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47068202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地理年 级高三教学形式教 师戴煦单 位四川省中江中学校课题名称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情分析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针对这一事实,在设计时应让学生充分阅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可选取“鸭子舰队”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表述,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2.根据给出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培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教学重点]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 1、1992年,一艘从中国香港出发的货轮在太平洋海域遭遇风暴,船上近3万只塑料玩具鸭坠入大海,漂浮在海面上,形成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并随波逐流。

      随后几年,玩具鸭先后抵达印尼、澳大利亚、美洲等地,平均每天漂流7英里有人预测,其中的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上漂流了15年后,将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思考1:是什么动力使得这些玩具鸭从太平洋漂到英国海岸的?(播放“大国崛起”的视频)2、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走的是沿欧洲至美洲的直线距离,路程较近,一共用了37天第二次去美洲经非洲北部,然后再向西航行,路程更远,却只用了20天思考2: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时间差了17天?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运动,那么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呢? (波浪、潮汐、洋流)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1、 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关键词:比较稳定 一定方向 大规模 例: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是世界陆地径流量的20多倍2、洋流的性质分类:暖流和寒流寒、暖流的定义: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 (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能体现大多数洋流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赤道暖流、赤道逆流、西风漂流的特殊性) 知识运用: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回答: 10℃ 20℃ 30℃ 甲 30℃ 20℃ 10℃ 乙 (1)甲海区在 半球,乙海区在 半球(2)从性质上看,甲海区经过的洋流是 流,乙海区经过的洋流是 流(3)甲海区洋流的流向 ,乙海区洋流的流向 规律:海水等温线的凸向就是洋流的流向3、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将学生分成3组,对照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别探讨:A. 中、低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B. 中、高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C.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冬、夏季) 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

      全球海域的洋流运动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2)、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过渡:是什么原因使得海水这么“顺从”、这么有规律地运动呢?4、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海面 盛行风吹拂 表层海水运动 带动 下层海水运动 形成 洋流(2)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过渡: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课件显示:动态演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 (复习前面学习的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根据盛行风的分布,动态演示洋流形成模式图(重点讲解由信风和地转偏向力形成的赤道暖流、由西风和地转偏向力形成的西风漂流)(3)不同海区密度的差异(动态演示直布罗陀海峡海域洋流流向)补充知识: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由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运动而形成的洋流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结合前面总结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A、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并没有形成环流,而是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原因:此区域几乎都是海洋,无陆地的阻挡B、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 原因:北印度洋海区海域面积小,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吹东北风,海水作逆时针方向流动5、世界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1)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8 8 (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的构建 8 0说明:横线代表赤道,“8”、“0”分别代表洋流的分布情况,笔画顺序代表洋流的流向巩固练习: 某中学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港抛下一漂流瓶,试图借助洋流漂行。

      若干年后,漂流瓶被远在美国旧金山港的中学生打捞上来问:(1)该漂流瓶依次经过哪些洋流? (2)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而其他条件不变,其漂流路线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课堂小结: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中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大洋洲、美洲、英国的位置,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建立空间思维知道洋流、波浪和潮汐的区别找出洋流概念中的关键词在太平洋海区找出“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的分布位置、流向、性质尝试归纳出寒、暖流的定义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能利用等温线数值和弯曲情况来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掌握利用等值线解题的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与自己归纳的规律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思考海水有规律运动的原因回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观察直布罗陀海峡两边海水盐度、密度的差异及表层、底层海水的流向分别观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对比洋流分布模式图,找出不同之处思考: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与季风的关系每个学生动手绘制草图,并熟记洋流的流向熟悉悉尼、旧金山的地理位置与相关海域洋流的分布及流向掌握洋流的形成原因,理解盛行风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海水是运动的引出海水运动是有方向的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通过情景读图、信息整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学以致用,完成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分析提取图象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总结规律,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渡自然承上启下使学生能利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解释洋流的形成让学生知道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从理想的洋流模式到实际洋流分布的转变动手操作加深印象引导学生构建洋流模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形成,灵活运用洋流分布规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的思维板书设计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的概念2、洋流的性质分类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2)、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逆时针 南半球: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夏季:顺时针 冬季:逆时针4、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1)盛行风(主要动力)(2)陆地的阻挡和地转偏向力(3)不同海区密度的差异5、世界洋流模式图的构建作业或预习导与练课时训练自我评价本节课采用学—议—讲—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

      同时也感觉有不足之处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戴煦 日期:2013.12.2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