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上1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12页2017年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地理复习资料一、 多变的天气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要素气温、降水、风云、雾等气温、降水描述阴晴、风雨、冷热、雪、雾等终年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等时间短时间长时间变化变化快变化慢联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1. 天气预报通常播报:阴晴、风、气温和降水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云区,云层越厚,颜色越白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2.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力一共有18个级别一个风尾表示2级风,风尾在风向杆的顺时针方向课本49页,图3.5常见的天气符合,记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代表城市一级0——50优二级51——100良拉萨、昆明、北海、海口、珠海、广州、南宁、汕头、厦门、贵阳、深圳、湛江、福州、南昌、温州、上海、西安、兰州、西宁、大连、烟台、青岛三级101——150轻度污染长春、呼和浩特、银川、太原、秦皇岛、济南、南通、南京、合肥、杭州、重庆、成都、桂林四级151——200中度污染北京、天津、苏州、宁波、长沙五级201——300重度污染乌鲁木齐六级>300严重污染哈尔滨、沈阳、石家庄、连云港、郑州、武汉3. 空气质量(2015年数据)(重点)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的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 气温的年变化:(重点)地区气温最高气温最低北半球陆地7月1月海洋8月2月计算日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随海拔升高而下降),会绘制气温曲线图3) 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别越小2. 全球气温分布规律:(重点)(1) 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3)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三、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地区降水量多少原因影响因素赤道地区多雨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纬度因素两极地区少雨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致雨南北回归线附近西岸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海陆位置东岸多雨夏季风来自海洋中纬度地区沿海多雨受海洋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大内陆少雨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1.降水的变化:(1) 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统称为降水,降雨时主要的形式2) 降水有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2.降水的分布规律:(重点)(1) 赤道附近降水多(2) 两极地区降水少(3)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4)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5)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6) 地球上的雨极在印度的乞拉朋齐,干极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湿极在怀厄莱阿莱。
四、 世界的气候1. 气候的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2. 课本63页,学习分析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方法3. 世界气候类型(1)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记忆)分布地区气候类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寒带气候(2)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记忆)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区(了解)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大概在南北纬10°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23.5°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北纬10°——23.5°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澳大利亚中部,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大陆东部,23.5°N——32°N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广寒带气候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气候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4.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因素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举例: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2) 海陆位置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举例:青岛降水多,兰州降水少(3) 地形因素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举例:台湾山脉,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青藏高原纬度低,气候寒冷5. 举例说明气候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衣食住行(1) 气候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不同纬度地区的居民着装有差异(2) 气候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农业方面尤其明显(3) 气候发生异常,如干旱、寒潮、洪涝等都会带来危害(4) 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植树造林能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局部地区气候恶化五、 人口与人种1. 2011年全球有70亿人口2. 人口出生率 == 地区一年内的新生婴儿数 地区总人口数3. 人口死亡率== 地区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地区总人口数 4.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人口密度=== 该地区的总人口数 该地区的总面积 (人/平方千米)5.6. 人口分布:不均匀(1) 人口稠密区:a)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b) 原因: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适宜,地处平原,自然条件优越(2) 人口稀少区:a) 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亚马孙平原,北冰洋沿岸,青藏高原b) 原因:极端气候、过于湿热;终年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7.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1)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2)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3) 采取措施:人类要控制自己,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8. 三大人种(1) 分布: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 人种有体质上的差异,但是没有优劣之分,人种都是平等的六、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及其分布地区: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欧洲东部、亚洲北部、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中西部地区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北非2、 三大宗教宗教发源地创始人及其代表性经典宗教建筑分布基督教亚洲西部耶稣《圣经》教堂(尖顶)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古兰经》清真寺(圆顶)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佛教古印度释迦摩尼《法华经》佛塔寺庙亚洲东部和东南部3、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七、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1. 对比描述农村与城市景观的区别聚落类型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铺学校医院农田果园池塘自然景观改变大小密集度高度乡村稀疏矮少少少少有有有小城市稠密高多多多多无无无大2. 聚落分为城市(工业、服务业)和农村(农村、渔村、牧村等),先有农村后有城市。
3.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2) 地区房屋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当地气候特点民居的建筑特点因纽特人的雪屋严寒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黄土高原的窑洞干燥,冬冷夏热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傣族微竹楼(高架屋)潮湿,炎热多雨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新疆的平顶屋干燥,风沙大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西亚的乡村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4. 中国世界遗产: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楼等八、 发展与合作1、 全球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国家在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以此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共有20多个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2) 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工业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例如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高级轿车等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如服装、玩具农业以大型机械化为主多半以机械化或手工生产服务业服务设施齐备完善,提倡个性化服务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发展迅速,给市场带来活力2、 国际经济合作3、 国际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