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ppt
34页经济发展篇经济发展篇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13.1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协调发展13.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13.3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13.4 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13.5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一、社会总产品概念一、社会总产品概念l社会总产品是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c+v+m按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按价值构成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l与社会总产品的实际用途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Ⅰ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Ⅱ部类l在每个部类内部,又分为许多不同的生产部门和企业,如第Ⅰ部类中有采矿、冶金、燃料、动力、机器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和为重工业提供原料的农业生产部门;第Ⅱ部类中有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部门和农业中的大部分粮食生产等。
l两大部类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 ,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三、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l前提假设前提假设:整个社会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大阶级;生产周期为一年,不变资本在一年内全部转移;一切商品都按价值出售,商品价值与价格一致;暂把外贸撇开;剩余价值率为100%l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图式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图式Ⅰ: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生产资料消费资料Ⅱ: 2000c + 500v + 500m = 3000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交换过程(三大交换关系):Ⅰ: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生产资料消费资料Ⅱ: 2000c + 500v + 500m = 300012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引申两个实现条件:I (v+m) = II cI (c+v+m) = I c + II cII (c+v+m) = I (v+m) + II (v+m)I (v+m) = II cI (v+m) = II c +I cI c+I (c+v+m) = I c + II c这个公式表明,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之和。
I (v+m) = II cI (v+m) = II c +II (v+m)II (v+m)+这个公式表明,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个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II (c+v+m) = I (v+m) + II (v+m)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G⊿c⊿v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提供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四、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v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l前提假设:再生产中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第Ⅰ部类积累率为50%l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图式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图式Ⅰ: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生产资料消费资料Ⅱ: 1500c + 750v + 750m = 3000Ⅰ: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500 (m-- ) mx500mx400⊿c100⊿vcv= 4:1Ⅰ: 4000c+400⊿c+1000v+100⊿v+500 =6000mxⅠ: 4400c + 1100v + 500 = 6000mx积累率:50%Ⅱ: 1500c +750v + 750m = 30001100v +500 mx100⊿c50⊿v600mxcv= 2:1Ⅱ : 1500c+100⊿c+750v+50⊿v+600 =3000mxⅡ: 1600c +800v + 600 = 3000mx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交换过程(三大交换关系):123Ⅰ: 4400c + 1100v + 500 = 6000生产资料mx消费资料Ⅱ: 1600c + 800v +600 = 3000mxⅠ: 4400c + 1100v + 500 = 6000生产资料mx消费资料Ⅱ: 1600c + 800v +600 = 3000mx在下一年的扩大再生产中,如果剩余价值率仍然是100%,那么,到年底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1100 m800 m 6600 3200 因此,到下一年末,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就由上一年的9000,扩大到9800,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v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 (v+⊿v+ ) (c +⊿c) Ⅱmx==Ⅰ (c+v+m) (c +⊿c) (c +⊿c) ==ⅠⅠⅡ+引申两个实现条件:+==(c+v+m)Ⅱmx(v+⊿v+ )ⅠⅡmx(v+⊿v+ ) (c+v+m) (c +⊿c) (c +⊿c) ==ⅠⅠⅡ+ (v+⊿v+ ) (c +⊿c) Ⅱmx==Ⅰ (v+⊿v+ ) (c +⊿c) Ⅱmx==Ⅰ(c +⊿c) +Ⅰ+(c +⊿c)Ⅰ这个公式表明,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个部类原有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反映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v+⊿v+ ) (c +⊿c) Ⅱmx==Ⅰ+ (+⊿v+ )Ⅱmx(v+⊿v+ )Ⅱmx++==(c+v+m)Ⅱmx(v+⊿v+ )ⅠⅡmx(v+⊿v+ )这个公式表明,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个部类原有可变资本、追加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反映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l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农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农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工、农业与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工、农业与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指标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指标l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l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或人均量为尺度二、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l(1)自然条件l(2)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l(3)社会分工和经济规模l(4)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结构l(5)科学技术进步和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l除上述因素之外,社会文化、人力资本的形成,国家政治局势、经济政策与经济法规等,也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三、经济增长和要素生产率l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经济增长取决于三大因素:§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科技进步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l全全要要素素生生产产率率(TFP)是指因技术进步而提高了的效率。
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l中国的科学技术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现在大中国的科学技术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现在大约是约是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得多,如日本为左右,比发达国家低得多,如日本为55%,,西德为西德为55.6%总的来说,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还比较总的来说,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还比较落后,科技水平不够高,国民经济整体科技进步缓慢,落后,科技水平不够高,国民经济整体科技进步缓慢,特别是国民经济主要部门技术设备落后、陈旧,产品特别是国民经济主要部门技术设备落后、陈旧,产品质量低、消耗大、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低、缺乏竞质量低、消耗大、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低、缺乏竞争能力仅以能源消耗为例,每创造争能力仅以能源消耗为例,每创造1 000美元G美元GNP,P,比美国高3倍,比日本高7倍,而劳动率只相当于世比美国高3倍,比日本高7倍,而劳动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界先进水平的5%左右 第四节 经济增长方式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l经经济济增增长长方方式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或者说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构成方式,即实现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增长源泉的构成及其路径选择。
l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l l中国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中国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第一,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无法保证持续、稳定的第一,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无法保证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高速增长–第二,资金供给缺口较大第二,资金供给缺口较大–第三,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较大第三,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较大比重,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升级优化缓慢比重,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升级优化缓慢–第四,以高投入作支撑,低效益为代价形成的高速第四,以高投入作支撑,低效益为代价形成的高速度,会带来高通胀,使社会无法承受度,会带来高通胀,使社会无法承受–第第五五,,高高投投入入、、高高速速度度的的增增长长方方式式,,带带来来资资源源的的严严重重浪浪费费和和环环境境恶恶化化,,会会损损害害经经济济长长期期稳稳定定发发展展和和社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
会持续进步的基础第五节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一、市场经济和经济周期一、市场经济和经济周期l 经经济济周周期期是指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一般以产出量(GDP)的长期趋势轨迹而出现l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周期性的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即繁繁荣、高峰、衰退和谷底荣、高峰、衰退和谷底经历这四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是经济周期的长度经济周期的长度l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盲目自发性必然导致市场运行的周期波动性经济周期波动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有的东西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l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从一次危机到下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从一次危机到下一次危机之间的时期,便是一个次危机之间的时期,便是一个再生产周期再生产周期,,每一个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至于再生产周期的间隔时间并不是固定的l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l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本矛盾的表现:l首先表现为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首先表现为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政府状态的矛盾l还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限增长趋势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还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限增长趋势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对缩小的矛盾背景资料:经济周期l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业危机1847─1848年发生席卷美、英、德、法等国、开始带有世界性经济危机l1929─1933年发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二战后,美国就爆发了多次经济危机美国战后的10次经济衰退期三、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性l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市市场场经经济济条条件件下下仍仍然然存存在在经经济济周期周期 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图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图四、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和基本途径l基基本本目目标标::经经济济稳稳定定增增长长经济稳定增长并不等于经济低速增长,主要是防止“大起大落”l基本途径:基本途径:–保保持持适适当当的的经经济济增增长长速速度度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如果能保持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均7%~8%的增长率, 就可以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投资和消费的适度增长保持投资和消费的适度增长–保持货币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保持货币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