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市场前景分析及重庆规划.doc
17页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市场前景分析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平均在10%~15%, 而城市道路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3%,特别是大城市的机动车 拥有量和交通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如北 京市,在20世纪90年代,小汽车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左 右,尤其是私人轿车增长更快,1992~1995年年递增率达45%以 上,是全市机动车平均年递增率的三倍,有的年份增长率达到 100%,但城市道路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2%,道路面积增长率为 3.7%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城市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面积与城 市总面积之比)应当在25%为宜目前美国华盛顿市为43%, 纽约、曼哈顿市为35%,英国伦敦市为23%,日本东京为13%, 北京市仅为11%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日益剧增,很多大中城市 不仅出现了道路上动态交通的严重堵塞,而且占用道路停车和占 用居住区绿地停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交通的 拥挤,破坏了城市的居住环境现在城市的停车难、乱停车的状 况曰益严重,己经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城市的形象,引起了各方人 士的普遍关注从总体上看,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停车需求与 停车空间不足的矛盾、停车空间扩展与城市用地不足的矛盾上。
城市中各种车辆在数量上的增长和品种上的增多,反映了 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汽车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使城市在20世纪 发生了不同于过去几百年的根本性变化汽车发明于1883年,100 年后的1985年,全世界已有各种汽车4.6亿辆,平均每11人1 辆,其中私人小轿车3.6亿辆,占总数的78%我国的汽车工业 发展比发达国家滞后,汽车的使用也不及发达国家普遍但近十 几年来发展迅猛以北京为例,1985年有机动车22.4万辆,到 1993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2万辆,到1999年机动车保有量 达到130万辆,2000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3万辆2001年6月底,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68万辆 城市车辆的增多,如果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并且没有超过城市空间理论容量所能容纳的限度,即属正常现象,而由此直接导致的停车空间需求量的增长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研究两者的关系时,应考虑三种情况第一是车辆的停放时间 一般比行驶时间长得多,除了公交车以外,一般情况下,汽车行驶时间只10%,有90%的时间都处于停泊状态第二个情况是无论采取何种停放方式,都需要占用一定的 空间,即停车车位和进出车通道所需要的空间,这个空间的面积 比车辆本身的水平投影面积大2〜3倍。
第三是每辆车需要的停放空间不止一处,因为除车辆的所 有者需要一定的停车空间外,在其驾车出行的过程中还需要停 放,而且不止一处前者为专用停车,后者为公用停车(或称社会停车)以上三种情况的综合表现就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停车设施的增长往往落后于车辆 的增长,导致城市停车问题的解决经常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当城市中汽车还不太多时,道路相对比较宽裕,在路边停 车既简单方便,也不影响交通但当车辆多到一定程度时,原有道路供车辆行驶已不敷使用,若一部分道路面积被停放的车辆占 用,则动态交通状况将更为恶化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都出 现了这种情况如1997年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曾对全 国15个城市停车状况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15个城市的机 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平均为4.84: 1,也就是说,停车位的 满足率只达到20%,其中深圳市为28%,哈尔滨为8%,广州市 为7.8%,南宁市为3.6%,杭州市为3.2%由于停车位的严重不 足,迫使机动车非法停放,占道停放,如北京市为70%,南京 市为67%,上海市为64%、天津市为60%、广州市为40%,而 美国占道路边停车为16%,香港为17%。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大城市高楼大厦、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可是商业大 厦、高级写字楼和居民小区设有停车场的却很少;有的名义上有 停车场,实际上也是楼前便道上那一点点地方,停不下十几辆车; 有的商业大厦即便设有地下停车场,也被出租改为它用了这些 情况说明,在城市车辆增长过程中,如果城市停车空间的扩大不 能满足停车需求的增长,必然会出现城市停车困难的现象,这是 造成城市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发展概况 城市停车不但要占用相当规模的土地和空间,而且停车空 间的分布和集中程度与城市土地级差收益的等级划分情况是一致 的这就是说,城市中土地价值最高的地区,也正是停车需求量 最高的地区,因而使停车空间的扩展相当困难,需要付出很高的 代价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应用为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很好 的方法 解决停车难问题,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采取的措施有所不 同但立体停车是各个国家都积极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全自动 化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发展较早、 较好的有日本、韩国、德国等在亚洲,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采用较 早、应用较普遍的是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发并使用可最大限度地利用 空间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当时日本全国汽车保有量约为500万 辆,采用的大多是垂直循环式停车设备80年代开始向韩国、 中国和我国台湾省出口产品和技术90年代初,其汽车保有量 达到6200万辆,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年递增率 达到30%以上,品种也从单一的垂直循环式发展为多种型式, 至今已开发生产出九大类近百个品种,还包括停放自重不大于13t 的大型客车、载货汽车、自卸车、工程车等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在日本,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已超出了单纯用于停车的功能,而是发展 成了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观赏性和经济开 发价值的城市建筑日本从事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及其设备开发、制造的公司约有200 多家,其中生产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公司约100多家,比较大的公 司有石川岛播磨、新明和、日精、三菱重工、大福、日成、东急、 内外及昭和起重机等,产品有出口,也有进口的日本目前每年 投运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在10万个车位以上韩国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行业的发展历程比较平稳20世纪70 年代中期为起步阶段,80年代为引进阶段,90年代为供应使用 阶段。
由于这几个阶段受到了政府的髙度重视,各种机械式立体停车 设备得到了普遍的开发和利用,年递增速度达到30%; 2000〜2010 年为发展阶段,自动化停车设备将随供应量不断的扩大而得到迅 猛发展 我国台湾省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公共停车场和民间停 车场分别有80%和70%是地上和地下的平面停车场,机械式停 车还不为人知80年代开始与日本合作,引进技术,进入起步 阶段;1980年引进日本日精技术,建造了第一座垂直循环式停 车库;1982年生产了第一台双层式停车设备1981〜1991年, 制造企业达到了 35家到90年代初,随着汽车进口的开放,小 汽车的大量进口,使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1992 年企业数量增加到65家,到1996年仅登记在案的制造企业总数 暴增到644家,停车设备行业进入了发展高峰阶段但从1996 年下半年起,台湾房地产普遍萧条,股市暴跌,停车设备行业出 现滑坡,经优胜劣汰后,此行业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和使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 80年代是起步阶段,9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工业和建筑业的发 展,尤其是轿车进入家庭后,停车设备的应用逐步推广,已经形 成了新兴的停车设备行业,步入了引进、开发、制造、使用相结合的初步发展阶段。
现在从事停车设备制造的企业数约有100 家,其中主机生产企业超过50家首批获得国家颁发的立体停 车设备制造企业资质的企业有22家产品经引进技术和自我研 究开发,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设备采用了当前机 械、电子、液压、光学、磁控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如采 用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使运行高速、平稳、省电,减少振动和噪 声;控制型式有按钮式、1C卡式、触摸屏式、密码钥匙式、遥 控式等,有些设备还采用了总线控制技术;传动装置采用内藏式, 以增大停车空间并保护各传动元件不受污染和腐蚀,提高了设备 的耐久性;机械结构中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便于组合使用,易于 安装拆卸,缩短施工周期;还采用一些新材料、新工艺,如采用 H型钢做钢梁,组合的镀锌板或一体成型的镀锌板做载车板;安 全保护方面采用了声光引导及定位装置、自动消防灭火系统等 目前品种的满足率已达90%左右,有的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产品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 停车设备行业的发展牵涉到停车立法、收费政策、城市规 划、交通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我国有关城市停车的立法尚未完 善,城市停车规划、停车管理办法、停车收费政策大多数还处于 酝酿之中,因此我国停车业的发展还需走一段艰难的历程。
但人们普遍认为停车设备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并已被誉为21世纪最热门的行业之一附:我国部分城市就立体停车库相关优惠政策及城市规划解决停车难 重庆主城商圈规划建机械停车库为缓解主城停车难的问题,重庆市规划局委托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开展了《主城区“停车难”问题化解及五大商圈机械停车库方案规划研究》工作近日,市规划局张远副局长主持召开市级部门研究及征询意见会,与会各方总体认为问题总结准确、策略及政策措施合理、商圈停车规划方案可行,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停车需求、明确各部门在解决停车问题中的职责等意见及建议此前,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光辉曾解答过大家关心的商圈停车难问题曹光辉说,主城区已规划控制公共停车用地共约1000处,占地面积约732公顷,其中,五大商圈16处,占地面积约6.5公顷新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设项目停车位的配建标准比原来提高约50%曹光辉说,五大商圈将规划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集中解决高峰时段停车难;鼓励符合条件的人防工程改建停车库,提高社会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鼓励市民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通过协商各部门及建设单位,连通使用停车库,解决停车库冷热不均市市政委表示,今后将通过商圈建车位、鼓励民间资金修建停车楼场等五种方式,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市政部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主城区新增停车场楼152个,新增停车位4.53万个然而,主城区机动车为66万余辆,而停车位共计47.34万个,直接缺口18.66万个目前,主城区的停车位缺口主要集中在商业繁华地区,虽然近年来,主城区保持着每年5万个车位的增长率,然而设置在五大商圈附近的却较少,所以建机械式停车库方案成为选择3~5年内新增15000个车位朗晴广场对面拟建专业停车楼“商圈内用地有限,是否能在公园绿地建设停车楼,之前,就曾提出这样的想法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想法,与规划部门的思路不谋而合在修建停车楼方面,现在规划的,一处位于朗晴广场的马路对面这里正好是一处洼地,将充分利用嘉陵公园的地下空间停车楼大概40层,但不会像40层的楼房那么高,因为每层楼的层高仅仅够停下一辆车这栋停车楼计划可以容纳350多辆车还有一处,位于电测村309号地块这里考虑修一座停车楼并配套商业设施,计划可以容纳520辆车左右此外,结合旧城改造等,在鹞子丘、天天渔港、海洋公园、渝北二村等处的背街处,也计划修建停车楼太阳谷”或采取视频识别 进库不取卡商圈正采用“新增车库层数或双层机械式停车位”的办法提升停车容量。
融恒时代广场、协信中心等6个地下停车库,已实施或即将实施机械停车位建设,将累计新增机械车位数量2566个许多新建项目,我们考虑在规划配建的基础上增加,多挖一层空间,并将空高做高,容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