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详解.ppt
18页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借题发挥,加以歪曲解释,然后罗织罪名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一、大兴文字狱 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也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音,是骂他参加过造反的起义军大怒,立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明朝明清之前40801201602000明朝清朝文字狱案件数量统计20余起近200起,处决200多人,涉及3000多人不足10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清朝文字狱事例:“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处斩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_徐骏被灭族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剖棺戮尸 清朝分析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政府为了树立权威,不允许人们有丝毫不满和反抗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政府虽竭力标榜“满汉一家”,实际上为了保护满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
资料1 据清代文字狱简表统计,乾隆在位60年,退休后又管朝政4年,共计64年,制造的大、小规模的文字狱计130多起,平均五个月对文人“刀斧伺候”一次资料2“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说说文字狱的严重影响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13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汇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国古代文献作用二、编纂四库全书 岳飞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四库全书壮志饥餐飞食肉 笑谈欲洒盈腔血 四库全书的编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满江红 在编纂过程中,全国图书都要进行检查,不利于满清的文献都被禁毁查缴禁书竟达3000多种,15,0000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70,0000部, 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大批书籍因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是清朝加强了文化专制的表现 思考: 科举制创建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三、八股取士隋朝:创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创武举与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隋唐明清内容要求文体项目广泛不受约束无限制四书、五经八股文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隋唐、明清科举制比较清代状元的试卷:试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八股文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承题 起讲 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入手 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知李清照,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消极影响: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积极方面: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请阅读课本P14观点1.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观点2.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发生了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判不合理”的看法不正确的但是,观点1肯定科举制度历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焚书书坑儒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术八股取士为为了加强思想统统治,为为了加强专专制主义义中央集权权制文字狱狱一、大兴文字狱二、编纂四库全书三、八股取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