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语言两则教案.pdf
7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4、语言两则主备教师:甸中小学邱开程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 9 个生字、准确认读两条绿线内的2 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根据课文内容,会说《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这两个成语的意思4、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二、课时计划:两课时三、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 9 个生字、准确认读两条绿线内的2 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四、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自学法、电教法、谈话法六、教具准备:教师:生字卡片、小黑板、课件、2、鹬蚌的图片、故事《杯弓蛇影》 、 《螳螂捕蝉》、 《郑人买履》、等学生;课堂作业本、搜集一两个寓言故事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 1、知道什么叫寓言故事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揠苗助长》 3、.学会本课 8 个生字,其中一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成教学过程设计)一、揭示课题,理解“寓言”1、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你们曾经看过哪些寓事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24、寓言两则3、解释课题:“寓言”、“两则”各是什么意思?(“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我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4、(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教师板书“寓”字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 (板书:揠苗助长)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语和课文的朗读情况,在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2、同桌互相教读刚才读错的地方,同桌不会教的问旁边的人或问老师3、教师检查字词和课文的朗读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题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禾苗 (学生写在课堂作业本上)同学们,你能根据上面的一段话, 说说《揠苗助长》 中“ 揠” 是什么意思吗?那么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四、细读课文,领悟寓意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从“巴望” 、 “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不好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如果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就离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离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 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五、课堂练习1、写出加点字的近义词1)他在天边焦急的转来转去2)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些3)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2、选择题《揠苗助长》这个成语告诉我们()A、禾苗要想长得好,就得去除草B、把禾苗拔高,它长的快C、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急于求成3、讨论:(1) 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2) 举例说明这个成语用在什么地方 4、四人小组内讲述这个故事六、小结1.归纳、明确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3. 指导朗读课文,引导背诵4. 学习生字:5. 描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揠苗助长拔高禾苗→禾苗枯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 急于求成,事情更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 3、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一、初学寓言,了解内容(一)解释课题《鹬蚌相争》 1 、先板书课题:鹬蚌相争2、给“鹬”“蚌”注音 3、齐读课题鹬----蚌---- 相争再读: 鹬蚌-----相争 4、出示图片,认识“鹬” “蚌” ,说说它们的特点生:有长长的嘴巴,有坚硬的贝壳)5、给“争”组词争吵,争斗,争执,战争,斗争⋯⋯)(二)读懂词语,读顺寓言师过渡:它们为什么争斗呢?它们是怎样争斗的呢?争斗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1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懂的词语,教师巡视2、读懂词语(1)课件出示词语啄肉威胁夹住相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筋疲力尽喜笑颜开(2)学生自由练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指名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做动作 3 、读通顺带词语的句子和段落(1)课件出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2)自由练读——汇报朗读——随机鼓励、评价(针对词语)(三)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出示题卡,生做,教师巡视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把字漂亮、工整地填在田字格里。
① 河滩上,一只鹬啄住河蚌的肉,河蚌毫不示()把鹬的嘴夹住了②他们互不相让,最后都筋()力尽了③这时,一位渔翁过来,喜笑颜开地把它们给 ()走了2、汇报 3 、教学、练习书写生字“疲” 、 “弱” 4 、师生合作表演故事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一) 、过渡:渔翁不费吹灰之力,就捡了一只肥肥的鹬和一个大大的蚌,他可高兴了,喜笑颜开,这么容易就得到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呢?都是因为鹬蚌相争的结果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争?怎么互不相让?(二)出示重点语段,练习角色朗读,理解重点句式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自由练读——指名读(随机评价,着重指导威胁、毫不示弱等语气)——师生合作分组读(师读旁白,学生分鹬鸟组、河蚌组)——自由练背——师生合作分组背三、理解寓意1、分组比赛背诵,看谁斗过谁规则:一组读完,另一组马上接上,然后第二遍,第三遍 (提醒:鹬蚌相争是声音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2 、出示第四段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1)如果你是渔翁,你会怎么说呢?(2)鹬和蚌被捉到了渔翁的鱼篓子里,它们两个互相会对对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说什么呢?四、课堂练习1、读准下列词语,并认真抄写巴望揠苗助长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鹬蚌相争用尽力气喜笑颜开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兴致( ) ( ) 得意( ) ( ) 揠苗( ) ( )毫不( ) ( ) 毫不( ) ( ) 毫不( ) ( )3、 《鹬蚌相争》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4、说说《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意思五、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评价、总结,结束新课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教师总结: 《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双方争持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 在生活中你见过鹬蚌相争蚌的事情吗? 板书设计:鹬蚌相争鹬(说)不下雨 → 蚌会干死↘↓毫不示弱,互不相让,两败俱伤↗↑蚌(说)不吃东西→ 鹬会饿死渔翁 → 不费一点力气捉住鹬和蚌六、朗读相关的寓言故事(课件投影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 《黔驴技穷》等。
布置作业: 1 、认真抄写、听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做《同步导学》相关练习题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附在每课时后)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