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内源融资增税的经济约束.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政府内源融资增税的经济约束一、中国政府内源融资规模有多大:税收快速增长剖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并没有实施明确的“增税”政策,只是对税制举行过局部性调整在不同经济进展阶段,根据实际处境开征或中断征收某些小税种1994年新税制模范了增值税的内容、计税依据和标准,这不属于增税,而是对原流转税税种的调整1997年税收增长展现良好势头,国务院据此向税务系统下达了1998年税收增收1000亿元的任务在外部需求下降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背景下,税务系统勉强完成了任务1999年和2000年税务系统持续加强征管,同时由于开征了利息税,以及证券市场从1999年5月开头进入空前的昌盛时期,交易规模大增,使证券交易印花税快速增长,所以这两年税收增长幅度超过了1998年加强征管的做法导致一些地方展现税收“寅吃卯粮”现象,征了“过头税”,也有些地方展现“税收贮藏”,为以后年度完成指标做打定 那么,税收的正常增长理应怎样评判呢?税收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调配的主要手段,税收增长的根基是经济增长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弹性系数来描述假设税收可以完全征管,不存在流失的前提下,税收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税制布局。
假设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那么,税收弹性系数一般会大于1,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假设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税收的弹性系数一般不会大于1,税收增长等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是正常的中国的税制布局属于后一种,税收弹性系数理应在1左右从实际处境看,1979年—2022年中国税收名义增长速度为15.3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5.84%,平均弹性系数为1.035近10年的处境也是如此,1991年—2022年GDP的名义增长速度是16.11%,税收的名义增长速度为16.61%,税收弹性系数为1.0311997年以来,税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GDP的名义增长速度,平均弹性系数达成2.41假设考虑近年来证券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使印花税、利息税增加较多的因素,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应高于1.035运用移动平均法剔除随机干扰因素后,本文测算出1997年—2022年税收的弹性系数为1.48税收弹性系数1.48可以作为判断政府是否实施增税融资的标准研究说明,最近5年中国政府加强征管带来的税收增长占税收年度增长的比重在25%-54%之间(见表1) 表1 中国税收增长因素 1997 1998 1999 2000 2022名义GDP增长 9.7 5.2 4.8 8.9 7.3税收名义增长 19.2 12.5 15.3 17.7 21.5GDP增长带来税收增长 14.4 7.7 7.1 13.2 10.8其他因素引起税收增长 4.8 4.8 8.2 4.5 10.7非经济增长因素的比重 25 38 54 25 50 二、政府增税内源融资规模的经济约束 政府依靠增加税收的内源融资途径受到经济增长的约束是对比强的,这可以从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
一般认为,税收具有负的经济增长效应,政府做出增加税收的决策时务必精心不过,增加税收的负效应是从私人部门经济启程的,税收强制调配国民收入,使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裁减,降低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负鼓舞效应),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而政府通过税收收入来维持公共部门的运转,在政府支出中,添置性支出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转移性支出虽然不能直接形成政府部门的消费或投资,但是能形成私人部门的收入,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对社会经济进展能够起到稳定作用因此,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有可能抵消税收对私人部门的负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有可能展现正的处境 从实证角度研究的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两种处境国外学者,如Peden(1991)、Sculley(1995)等通过阅历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税收是负相关关系;而Garrisonlee(1992)研究得出平均税率、边际税率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国内学者马拴友(2022)通过对我国1985年—1999年税收、政府支出与GDP的回归分析得出:税收每增加1元,就会使GDP裁减2.4元,而政府添置性支出增长1%,会促进GDP增长0.36%按照马拴友的推算标准,2000年税收比上年增加1898.93亿元,使GDP裁减4557.43亿元,而政府添置性支出增加935.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9%。
将增加的添置性支出的资金看作是全部来自税收增长,那么,政府添置性支出可以带动GDP实际增长3.49%,名义增长4.39%,换算成十足数为3602.76亿元政府通过增加税收与增加添置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是使GDP裁减954.67亿元,也就是使2000年经济名义增长速度下降1.16%,实际增长速度下降0.26% 当然,政府支出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是稳定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达成确定水平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会减弱Peden(1991)测算了美国1929年—1986年的经济生产率与政府支出的关系,察觉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达成17%前促进生产率提升,大于17%后反而会降低生产率假设政府预算是平衡的,那么,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即宏观税率)不超过17%,对经济影响是积极的 中国的处境是当政府预算能够实现根本平衡时,广义宏观税负介于14%-24%之间经济是可以承受的,但由于政府预算在绝大多数年份是赤字,所以对应的宏观税负为22.9%,宏观税负低于22.9%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小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中国GDP增长对税收融资的总量约束根本上是宏观税率不超过22.9%为宜,但也不能太低。
宏观税负与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的差不应超过3个百分点,否那么会影响政府支出水平 三、政府境税内源融资布局的经济约束 除了总量约束外,政府增加税收的布局也受到经济增长的约束,不同性质的税种受到的经济约束程度是有差异的按照征税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影响,可以将税种划分为三类:资本收入税类、劳动所得税类和消费支出税类目前我国开征的税种当中属于资本收入税类的税种有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资源税、城建税以及资本性的流转税;属于劳动所得税类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和农牧业税,另外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也属于劳动税类性质的财政收入(目前还未纳入 预算管理,只举行财政专户管理);属于消费支出税类的税种有筵席税、屠宰税、特产税、流转税以及1994年前的盐税、集市税和更加税这三类税收的实际有效税率是对各要素征税总额分别与资本收入、劳动所得和最终消费的比率资本征税的有效税率用Ktar表示,劳动征税的有效税率用Ltar表示,消费支出征税的有效税率用Ctar表示 经济增长抉择因素主要是投资、劳动投入和全要素(含技术进步等)的付出另外,经济开放度、货币和财政政策因素也影响经济增长 [1][2][3]下一页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