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党课: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做好“两山”理论转化这篇文章.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 ****;张厷子
  • 文档编号:595178853
  • 上传时间:2024-10-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5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党课: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做好“两山”理论转化这篇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了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新时统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三大攻坚战中,防治污染是其中一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和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真正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论因此,打造“两山”示范县我县有基础但受制度政策、发展程度、功能定位、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方面也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一、践行“两山”理论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打造“两山”示范县,我县虽然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受发展程度、功能定位、自然条件、政策法规等诸多因素影响,某些方面也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

      一)在践行过程中主动性不够在践行“两山”理念过程中,一些部门还处于只把保护修复“绿水青山”作为第一目标,而对于“两山”如何有效转换主动性不够、投入精力不足,缺乏探索,办法不多,甚至在践行绿色生活上也没有以身作则树典范在建立有利于“两山”理论实践转化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投融资等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破题;在推进节能交易、水权交易、排污交易、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绿水青山保护领域的法律体系覆盖面不全面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进展较慢绿色供应链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总体较小,发展质量还需提高现有绿色产业绿色品牌主要集中在食品行业,以绿色制造引领绿色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一些工业企业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生产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三)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充分生态康养旅游要素未实现充分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生态旅游等投入收入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上,森林旅游、湿地旅游、体育旅游等体验性低碳旅游产品较少,开发深度不够新技术应用少,新业态新产品不足,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不强生态康养、生态旅游发展还未深度融入低碳理念,低碳旅游品牌影响力小。

      此外,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绿色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需加强四)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绿色发展意识尚需加强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但目前从全县整体来看,因公民个体差异、宣传教育机制、市场调节机制、激发动力机制等方面尚需不断完善提升,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强二、我县打造“两山”示范县的突破路径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抓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重点,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一)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1.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两山”理念实践机制政策一是积极探索实施有利于“两山”理念实践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二是健全节能评估审查、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章三是积极探索林业碳汇、排污权、水权等交易制度改革;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四是健全部门联合执法、生态环保公益诉讼等制度,严格落实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制度五是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逐步尝试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2.进一步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推进“多规合一”科学划定并严守“三区三线”(即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建立多点多网的生态空间发展格局3.要全面统筹,把“两山”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融入到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强化“两山”理论顶层设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始终把“两山”理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遵循,融入到城市开发建设发展全过程中,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从制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到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计划中,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变成刚性约束,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内涵,融入人文生态元素,使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相交融、共转化,形成叠加效应,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4.要共建共享,倡导全民参与,增强践行“两山”理论的主动性。

      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共同参与,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共同创造高质量生活在认知上,应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教育,积极宣传引导和典型示范,激发动力,形成合力,调动政府、农民、市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全民绿色发展意识,促进全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使越来越多人自觉投身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的良好氛围,让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实践层面,应倡导绿色生活深入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的绿色化,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转化,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因此,可以通过各类媒体、社会活动、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等方式宣传“两山”理念和我县的实践成果,并积极开展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县情教育,倡导文明、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引领社会公众开启绿色生活方式二)转变发展思路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1.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有一定生产规模、发展前景较好的重点企业,加强引导并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龙头企业群二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推行积极的金融政策,拓宽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积极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好优势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资金需求2.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绿色食品有无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能否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只有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围绕质量塑造品牌,围绕品牌开拓市场,才能更好开拓市场一是引导企业树立品牌经营理念,推进品牌创建,积极进行质量标准化认证,科学制定品牌产品发展规划,支持特色加工产品注册,大力开展名牌产品推荐认定,做大做强名牌产品二是引导企业推进营销创新,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类展示展销平台、大众媒体等宣传推介品牌,扩大品牌影响通过良好的品牌树立企业产品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建立战略合作和技术创新联盟,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的档次,增加其附加值,延长产业链3.加快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一是根据我县农业特点,突出龙脊茶叶、龙脊辣椒、罗汉果、凤鸡、翠鸭、地灵花猪、龙脊红糯等为重点,加快形成优势绿色食品加工业。

      把加快发展以我县特色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作为当前全县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的重中之重这类行业是当前我县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经营基础相对较好、对工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行业要争取在该类行业中培育出更多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拥有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产业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格局二是要尽快建立区域化优质原料生产基地,进一步抓好特色农业专业乡镇建设大力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提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合结对接程度,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形成,通过各个加工企业和产业化群之间的相互吸收、互通有无,实现共同发展,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4.加强领导,健全政务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统一规划、统筹部署和协调管理,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力度,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管理体制,对绿色食品加工业进行统一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二是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工作,利用行业协会提高相关技术、信息等的服务和协调,为企业做好市场预测,使企业快速了解行情、及时调整决策和投资方向。

      三是应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等,保障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县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打通“两山”转化通道1.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打造更多全域旅游精品一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行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从而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效率进一步整合乡村全域旅游资源,加快产品转型等级,打破传统乡村旅游的家庭分散经营的粗放模式,全方位、全时空、全民化的整合产业资源、生活资源以及环境资源,重点策划富有乡村“原真性”的旅游项目将传统的手工艺、真实的农耕文化、自然文化资源、特色的民族文化等进行整合,通过创新的发展理念升级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二是依托龙脊梯田被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县可利用这一品牌优势,进一步挖掘苗、瑶、侗、壮等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推出独具特色的养生养老产品加快建设养生养老基础设施,科学布局旅游民宿发展,保护传统建筑独特的风貌,带动周边连线旅游区域的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精品。

      把康养与旅居、运动健身、休闲度假、优良生态、中医药、饮食保健等产业有机结合,联动发展2.将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渗透到旅游各个环节,使旅游者获得高质量的低碳旅游体验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应渗透到旅游中的行、住、食、游、购等各个环节,从而令游客的低碳体验贯穿始终,并不断在各个环节和活动中加深印象,最终得到低碳体验的升华一是渗透入“行”,即低碳交通旅游产品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撑,节能空间很大,旅游景区发展低碳交通的核心就是要限制发展个体机动交通、鼓励和推进以公共化、节能化为导向的旅游景区交通发展模式景区外提倡使用公共交通,景区间倡导使用共乘交通,如安排中巴及电动车协助景区间换乘,景区内原则上应禁止机动车进入,推广公共化、轻型化、节能化及新能源的交通工具,如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环保观光小火车等鼓励设计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交通工具旅游交通既是旅游得以实现的承载工具,同时又是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独特旅游产品,传统的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如徒步、自行车、三轮车、轿子、滑索、骑马、牛车等,不仅节能环保,还能给游客带来非同一般的体验同时,配备相关交通设施,建设生态停车场、低碳旅游道路、太阳能路灯照明等二是渗透入“住”,即低碳住宿旅游产品。

      住宿设施也是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大户,旅游景区应摒弃奢华之风,提倡舒适便利的住宿旅游景区应尽量减少大型宾馆、酒店住宿设施的建设,结合自身实际,鼓励游客采用野营帐篷或者到乡村客栈、家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