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提高阅读量为契机增强小学生习作能力.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以提高阅读量为契机,增强小学生习作能力 以提高阅读量为契机,巩固小学生习作才能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就目前来说,小学生阅读、写作的现状很不乐观,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照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感到学生面对习作题目无法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虽然他们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作业,但内容不是照搬照抄的,就是编故事,干巴巴的,多是套话、空话、假话,毫无真情实感可言对小学生来说,写不出、写不好作文的理由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阅读量严重缺乏是问题的关键小学生能否写好一篇文章,与写作兴趣、学识的积累、鲜活的生活体验是紧密相关的而事实处境是,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在学校、宿舍的直线上,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实在是太少实践证明阅读过程本身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生活的间接阅历,从而为学生习作供给相对鲜活的材料;此外,阅读文本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把诸如习作技巧,写作方法等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习作才能的进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也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积累。
只有扩大阅读量,语言积累到确定的程度,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那么,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蓄起来,这样提起笔来也就不会难了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二、课题研究相关要素概述 (一)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 1、阅读量是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以字计不同的年级段,有不同的量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对小学阶段各年级的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本课题所说提高阅读量,是指超越学生现实际的阅读量 2、习作才能是指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才能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目标的表达中有这样几句话:“在写话中乐于 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日积累的语言材料,更加是有崭新感的词句这实际上是直接表明了“阅读积累与习作运用”的关系,而阅读积累直接与阅读量相关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以拓宽学生的学识面、丰富学生习作素材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志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写作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习作水平,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同时使语文教师提高习作指导才能,丰富习作教学阅历,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1、背诵大量优秀的诗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对学生举行阅读、积累、写作方法的指导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运用等活动立足学生进展,探索有针对性的阅读积累指导策略,开展生动活泼的阅读积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读写才能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展天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概括、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提高习作才能 3、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仰和良好习惯,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掌管最根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才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才能 4. 提高教师对语言内涵布局的赏识理解才能,加深对学生阅读心理的了解,改善阅读指导方法的偏颇和薄弱之处;同时提高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措施 (一)深入调查,了解当前我校学生阅读以及习作才能水平 1、为了更好地探知我校学生的阅读处境以及习作才能水平,我们设计了阅读处境调查表以及习作才能调查表附后) 阅读处境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读书兴趣,读的书类,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策略、态度,阅读量,图书来源,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环境以及阅读收获效果。
习作才能调查主要涉及写作兴趣、写作方式、写作习惯、写作困惑等方面 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查,一是了解学生当前处境,二是从中分析阅读量与写作才能的联系,研究如何以阅读量的提高促进习作才能水平的提高, 2、分析调查结果,找到关联,研究对策 调查表收集上来,经过数据整理统计,剔除一些次要信息,处境如下: 阅读量调查统计表 1、读书兴趣 分外热爱 11% 对比热爱 21% 一般 47% 不热爱 21% 2、读什么样的书 科普内 8% 动画卡通类 学习类 35% 12% 故事类 30% 语文课本类 5% 其他 10% 3、读书方式 朗读 6% 默读 94% 4、读书习惯 能积累 20% 有时能 30% 不能 45% 5、读书方法、策略、态度 摘抄好词句 做读书笔记 只读,不动 12% 5% 83% 6、每天阅读量 200字 42% 500字左右 1000字以上 36% 22% 7、课外阅读时间 无 2% 半小时内 44% 半小时-一小时 39% 8、阅读效果 有扶助 55% 没扶助 35% 扶助很大 10% 1小时以上 15% 习作才能调查统计表 1、写作兴趣 很热爱 8% 一般 27% 不太热爱 55% 很不热爱 10% 2、作文是否受到表扬 经常 5% 无意 27% 3、阅读目的 提高语文水平 7% 休闲消遣 64% 增加学识 29% 从来没有 68% 4、你写作时,习惯 模仿 15% 按老师讲过的方法写 65% 5、是否想提高写作才能 分外想 30% 有点想 55% 不想 15% 什么也不想,只顾自己写 20% 6、你写作遇到的困难 不会查看 5% 无话可写 25% 语言贫乏 48% 缺乏想像力 22% 根据调查结果,更加是同一学生阅读与写作相联系,阅读量大、阅读习惯好的学生切实习作才能也对比强。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下一步我们将研究提高阅读量、阅读效果的措施,加以实施 (二)采取有效措施,增大阅读量,提升阅读才能,促进学生习作才能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犹如每天吃饭吸收养分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养分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目标的表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日积累的语言材料,更加是有崭新感的词句这实际上是直接表明了“阅读积累与习作运用”的关系语文强调“厚积而薄发”,小学生作文教学更应重视通过阅 读提高习作才能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习作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既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阅读才能,又有效地提高习作水平呢?我们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1、课内阅读教学中参透课外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1)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在课内阅读中渗透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大量涌现,而现行语文课本课文少,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又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务必改革阅读教学方法。
学生在课内阅读了一篇课文,在课外就合作着阅读几篇思想内容或体裁写法相近的文章例如,《刷子李》是一篇以外人之眼表达刷子李之奇的文章,合作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内拓展阅读《泥人张》《苏七块》《张大力》等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推举阅读《俗世奇人》这样,学生就能够实时地运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 为了让学生在小学中年级段突破阅读关卡,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根据教材安置的训练重点,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带出类似的几篇文章,或是推举推举相关文集,让学生自学运用,大大地增加阅读量 A、根本程序:在阅读教学一般程序的根基上,根据“一篇带多篇”的特点,建立了这样的教学根本程序第一步示范学习一篇(段),学习阅读的根本方法;其次步尝试学习一篇,稳定前面所学到的方法,培养阅读才能;第三步带动自学同类的文章一篇或几篇,运用和进展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才能 B、带动课外阅读:每周开设1节课外读书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举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巩固阅读才能 C、带动语文实践:定期开设语文实践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展学生的阅读才能。
图为学生在课外读书课上自主阅读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