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梗诊断误区幻灯片.ppt
40页急性心梗诊断误区道县人民医院 金凌皎 一、误诊概况 •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心肌坏死程度不一,发病前心 脏的情况不同、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并发 症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临床表现常是 形形色色,再加病情变化迅速,致使相当数量的 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以往心肌梗 死的误诊率相当高,20世纪80年代Johnson报道 ,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率为40%,陈旧性心肌梗 死的误诊率为60%,l987~1993年总结国内1674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误诊率在10.3%~54.2%, 平均37%近年来由于诊断意识的提高和诊断技 术的进步,误诊率已较前降低,估计在20%~30 %误诊的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情况不外乎:①将急 性心肌梗死误诊为其他疾病;②将其他疾 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③引起急性心肌 梗死的一些罕见病因发生误诊其中由于 症状不典型和(或)心电图改变不典型将急性 心肌梗死误诊为其他疾病者最为多见,另 一方面,将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者也时有所见,要特别警惕将急腹症误诊 为急性心肌梗死二、常见的诊断误区(一)由于症状不典型而发生误诊1、以晕厥为首发症状 • 大约l0%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以晕厥为首发 症状,晕厥醒后可能出现胸痛或类似症状 ,也可能无明显不适,后一类患者常易发 生漏诊。
晕厥发生的机制可能由于一过性 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引起脑缺血,更可能的 机制是守于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快速性心律 失常(室速、室颤)导致心排血量急剧减少 笔者多次见过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 肌梗死,下举一例晕厥为首发症状 (实例)• 48岁男性,医生,晨起巡视病房时突觉头 晕随即晕倒不省人事,1~2min清醒,描记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30次/分, Ⅱ、III、aVF导联ST段直线状抬高提示超急 期下壁心肌梗死以后心电图演变和心肌 酶变化完全符合急性心肌梗死 2、以急性左侧心力衰竭为主要症状• 54岁男性,工人,突然发作上腹部不适、恶心呕 吐2次,到厂保健站求诊,诊断为急性胃炎,给予 静脉输液,输液半小时左右患者发作呼吸困难、 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查体:患者呈端坐呼 吸、喘憋貌、心音低钝而快速、两肺满布水泡音 描记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抢救无 效半小时后死亡 • 该例患者虽以上腹痛、恶心为首发症状,但以 急性左侧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 现3、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 • 不少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 以上腹部不适、恶心为主要临床表现,容易被误 诊为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等。
• 41岁女性因上腹部不适求诊,描记心电图诊为“非 特异性ST-T改变”,因而误诊为急性消化不良带 制酸药回家回家后不久发生心脏骤停,虽经抢 救脑功能未能恢复而成为“植物人”此例误诊原 因:①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②未 能认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心电图改变4、与脑血管意外并存的急性心肌梗 死 • 一些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与脑血管意外 并发称为“心脑卒中”,此类患者心肌梗死的 症状常被掩盖,“心脑卒中”治疗极为困难, 预后险恶,识别此种情况十分重要值得 注意的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可出现一些心 电图改变,典型者称为CVA型或尼加拉瀑 布样T波心电图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应加 以鉴别另外,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心肌 酶升高一般不明显5.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室性心动过速(多为单形性持续性)为首发症 状,胸痛症状不明显,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常被掩盖,容易发生 误诊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病因临床见 到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除对症处理外,还应同时进一步追查病因,如 进行心肌酶测定、血气分析、血电解质测定等 • 68岁男性,素患冠心病晨起突然发作心悸、呼吸不畅,入院描记 心电图各导联QRS宽大畸形,心室率l50次/分,窦性P波时隐时现, 心房率约为70次/分,呈房室脱节,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
给予静注 利多卡因、静滴胺碘酮2h后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心电图示V2~V6导联ST段弓背状抬高,血清心肌酶检查也符合急性 心肌梗死的诊断 • 值得注意的是心动过速发作后常可出现多导联T波倒置,称为电张 调整性T波变化,但罕有出现ST段抬高者心动过速发作过后仅有T 波深倒置诊断心肌梗死应持慎重态度,必须有心肌酶增高等支持6.以低血压、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 • 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低血压、休克周 围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对中老年人出现 不明原因的休克,应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 可能围手术期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多 在手术后头3d内),胸痛症状多不明显,而 以不明原因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为主要 表现,心电图改变可不典型,此时诊断主 要依靠系列的心肌酶学检查,特别是CK- MB同工酶、肌钙蛋白7.因疼痛部位变异而发生误诊 •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位于胸部以外 的部位,如咽部、面颊部、下颌部、肩臂 部等笔者曾见一例老年男性因左下颌部 剧痛求诊,口腔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描 记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老年患 者自鼻尖至肚脐之间任何部位出现不明原 因的突发疼痛,均应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8.以突发软弱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 • 个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突然发作软 弱无力,伴有或不伴有出汗对突然出现 肌无力的老年人应及时描记心电图,除急 性心肌梗死外,心电图对引起肌无力的常 见病因,如低血钾、低血钙也可提供诊断 线索 9.反复发作短时间心绞痛的急性心 肌梗死 • 有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作时间十 分短暂,每次只持续3~5min,有些临床医 生拘泥于心肌梗死的胸痛时间应≥20min, 因而认为此类患者只是发作心绞痛而无心 肌梗死形成笔者多次见到数日问反复发 作心绞痛的患者,仔细追问每次疼痛发作 时间从不超过5min,但描记心电图呈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的改变 10.以脑栓塞或动脉栓塞为主要临 床表现 •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不明显或被忽略,而以左室附 壁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或动脉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下 举一例 • 78岁女性因左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入院,描记心电图 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见左室前尖部室壁 运动消失,左室附壁血栓形成仔细追问患者于1周前曾 发作胸痛、呼吸不畅,经卫生所静滴药物好转而未来医院 检查 • 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体循环栓塞发生率为4%~6%,服 用华法林可使栓塞发生率明显降低,对大面积前尖部心肌 梗死或下壁心肌梗死波及心尖部者应及早使用抗凝药,不 要待超声心动图探测出左室附壁血栓(需3~5d)再使用, 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二)由于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而发生 误诊•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较强,但敏感度 仅为中度20%~3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 改变不典型,容易发生误诊为提高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对 可疑患者应多次反复描记心电图,绝不能因1~2 次心电图阴性而排除急性心肌梗死;②应描记l5 导联(增加V4R、V8、V9 3个导联)或18导联(增加 V3R~V5R、V7~V9 6个导联),可增加急性心 肌梗死检出率12%;③疑为高侧壁心肌梗死,可 提高l~2肋间描记V4~V6;④认真细致地观察各 波段的变化,前后进行对比1.未能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早 期心电图改变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的心电图改变可能 不是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而是其 对应性改变——I、aVL导联ST段压低,T波 倒置(图7—1、图7—2)如对此认识不足, 很容易发生漏诊与误诊急性后壁心肌梗 死早期常表现V2~V3导联ST段明显压低, 低于V4~V6导联;或出现V1、V2导联R波 增高、增宽,S波变浅,T波高耸,如不加 测后壁导联也容易发生误诊图7-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心 电图改变2、未能识别超急期心电图改变而发 生误诊 • 有相当数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极早 期出现超急期心电图改变,此时可能只有T 波增高,或ST段呈直线状抬高与增高的T波 相融合(图7—3)。
有些医生只熟悉典型的弓 背状ST段抬高,对超急期ST—T改变可能 忽略,因而发生误诊此时是心室纤颤的 高发期,也是溶栓治疗的最好时机,如放 走患者,将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超急期 心电图改变持续时间短暂,继续观察数小 时后ST段将会演变成典型的弓背状抬高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右冠状动脉近 端阻塞Ⅱ、Ⅲ、aVF导联ST段未 见明显抬高,I、aVL导联ST段明显 压低,反映对应性改变可早期出现 另外,ST段抬高V1>V2>V3为 右室梗死的特点3、对无Q波心肌梗死缺乏充分认识 • 大约1/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始终不 出现Q波,既往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当 前称为无Q波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的 早期改变可能是ST段压低,但也可能是ST 段~时性抬高,随后出现T波深倒置元Q 波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有时容易被误诊 为心肌缺血,但其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 过24h,心肌酶增高是其与心绞痛的重要鉴 别依据4、不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的 一过性“伪正常化” • 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下后壁心肌梗死演变 过程常可出现一过性伪正常化,此时抬高 的ST段已降至基线,Q波尚未出现,心电 图可能完全正常或仅有T波倒置胸痛发作 24h之后描记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应考虑“ 一过性伪正常化’’的可能,此时诊断主要依 靠心肌酶学检查,也可采用二维超声心动 图协助诊断。
另外,继续观察心电图变化 ,可能出现典型改变(图7-4)图7-4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演变 过程一过性伪正常化• 1)发病数小时内描记,Ⅱ、Ⅲ、aVF导联 ST段抬高,T波增高、增宽,反映急性下壁 心肌梗死,I、aVL、V1~V6导联ST段压低 ,反映对应性改变和后侧壁心肌受累;(2) 发病24h描记,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3)发 病第6天描记,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 性Q波,R波振幅降低,T波倒置,V2、V3 导联呈R型,T波高耸,V5、V6导联R波 振幅降低,T波平坦最后诊断急性下后壁 心肌梗死,充分演变期,侧壁受累5、不了解等位性(等同性)Q波的诊 断意义 • 有些心肌梗死由于面积过小,部位特殊, 常出现一些不典型的心电图改变Q波时间 未达80ms,电压未达到“0.lmV,但出现以 下改变:①QV3>QV4,或QV4>QV5;②Q 波逐渐加深加宽;③R波振幅逐渐降低;④ 胸导联R波逆向递增,如RV41mm(计分为5);②V1~V3导联 ST段压低≥1mm(计分为3);③QRS主波向下的导联ST 段抬高≥5mm(计分为2)计分为≥3者诊断急性心肌梗 死的特异性为90%,计分≥2者为80%(图7-5)。
• 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者发作胸痛后,心电图负向 QRS波群导联ST段抬高>5mm,高度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敏感性为53%,特异性为88%7、由于预激图形掩盖心肌梗死图形 • 预激图形常可掩盖心肌梗死图形,使诊断发 生困难采用普鲁卡因酰胺(500mg静滴)或 缓脉灵(阿义吗林)(50mg静注)可阻断旁路传 导,消除预激图形,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应慎用对心电图出现预激图形疑有急 性心肌梗死者诊断应多依靠临床症状、心 肌酶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图7-5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 梗死(三)由于未掌握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生 化标志变化的规律而发生误诊• 一些医生不能掌握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的各种生化标志变化的规律,故不能根据 发病的不同时间测定不同的生化标志,倒 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超过72h,CK-MB 已降至正常,此时应依靠肌钙蛋白(cTn)、 LDH协助诊断;另外,肌钙蛋白十分敏感 ,心肌微小损伤即可出现改变,在一些不 稳定型心绞痛可能升高,用其鉴别心绞痛 与心肌梗死是不可靠的 (四)将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 死• 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失误方面多数是“诊断 不足”(un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