果(方案)公示,由市城乡规划局审查后报市政府审批B:其它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新城一般项目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由咸嘉临港新城组织专家评审,经新城管委会主任签字后报市规划局备案发证1.2 “一书两证”及规划条件核实证明的审批、核发在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条件核实证明等统一由市城乡规划局审批核发,市城乡规划局还负责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范围内的放线,规划条件核实及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工作2)统一新城土地管理明确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范围内的土地管理职能,包括土地登记、发证、土地整理有关证件的核发等,由市国土资源局咸嘉临港新城直属分局报市国土资源局履行3)统一新城土地、规划监察管理为便于统一管理,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范围内的批前及批后管理,各类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由咸嘉临港新城管委会综合执法队负责。

      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市城乡规划监察队、市城市管理局及市公安、市纪检、市检察部门须大力支持在此范围内,原已批的项目(含未开工、已开工) ,须咸嘉临港新城管委会重新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工或续建4)统一完善部门管理体制在咸嘉临港新城规划区“五统一”范围确定后,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城管(含环卫) 、市住建(含建工、房产、园林) 、市环保、市水利、市交通、市发改、市财政、市招商、市旅游、市税务、市工商、市纪检、5市检查、市人防、消防、市公安(含市交警)等部门的管理区域应作同步调整,相互对接,避免市直各单位管理范围不一致,导致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保证新城”五统一”及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取得实效5)实行备案制、容缺制各项目审批发证实行备案制、容缺制为便于咸嘉临港新城各项目手续办理,使新城享受市政府特区政策,所有项目方案经新城管委会专家评审、主任签字后,报市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备案发证;各项目完成审批、将证件打印后发放到设在新城管委会的三个分局,并按季度报市行政服务中心备案6)加强机构建设力度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要送配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基层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至咸宁市城乡规划局咸嘉临港新城分局、市国土资源局咸嘉临港新城直属分局、市住建局咸嘉临港新城分局的岗位上。

      要支持新城管理机构建设,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持队伍数量、质量及相对稳定三个分局的各项经费,主要由三个主管局负责,咸嘉临港新城管委会对三个分局每年也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7)统一财务管理市规划、土管、住建部门在新城设立的三个分局,财务账户设至新城管委会财政金融部 由新城财政金融部到市财政统一领取发票,咸嘉临港新城“五统一”范围内土地出让金及城市建设配套费等只能用于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完善8)强化依法行政水平咸嘉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一经审批,必须严格执行,确需调整的,必须依法定程序,不得擅自违反规划要求进行规划审批新城区域内各级政府(及村组)不得擅自做规划、擅自批准用地、擅自6批准建房十、统筹考虑失地农民问题:新城建设中的农民问题,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按照市政府领导指示,结合新城实际,规划中将统筹考虑一)安居问题:规划打造万人规模的“和谐镇区” ,设立“和谐办事处” ,使被拆迁户入社区,原则上楼居住,规划建设“小康社区” 、 “健康社区” 、 “生态社区” 、 “宜居社区”等,使村民享受城市社区服务二)就业问题:1、在征地过程中,按征地比例(一般按被征地的 4%)为失地农民预留经济发展用地,村组可建设市场、商场、宾馆、写字楼等,可市场化运作,也可由村组自建,村民可以中享受股权,分得红利。

      2、新城新型城镇化,在产业上规划为低碳工业园、临港物流园、西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行政商务区等,优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3、鼓励当地村民成立各种劳务物业公司,既可解决一部分就业,又可使“百姓生活一步小康”三)户籍问题:在规划区内鼓励农转非农转非后,存量人口继续享有原享受农业人口政策、同时享有城镇人口政策四)保障问题:所有被征地农民原则上都得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政府按政策补贴,配套建设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医院、学校、体育等公共设施五)市民就业培训问题:规划建设市民再就业培训中心,开展培训及就业指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