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贵细中药材的市场动态及真伪优劣的鉴别-费曜.doc
9页几种常见贵细中药材的市场动态及真伪优劣的鉴别重庆医科大学 费曜人参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1] 【历史沿革及道地性】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文解字》云:“人葠,药草,出上党”,《名医别录》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本草经集注》云:“上党在冀州西南,今魏国所献即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俗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者,次于高丽者,形大而虚软,百济今臣属高丽,考高丽所献,兼有两者,实用并不及上党者李时珍谓:“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皆是辽参又谓:“人参因根如人形而得名由此可见唐宋以前山西上党所产人参为佳,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此后则以东北产者为主[2~4]人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我国人工栽培人参约始于西晋末年(公元313年)吉林省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辽宁省也有近200年历史过去中国以长白山为中心,山参非常多,但由于所依赖的原始森林受到破坏,失去相应生长环境,再加上大量采挖,不注意保护和繁殖,逐渐消失。
故现在所用的人参主产于吉林抚松、集安、靖宇、安国,辽宁恒仁、宽甸、新宾、凤城,黑龙江东宁、宁安等地[5,6]药材性状】(一)生晒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见彩图24二)红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0cm,直径1~2cm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迹根茎(芦头)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芦碗),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艼)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见彩图24三)生晒山参 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部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具明显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
根茎细长,上部密集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见彩图24商品规格】 野生人参已被禁止采挖,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目前市场上的野山参实际上是冒充山参销售的商品主要是栽培人参,即园参园参的种类和商品规格如下: (一)边条红参 园参去掉支根、须根加工而成根长圆柱形,芦长、腿长,有分支2~3个(80支及小货边条红参除外),表面棕红色或淡棕色,有光泽,有皮有肉(肩部有明显的横皱纹,参体表面棕红色,有肉嫩感)按每500g支数分为16支、25支、35支、45支、55支、80支及80支以上的小货边条红参7个规格,每规格根据有无中尾、黄皮、抽沟、破疤等又分3等一等 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二等 稍有黄皮、抽沟、破疤其他标准同一等三等 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褪红其他标准同一等二)普通红参 根圆柱形,棕红色或淡棕色,有光泽按每500g支数分为20支、32支、48支、64支、80支及80支以上的小货普通红参6个规格,每规格又根据有无细腿、黄皮、抽沟、破疤等分为3等:一等 无细腿、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二等 稍有黄皮、抽沟、破疤其他标准同一等三等 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褪红。
其他标准同一等三)红混须 根须长条形或弯曲状,棕红色或橙红色,有光泽,半透明,其中直须50%以上四)红直须 呈长条形,粗壮均匀,棕红色或橙红色,有光泽,半透明一等 长13.3cm以上,无干浆、毛须二等 长13.3~8.3cm五)红弯须 弯曲状,粗细不均,橙红色或棕黄色,有光泽,半透明六)全须生晒参 根圆柱形,有分支,体轻有抽沟,芦须全,有艼帽,表面黄白色或较深,绑尾或不绑尾分为4个等级一等 每支重10g以上二等 重7.5g以上三等 重5g以上四等 大小支不分,芦须不全,间有折断七)生晒参(姜生晒) 根圆柱形,体轻有抽沟,去净艼须,表面黄白色,断面黄白色分为5个等级一等 每500g60支以内二等 80支以内三等 100支以内四等 130支以内五等 130支以外八)白干参 根圆柱形,皮细色白,芦小,质充实,肥壮,去净支根,断面白色一等 每500g60支以内二等 80支以内三等100支以内;四等100支以外九)皮尾参 根圆柱形,条状,无分支,去净细须,表面灰棕色,断面黄白色十)白混须 须根长条形或弯曲状,黄白色,其中直须50%以上十一)白直须 根须条状,黄白色,有光泽一等 长13.3cm以上,大小均匀,无水锈破皮。
二等 长13.3~8.3cm,大小不匀十二)糖参 根圆柱形一等 芦须齐全,表面白色,体充实,支条均匀,断面白色,不返糖,无浮糖、碎芦二等 黄白色,大小不分,其余同一等十三)轻糖直须 根须长条形,红棕色或棕黄色,半透明,质充实,不返糖一等 条粗均匀,长13.3cm以上二等 条不均匀,长13.3cm以上三等 条不均匀,长13.3cm以下十四)边条鲜参 根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有分支2~3个,须芦齐全,浆足丰满,艼帽不超过15%按每支的长短和重量分为8个等级一等 体长不短于20cm,每支重125g以上二等 体长不短于18cm,每支重85g以上三等 体长不短于16.7cm,每支重60g以上四等 体长不短于15cm,每支重45g以上五等 体长不短于13.3cm,每支重35g以上六等 体长不短于13.3cm,每支重25g以上七等 长圆柱形,须芦齐全,浆足丰满,每支重12.5g以上八等 长圆柱形,凡不符合以上规格和缺须少芦,破断根条者,每支重5g以上十五)普通鲜参 根圆柱形,有分支,须芦齐全,浆足按每支的重量分为7个等级,特等 每支重100~150g;一等 每支重62.5g以上二等 每支重41.5g以上。
三等 每支重31.5g以上四等 每支重25g以上五等 每支重12.5g以上六等 每支重5g以上现商品中还有大力参、冻干参(活力参)和灌装人参等[2,6,11~14]市场动态】 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国内外市场年需求在1800~1900万公斤(1.8万吨-1.9万吨)左右,仅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的人参出口量超过1230万公斤我国现在的年产量约为2000万公斤(2万吨)左右,供需基本上平衡以48支(每500g支数为48支)普通红参为例,1990~1994年人参价格比较平稳,为25~30元/kg,1994年后人参的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从1994年的27元/kg左右上涨到1996年的115元/kg左右,上升了326%1996年后价格开始下降,1999年价格止跌上升,至2003年回升到90元/kg左右,2005年,95元/Kg;2007年,80元/Kg;2009年,90元/Kg;2013年,200元/Kg;据分析近年人参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加强,对人参的消费逐步增加;二是人参产区的企业采取有计划地控制人参的均衡出口量和投放市场量,以保持人参价格的稳定;三是国内人参深加工企业正在逐步形成,对人参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大;四是韩国已开放人参进口市场,进口中国原料参加工成高丽参。
虽然人参为我国大宗药材,但是,人参在国内用于药品、保健食品、食品等的总量仅占人参总产量的20%,这主要是我国人参深加工率低,多数是以低附加值的原料出口,难以和西洋参、高丽参竞争尤其是韩国的高丽参及其制品,其出口额从1965年到1982年增加了1700倍,仅1987年已达4220万美元纵观高丽参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原因,不外有二,一是产品质量稳定,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不超标;二是除百分之十几为原料出口以外,其余88%以上是以食品(人参茶、人参糖、人参饮料、人参浆等)和药品(人参胶丸、人参片剂)的方式出口,而这些产品都比原料参增值10倍左右因此,充分发挥我国人参资源优势,按中药材GAP要求,有计划地建立人参的绿色种植基地,使人参药材在农药残留、重金属、主要化学成分方面符合国际标准,并重视人参制品如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食品等的系列开发,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品牌,提高人参产品的附加值和出口创汇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主要以原料参出口的现状.西洋参【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Panax quinquefolium L. 的干燥根[1]历史沿革及道地性】 本品始载于《本草从新》,原名西人参,云 :“出大西洋佛兰西,形似辽东糙人参,煎之不香,其气甚薄。
本种实为法国人首先发现并鉴定,而非法国产《药性考》称本品为洋参,云:“西洋参似辽参之白皮泡味类人参上述记载均与现今西洋参相符西洋参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后经广东省引入我国,在我国已有200余年的使用历史现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都有较大量的栽培,主要产于北京怀柔县和吉林靖宇、抚松等县[2~4]药材性状】 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见彩图26商品规格】 西洋参商品规格、等级很多,因野生、家种以及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以每500g支头数目分为15、20、30、60、80、150、200、300、500、600、700、800支等一)原皮参1.野原皮 为未去皮的野山参,大者如大拇指粗,小者如蚕内淡黄白色,表面具细密横纹及槽纹,皮紧,体轻,气浓,质优。
其中修剪下来的细而长的野参芦称“线芦”2.种皮参 为去皮的种洋参,皮色淡黄,表面横纹少而疏,皮松体重,气味较淡3.泡参 为野原皮及种原皮的混合品,分1、2、3、4号泡参1号泡参为野参80%、种参20%,依次种参比例逐渐增加支头亦逐渐减小,并夹有破皮者二)粉光参 为加工撞皮后呈粉白色者1. 野山参 称正光,又名1号西洋参(凡野生者通常在名称前加一“正”字)其形如蚕,色白而亮,有细密横纹及槽纹,体轻有香味,以支头大小分:正光洁,常称“粉光”或“光洁”,每500g15~150支,呈圆柱形或稍弯曲,尖端有叉支,体光洁而硬,味浓正面参,每500g150~700支,形同“光洁参”,仅支头较小,内外皆白色野顶光,为800支去皮野山参的细尾子,色较面参稍老,带灰白色,味亦佳 2.种参 又称“2号粉光”、“种粉光”,形与野山参相似,但味淡,以支头大小分:光洁,为15~150支的种参种面参,又称“面参”,为1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