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议农产业化带头企业的拓展及对策研讨 .doc
11页小议农产业化带头企业的拓展及对策研讨小议农产业化带头企业的拓展及对策研讨 摘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龙头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加强龙头企业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产业集群,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发展新模式,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关键词: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就全国来看,进入 21 世纪以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增长较快2001 年,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 66000 多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有 27000 多个,占 41%;中介组织带动型的为 22000 多个,占 33%;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为7600 多个,占 12%;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动型的为 9600多个,占 14%2002 年,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其营业额达 1042 亿元,利润 264 亿元。
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 4693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销售收入为9461 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者达 1762 个,增长%2003 年,监测合格的 350 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平均为亿元,比 2001 年第一次监测时提高 30 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固定资产规模亿元,提高 20 个百分点左右;平均销售收入亿元,提高 20 个百分点左右截止 2004 年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超过 10 万个,带动 7000 多万农户,每户平均增收 100 多元,初步形成以 580 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2700 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局面国内各地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在 582 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合作方式占%,股份合作方式占%,其他方式占%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及西部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相对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就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省来说,2007 年初,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 3657 家,总销售收入 1823 亿元,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28 家,省级龙头企业达 200 家。
浙江省绍兴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 1100 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23 家,2006 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亿元,利润亿元,农产品加工值达 155 亿元,联结基地万亩,带动农户万户而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则有所不同湘西自治州政协调研组 2004 年 9 月上旬对湘西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州只有 2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 家省级龙头企业、9 家州级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只有 11 亿元,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地级市的水平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典型的地域性它的主导产业往往是以当地的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发展的基础基本上是立足于本地,然后再逐渐向外扩展当然,这些龙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突破本区域的界限如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大力开展有关业务,将经营触角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据统计,2004 年我国共有 1164 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从事跨区域经营,并且许多龙头企业开始向多产业、多品种、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式发展四)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国际化经营势头显现据统计,2003 年和 2004 年,我国省级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达亿元,中央财政从 1995 年到2003 年,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总量达 12 亿元。
2004 年,江苏省全省引入“三资”达 167 亿元,较 2003 年增加 46 亿元,增幅达 38%龙头企业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2003 年,监测合格的国家重点企业中有 295 家企业具有出口经营权,创汇额达 44 亿美元其中单个企业出口创汇超 1000 万美元的有 80 多家,超过 3000 万美元的有 40 多家,超过 5000万美元的有 20 多家,超过 1 亿美元的有 6 家二、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步兴起阶段,总体水平不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一)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偏低,覆盖面较窄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过程较短,因而无法形成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各地虽然已出现一些龙头企业,并且这些龙头企业确实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起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各地的龙头企业往往从地方利益出发,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体系,有的甚至还搞地区封锁,这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各地农业企业的规模有限,相互间的竞争力有限,无法形成重组兼并的浪潮,这对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覆盖面较窄,目前只有 50%左右的覆盖面,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则早已超过80%。
就龙头企业方面来看,我国的龙头企业所占比重及整体实力也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二)龙头企业的发展程度较低,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我国各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各地龙头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求发展,出现各地区间龙头企业的重复设立,致使其规模和发展程度长时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有大幅度提高对有限农业资源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龙头企业间的矛盾,引起了相互间的争夺,这给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由于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公司与农户间的协作还不密切,这就增加了成本支出,减少了利润据测算,价值 1 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元,日本为元,中国只有元较低的利润水平又会影响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三)龙头企业的实力较弱,没有形成足够的控制力,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缓慢全国各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由于没有相对统一的管理,因而发展速度较慢,实力扩张有限,始终难以发展成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因此,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的步伐较慢,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同时,一些地区龙头企业在当地所占的比重并不高,对所在地区其它企业的控制力较弱,使其发展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
如,湖北省鄂州市虽有 20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但规模都不大,集约化程度也较低,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有限四)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政策和措施上都给予充分重视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各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没有统一规划,任龙头企业自由发展,致使农业产业化的合作体系难以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反过来也会阻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合作机制的形成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不够,致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及其它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隐患,这些隐患妨碍了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给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为尽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力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龙头企业,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体系的建设要重新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颁布来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适时制订出台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以改革促发展,以制度促提高,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作为龙头企业也要紧跟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内部各种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使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使其发展后劲更足二)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各地都有其自身特色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并使优势的发挥能切实收到实效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用新模式推动企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改变各地区普遍存在的“种(养)什么→加工什么→卖什么”的传统产业化模式,代之以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市场需求什么一加工什么一种植什么”的新的产业化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拓宽农业发展路径,增加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典型事例的宣传,拓宽农民的视野,使农户由过去的单纯关心农业生产变为关心农产品未来的销售使农户逐渐摆脱传统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转而从事多种农业经营,在经营过程中去改造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最终发展现代农业。
三)加强龙头企业间的分工合作,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集群要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来从事经营,将上下游企业有机地联结到一起,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各协作单位的功效,使其各司其责,各尽其事,共同组成一个产业链条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龙头企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十分重要因此,各地区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区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其它中小企业的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形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农、工、科、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内一些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如,广东省围绕龙头集团公司的发展,把关联农场改造成它的农业分公司或生产基地广东东方剑麻集团完成对垦区剑麻种植、加工、销售企业的联合重组,形成广东农垦集团在剑麻产业上的龙头公司,年产叶片万吨,年产直纤维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剑麻种植、加工和出口企业四)打造名牌产品,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以国内外大市场为着眼点,努力提高企业的现代技术装备水平,要创造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通过名牌战略的制订与执行,不断拓宽企业的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个名牌产品可带动其它相关产品生产和销售,对农业产业化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从事乳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蒙古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就将牛的养殖户和本企业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公司——养殖户”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并逐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扩大了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奠定了在国内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吉林省的德大集团也是采用这一模式,将肉食鸡养殖户和大豆种植户与公司密切联结起来,形成一条龙式的专业化生产,逐渐扩大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五)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运动,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要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水平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联合协作,将现代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水平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星火计划”和“良种工程”计划的实施,通过国家有关政策及资金的资助,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龙头企业,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社会需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要形成一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新产品、新技术去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