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脂质体型2页.docx
2页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注意事项紫杉醇针(泰素)135mg/m2或175mg/m2联合顺铂或阿霉素,静滴时间>3h,<12h每三周一次1.注意:不得将未稀释的浓缩药液接触PVC器皿,为避免接触可能由装置释出的DEHP物质,稀释的泰素应贮藏在玻璃瓶、聚丙烯瓶塑料袋,滴注时采用聚乙烯衬里的给药设备2.预防用药:前12h或6h地米20mg.po------抗过敏或前30-60min地米20mg.iv drip前30-60min 苯海拉明50mg.iv drip前30-60min 西咪替丁 300mg.ivdrip1.骨髓抑制:90%出现中性粒的减少,,78%出现贫血输注时间的影响大于剂量,故应<3h血小板减少少见2.外周神经病变:累积剂量会增加此类发生率,通常为感觉过敏3.过敏反应:出现在治疗的头一个小时4.心血管系统(低/高血压、心动过缓等,但通常不用治疗)5.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肺炎)、肌痛、关节痛胃肠道反应,口腔皮肤黏膜炎1.CYP2C8与CYP3A4促进泰素代谢和阿霉素联合能提高阿霉素(和它活性代谢产物阿霉素酮)的血药浓度2.C呈一个双相降低曲线3.血浆蛋白结合率89-98%,且不受地米、苯海拉明、西咪替丁的影响。
4.表观分布容积227-688L,表明了在血管外大量分布或大量组织结合1.肝功受损导致毒性的危险性升高,剂量应调整2.与铂类联合,应该先用泰素: 与阿霉素联合,应先用阿霉素3.粒缺与输注时间和剂量有关4.使用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使用头1h5.研究表明:重度骨髓抑制和重度神经病变在老年人中更易发生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常用剂量:135-175mg/m2 滴注3h1.预防用药:前30-60min地米5-10mg.iv drip前30-60min 苯海拉明50mg.iv 前30-60min 西咪替丁 300mg.ivdrip1.骨髓抑制:严重粒缺达47%,2.外周神经毒:62%,严重达6%3.过敏反应:潮红、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动过速曾发生过敏禁用4.心血管毒:低血压、心动过缓肌肉关节疼痛呈剂量依赖型5.胃肠毒:恶心呕吐腹泻黏膜炎分别为59.43.39%,轻中度6.肝毒性:ALT/AST/AKP升高7.脱发80%1.血液中药物呈双相消除,消除半衰期为5.3-17.4h2.血浆蛋白结合率89-98%紫杉醇为高度亲脂性药物, 脂质体与之结合后,作为缓释载体可提高紫杉醇在体内的稳定性, 延长紫杉醇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使其能充分进入肿瘤组织的血管。
同时, 脂质体也可以漏出到癌组织周围的血管外空间, 直接在生长的瘤体里释放药物, 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最近研究表明, 紫杉醇阳离子脂质体可被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选择性摄取, 具有肿瘤血管靶向性1.中性粒低于1500个/mm3者禁用2.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和稀释!以免发生脂质体聚集3.药代动力学证明:顺铂后给予本品,本品清除率降低30%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滴注30min,每3周给药一次!无需预防给药:不需给予抗过敏处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的紫杉醇相比, 给药前不需抗过敏预治疗, 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输液时间短, 4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即过敏反应与神经毒性较低它是紫杉醇和白蛋白结合的纳米微粒, 一个白蛋白分子能和7个紫杉醇分子结合, 利用白蛋白结合释放的特征, 去除了助溶剂Crem opho r EL, 能安全提高紫杉醇的剂量, 缩短滴注时间, 并且在用药前不需抗过敏预治疗[ 2]此外,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人血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 利用细胞膜上的白蛋白受体gp60及细胞膜窖蛋白( caveo lae) , 以及肿瘤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性蛋白( SPARC) 的作用, 促进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内, 增加化疗疗效[ 3] 。
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1.中性粒低于1500个/mm3者禁用2.本品药效与其他紫杉醇制剂不同,不能互相替换或混用3.肝功不全和肾功不全适宜剂量尚不明确4.降低剂量:ANC<500/mm3持续1周或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异常,降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粒缺,降到180mg/m2,对于出现三度感觉神经毒性患者应暂停给药紫杉醇起作用具有明显的细胞周期特异性, 增加给药频率可以增加肿瘤细胞与药物的接触时间而且除了抑制微管的生成, 紫杉醇还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每周給药:紫杉醇起作用具有明显的细胞周期特异性, 增加给药频率可以增加肿瘤细胞与药物的接触时间连续每周给药可防止肉眼可见肿瘤的生成妇科肿瘤协作组( GOG) 对早期卵巢癌病人初次化疗后给予紫杉醇每周给药, 连续24 周观察到紫杉醇每周用药的优点是骨髓抑制、指甲改变、疲劳、神经毒性及脱发程度均较轻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