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枝花东区水环境资料收集.doc
49页表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序号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 降≤2 2 p H 值(无量纲) 6 - 9 3 溶解氧 ≥ 饱和率 90%(或 7.5)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 2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 ≤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3 3 4 6 10 7 氨氮(NH3-N ) ≤ 0.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 P 计) ≤ 0.02(湖、库 0.01) 0.1(湖、库 0.025) 0.2(湖、库 0.05) 0.3(湖、库 0.1) 0.4(湖、库 0.2) 9 总氮(湖、库,以 N 计) ≤ 0.2 0.5 1.0 1.5 2.0 10 铜 ≤ 0.01 1.0 1.0 1.0 1.0 11 锌 ≤ 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以 F-计) ≤ 1.0 1.0 1.0 1.5 1.5 13 硒 ≤ 0.01 0.01 0.01 0.02 0.02 14 砷 ≤ 0.05 0.05 0.05 0.1 0.1 15 汞 ≤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 ≤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 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 ≤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 0.005 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 ≤ 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 0.05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0.2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 ≤ 0.05 0.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L) ≤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订,并以文件形式颁布的关于用水水源或排放污水中水质成分容 许含量的统一规定。
包括条文规定和物理性质、化学特性等的水质参数容许值两部分规 定的水质参数值,随时期、地区和水的用途不同而异水质标准是科学管理水质、执行水 资源保护法规,从事水质规划、水质评价和水质预测等的依据 制订依据 ①水质基准即关于水体中的某成分同特定对象 (人、水生物或建筑 物等)之间的浓度-效应关系的规定,以不产生危害或不产生不良影响的浓度作为水质基准, 如卫生水质基准和渔业水质基准等②经济技术可行性力求使制订出的标准,既能满足 各种用途对供水水质的要求,又能使实现标准的经济力量和防治技术条件,在一定时期内 能够达到③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的水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不同,故在管理上,对 允许排污量的控制宽严程度也有差异;人群、生物群的生态特征、生理机能不一样,对水 质差异的敏感程度也不同,高山地区同滨海地区,热带地区同寒带地区的人群之间和不同 地质区的人群之间,对异地水质的反应不同,较为敏感鱼类、水生物对水质的敏感程度 更为明显:有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咸水鱼类和淡水鱼类,耐污种类和清洁种类,表 层不耐缺氧的生物群和底栖耐缺氧生物群如果条件骤变,这些水生物中绝大多数不能生 存 分类 水的用途很广,水质标准种类繁多。
①按管理控制对象分两大类:一类是 水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对象是水环境它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水需要而制订的专业水质标准, 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面水卫生标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地面 水环境质量标准和风景游览区水质标准等另一类是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又称污水标准), 其控制对象是水污染源,这是为了防止水体污染,控制污染源任意排污而制订的水质标准, 如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因制订时考虑的 侧重面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工业设备条件和工艺水平而制订的各种污染物的最 高浓度值和废水排放的统一规定,如“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 “工业设计排放标准” 等 另一种是从保护水资源出发, 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考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和允许 负荷量而订的各污染源(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统一规定,如中国 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日本的总量规制等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两者 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前者是后者制订的依据,后者是达到前者的保证②按管理范围, 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着眼于全国普遍的共性问题,从保护水质的总目标 出发,提出水质分类,分级标准,它是确定地方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的依据。
各地区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 污染现状、水体功能、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文化特点等在一定时期内对水质的要求,制订 出切实可行的地方水质标准地方标准一般严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批准颁发, 报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地区性水质标准,是当地保护水质的执法依据一类水质: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 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四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 本上已无使用功能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不同用 途的水质要求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有国务院各主管部委、局颁布的国家标准,省、市一级 颁布的地方标准,有不同行业统一颁布的行业标准和各大型全国性企业统一颁布的企业标 准水资源保护和水体污染控制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制订水体的环境质量标准, 保证水体质量和水域使用目的;另一方面要制订污水排放标准,对必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进行必要而适当的处理。
对水质要求最基本的是《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由国家 环保总局发布 GB3838-2002GB 表示国标,3838 表示标准号,2002 表示发布年代依照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规定,地面水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我国地面 水分五大类: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 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 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污水排放国家环保总局也制订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另外, 为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2000 年国家环保总局又制订了“一控双达标“政策:“一控“--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双达标“--重点企业、工业企业污染源处理达标;城市的地面水和空气质量实现按 功能区达标环保工作总的目标:抓好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农村环 境保护、环保产业、核安全、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国际合作;执行产业改造政策,淘汰落 后生产工艺和产品,结合技术改造,促进国有企业达标;推行 ISO 绿色产品国际认证;加 快治理设施建设进度,巩固达标成果,对逾期不能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和停产或关闭, 大力开展执法检查和监督。
四川省人民政府 川府函[2003]194 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水功能区划报告 的批复 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 区域概况攀枝花市东区是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面积 167 平方公里位于川滇两省界部, 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 101 08'-102°15',北纬 26°05'-27°21'东北两面与四川 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 3 县接壤,西南两面与云南省的宁范、华坪、永仁 3 县为界 枢纽成昆铁路和 108 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 749 公里,南接昆明 351 公里,是 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沿海、沿边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 商贸物资集散地 地理东区地处川西高原南部和滇西高原北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两江交汇处,属横断山系 属亚热带干热河谷季风气候区 气候年内因分别受热带大陆和赤道海洋气团的影响,及其特有的山地地形,形成了独 特的气候特点: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地方小气候复杂多样,气温年差较小,年内干、雨季 分明,四季不甚明显等亚热带西段共有的特点一年中,春暖旱重,风高物燥,蒸发旺盛; 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多夜雷雨;秋凉雨少,土壤湿润;冬无严寒,雨水稀少,日照充足。
资源攀枝花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多也分布在东区辖区内,为东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 物质基础:东区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段,矿产资源富集,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辖区 已探明的矿藏 40 余种,钒钛磁铁矿储量达 98 亿多吨,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其中,钛储 量 5 亿吨,居世界之冠;钒储量 1.2 亿吨,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铁保有储量 47.6 亿吨, 铁矿石品位较高,开发条件好,邓小平同志曾盛赞“这里得天独厚” 地貌特征攀枝花市东区属于侵蚀、剥蚀的中山区,峡谷地貌晋宁至燕山期, 攀枝花市东区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相对被剥蚀和侵蚀,形成宽阔的剥蚀面,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以后,原剥蚀面遭到破坏,上升地带继续被剥蚀和侵蚀,凹陷地段成为断陷盆地接受沉积由于河流的下切作 用加剧,形成深沟峡谷,使地貌呈现山高谷深河谷交错分布的特点 东区地势由南往北倾斜,金沙江以北片区则向南倾斜,南北高,中间(金沙江) 低,西高东低,地形起伏、高差悬殊 500~1000 米 一、侵蚀堆积地貌 河谷阶地 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大河河谷地带区内金沙江河谷Ⅰ—Ⅴ级阶地中, Ⅰ级阶地高出江面 16~20 米,沿江断续分布。
Ⅱ级阶地高出水面 48~112 米,阶面完整平 坦Ⅲ级阶地高出水面 93~140 米,阶面常被河谷切割Ⅳ级阶地高出水面 200~240 米, 阶面呈浅丘状起伏Ⅴ级阶地高出水面 340~350 米,零星分布于两岸浅丘包上其他河谷 仅Ⅰ~Ⅱ级阶地较为发育 蚀余台地 主要有粉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零星分布于金沙江南岸斜坡及山间凹陷 地带台地呈浅丘状,顶平或浑圆而围陡,为滑坡形成的主要地段 二、剥蚀构造地貌 褶皱中山 即剥蚀中山类型,主要分布在碎屑沉积岩区,由向斜山、背斜山、单面 山等构成,一般山脊海拔 2000 米,切割深度 1000 米山脊呈尖棱状、浑圆状,山体多为 单面山地貌 断块中山 主要分布在大河一带,由岩浆岩和变质岩构成山脊海拔大于 2000 米, 切割深度大于 1000 米,多为高中山金沙江与大河之间山脊海拔小于 2000 米,切割深度 500~1000 米,为中山 气候特征东区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冬半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干燥;夏半年受热带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全年只分 干、雨两季:6~10 月为雨季,11 月至次年的 5 月为干季。
90%以上降水集中在雨季,日 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在同纬度地区形成一个独特的高温区气温与光照该区域年平均温度 20.9℃,平均气温和总热量在全市属于偏高区域,最热月一般 出现在 5 月至 6 月(炳草岗 1987 年 6 月 22 日极端最高温度达 41℃) ,最冷月出现在 12 月 或 1 月(1983 年 12 月 28 日极端最低温度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