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保障产生的因素.doc
9页一社会保障产生的因素1、 理论基础社会保险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德国出台,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源,就是盛 行徳国的历史学派理论它既反对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又反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 说,认为两者都不符合德国国情,因而倡导实质上是国家社会主义学说的国家干预主义” 和“社会改良主义”他们还主张国家T•预经济生活的管理,认为应通过立法实行社会保险、 救济孤寡等社会政策措施,白上而下进行新的改革他们对首相伸斯麦推行社会政策的支持, 直接促使了自1883年起几个劳动保险法律的制定和实施2、 经济发展水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社会特有的产物,经济发展程度是其得以建立的基础1871 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实现了徳意志的统一普鲁士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的胜利,为新成立 的帝国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他们从法国得到了 50亿法郎的赔款,并将其投人到工业领域,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英、法两国,仅次于当时经济高速增长的美国快速的工业增长使后 起的徳意志帝国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得社会保险一这 先进的社会保障模式在德国得以建立并能稳定运行3、政治因素(一)稗斯麦政府Z所以能在德国推行“国家社会主义”,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率先实行国 家社会保险,从根本上说,是当时德国社会内部特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二)工人阶级 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动力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主旨的社会保障制 度的实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工人斗争的结果4、杜会传统德国之所以能够率先自上而下地推行国家社会保险,是与其社会保险的传统分不开的 17世纪在普鲁士地区的采矿业中,已经形成了较为著名的矿工协会、疾病保险机构等组织 这种组织起初是自愿参加的,后来在国家千预下开始带有半强制的性质,即当雇主力图逃避 社会保障责任时,普鲁士政府通常会岀面干涉,要求他们履行义务1845年,普鲁士政府 又以法令的形式使这种疾病保险方式法制化和正规化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一)养老保险:徳国的养老保险分为三种: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徳国的 养老金在结构上主要依靠法定养老保险,占81% ,13%來源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只有6% 来自私人养老保险,法定养老保险堪称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的支柱,覆盖了近90%的 从业人员德国法定养老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投保人所交纳的保险费它的交费方法是以 每个雇员的毛收人为计量基数,由雇主和雇员各交一平,这笔费用约占职工总收人的19. 1%, 除此之外,法定养老保险每年可获得一定的国家补贴,这笔费用约占其支出的1/5。
徳国的 养老保险制度遵循着三项原则,第一是保障生活标准,这是养老保险的最高目标,它使投 保人在从职业生涯过渡到退休状态后,其生活质量不至于大幅度下降目前,一个职员在投 保45年后,其养老保险金可达到同类在职人员净工资的70%,再加上企业补充养老金,可 基本上达到其在职时的生活水平第二是养老金与工资、交费挂钩交纳养老保险金的时 间越长、数额越多,则养老金的数目也越高不过这里还有一个交费计量界限,月收人超过 4500欧元以上的部分不征交保险费,在以后计算养老金时也不予考虑第三,活化养老金 原则,即养老金每年随雇员收人变化的幅度而变化德国养老保险机构支付的养老金有三 种:达到退休年龄的“正常养老金”、丧失就业能力情况下的“伤病养老金”和死亡情况卜的 “遗属养老金”正常的年老养老金在投保人年满65岁后发放提前性年老养老金是指妇女、 残疾人、丧失职业或就业能力者及失业人员在年满60岁后可提前领取的年老养老金,此外, 投保在35年以上,年满63岁后也可中请领取提前性年老养老金不过对提前领取养老金者, 其养老金要打一定折扣,即在65岁前领取养老金者,每提前1个月,养老金金额降低0. 3%, 也就是每提前1年则削减3. 6%养老金。
遗属养老金的发放对象是投保人死亡后的家庭成员, 它又分为寡妇养老金和孤儿养老金比如,寡妇年满45岁并扶养孩子,那么她有权领取其 夫丧失养老金的60%,这还要看她本人是否有养老金或劳动收人,如果有,还要相应扣减 如寡妇再婚,她就不得再领取其前夫的养老金不过,养老保险机构会一次性发放相当于 24个月的寡妇养老金作为对她的补偿养老保险功能1、工资替代功能,即养老金要保障投保人大体上保持就业时的生活标准;2、赡养功能,即投保 人死亡后发放的遗属养老金要保障其遗属的生活标准1、建立附加的资本积累的老年供养制度首先,由国家提出要求,建立一个自由选择的、作为法定养老保险补充的资本积累的老 年供养制度这种老年供养制度是工资性附加津贴和免税政策的结合体,基金来源于附加工 资性补贴和雇员的工资,其中雇员工资用于老年供养支岀时,对以有条件地享受一定数额的 免征所得税的待遇补充的老年供养费用也可以由企业承担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但不管补充 的老年供养基金是由企业提供的,还是个人以私人保险基金的形式建立的,基金都是独立的 劳资双方可以在集体合同中对此作出约定C其次是要鼓励企业为雇员提供补充老年供养的积 极性,并且充分发挥工资协定在这方血所起的协调作用,促使这种补充老年供养制度尽快建 立。
2、养老金计算方法过度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中将采用过渡的办法,以此使法定养老 费率在2030年不超过税前收人的22%,并且在将来能够保证支付,同时2030年以前退休 的人员的实际待遇不会下降在实施补充的老年供养制度和逐步降低法泄养老金的同时,从 2011起对开始领収法定养老金的人每年度增加0.3%的法定养老金,直到2030年最终增加到 6%o这样,享受法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水平,如果没有补充的老年供养制度的投资回报, 将在2030年降低至64%左右.但同时对参加过渡办法的人可以得到一个不超过6%的过渡系 数2010年或以前退休的人仍然沿用老办法,不参加这种过渡3,避免老年贫困确定了社 会基本保险要避免因年老和长期丧失劳动能力而导致的贫困,这一目标要通过社会救助法的 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来达到此外,养老保险的服务还要改善,经办机构要向65岁以上的老 年人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社会救助的信息,提出申请并引导他们到社会保障局去2)医疗保险:H前,全徳国近90%的人口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其余10%的居民大都参加私人医疗保险 现在,德国约50%的医疗卫生支出是由法定医疗保险承付的法定咲疗保险的资金由遍布 全徳的745个医保机构负责筹措。
缴费率经这些机构的董事会协商确定,一般在12%到15% 之间,投保者和其雇主各缴一半但低收人者可以免缴医保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生 协会签订集体合同,由后者捉供服务,前者支付费用医保所捉供的福利待遇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预防、早期诊疗和诊治疾病,包括支付疾病牙病诊治、提供药品及住院医治等费用;二 是康复费用;三为发放病休津贴;四是为孕产妇护理等1公平的医疗保险筹资制度缴纳保险费依据个人收入提成,高收入多缴纳、低收入者少缴纳,即纳费以收入而不依参保者 的健康状况实行“封顶、保底”,2002年最高纳费额为3 375欧元,最低额为325欧元,当然, 高收入者可以参加私人医疗保险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摊,各负担50%o对于收入低于一 定限度(1999年为630马克)的雇员,只由雇主缴纳;对于退休人员及失业人员,其保险费由养老 基金和失业保险金承担2 “总额预算,超支分担”的支付制度最初的“以支定收”而无预算的办法,势必导致费率的上升,为此,引入了 “部门预算和支出封 顶”制度一是使预算针对提供方;其次,预算以历史为基础;三是以法律的形式来确保预算的 实施和执行医院、门诊的支付制度是各自独立的体系3高福利的医疗保障提供德国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相当广泛,包括预防保健、门诊及住院服务、康复设施服务、交通费用等。
此外,还包括疾病津贴,通常是工资的80%总之,德国的社会I矢疗保险体制是经过百余年的历史演变,是稳定社会、造福国民的公益福利 事业每一种改革的实行都是逐步的、经过反复试点的,最后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实行,并有法 可依、规范化管理这应当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的必由之路四、是医疗保险制度德国医疗保险建于1854年,其工作原则是:①口助原则医疗保险费用由全体人民共同承担,国家原则上不给拨款②社会一致性原则按个人收入一定比例征 收但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与被保险者缴纳保险费多少无关③所得转移原则医疗保险分 为义务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两类三)失业保险:德国失业问题严重,失业率持续上升2002年德国失业人数为406万人,失业率为 9.8%;2004年底,德国失业人数为448. 3万,失业率升至10.8%,达到7年来最高水平早年德 国失业保险的取向是保证被保险人失业期间生活水平与失业前相当,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 况迫使德国失业保险制度向促进就业转变在徳国,所有雇员原则上都参加失业保险提供的服务和待遇有工资补偿,包含失业 补贴、失业救济、短工津贴、坏天气补贴(适用于建筑工人);就业培训和求职费用;进修、改 行培训、求职、差旅及在国外工作的返家探亲费用等。
投保者要领取失业补贴必须在失业前 三年中至少要缴费360天,而获得失业救济者须在失业前投保150天或领过失业补贴失业 补贴和失业救济待遇分别为领取失业前净工资的67%和57%(无子女者则为60%和53% ) 失业救济的费用由联邦通过税收来解决,其它支出则由雇主和雇员各付一半缴费率为投保 者毛工资的6. 5%o服兵役者和收人高于计费上限10%的投保者可免缴发放失业保险金时 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职业介绍优先于待遇发放只有在经过一定的职业介绍还没有消 除失业状态的前提下,才发放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失业救济金者享有医疗保险、 护理保险、事故保险,并有义务向养老保险机构交纳养老保险费不论是失业保险金还是失 业救济金,在失业者年满65岁后都停止发放,改领养老金三、德国失业保险制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立法健全徳国的扶舍保险政策是通过大量的社会保险法规固定下来的, 有关社会保险的政策和原则被写进联邦和州的法律条文中去C此外还设有专门裁决社会保险 争议的法院完备的立法提供了规范和监督各职能部门及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有效手段第二、 强调“自治”原则徳国失业保险的承办机构是联邦劳动局,它是一个公共法人性质的团体 组织,实行口治管理。
口治管理机构是管理委员会,由雇主,雇员和国家三方代表组成,这 是一种共同参与的管理形式尽管各社会保险机构均具有公法规定的法人地位,但并非完全 不受国家制约,在某些方面仍处于国家监督Z下第三,强调帮助重新就业以及突出职业 培训,就业介绍等服务四、德国失业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1、改进教育体制,加强职业教育我们国家失业救济金的目的是为失业者提供慕本生活保障而往往忽视了对劳动者 索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彖德国及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改进教 育体系,注重加强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 这不仅可以预防失业,而且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建立系统广泛的 联系,在职教中心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为失业人员获得再就业所需知识和技术提供服务2、 实行现收现付和预筹积累基金相结合的基金管理方式我国现行的现收现付制虽能很好地满足保险金的支付需求,可因为它是以支定收, 故不能很好的与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在经济增长快时,失业率低,平均工资水平高,而保 险金需求少,因此保险费率比较低,不利于抑制消费基金的增长有可能出现通贷膨胀而在 经济萎缩时期,失业人数增多,但是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缓慢甚至下降。
由于这时保险 金和救济金需求很大,政府不得不提高保险费率,增加税收收人,结果不利于消费和投资的 增加,。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