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学和胚胎学结缔组织.ppt
84页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授课教师:焦艳,概述,CT: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作用:连接、支持、营养、保护 分类:固有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无定型的基质 丝状的纤维 液体,疏松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组织,特点:,(1)细胞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多 (2)无极性 (3)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4)分布广泛,无处不在 (5)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 (6)都由间充质分化形成,来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间充质细胞+基质,间充质立体模式图,一、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 特点:细胞种类较多,纤维较少,排列松散 组成:细胞间质+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一)细胞间质,1.纤维 (1)胶原纤维(白纤维) 粗细不等、直径1-12μm,嗜酸性,HE染色呈粉红色,胶原纤维束,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差 (2)弹性纤维(黄纤维) 韧性差,弹性好,随着年龄增长减弱 (3)网状纤维:细短分支多,交织成网,银染法成黑色,故称嗜银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脾脏 镀银染色) ),三种纤维的比较,2.基质,蛋白多糖:蛋白质和多糖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多糖主要成分: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A和C、硫酸角质素及肝素 功能:形成分子筛,具有屏障作用,,分子筛,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到基质中液体,,(二)细胞【共7种,重点】,成纤维细胞 脂肪细胞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浆细胞 白细胞(详见血液),1、成纤维细胞,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 静息状态时称纤维细胞 能合成纤维和基质 最常见的一种细胞 形态不规则,扁平多突起,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兔皮下组织铺片):偶氮卡红-碱复红染色,2、脂肪细胞,细胞呈球形,体积较大,胞质内充满脂滴 胞核挤向一侧 功能:合成、贮存脂肪 脂滴易被染色剂溶解→空泡状,脂肪细胞光镜像 (↑细胞核),3.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较低的干细胞,可转化为其他类型细胞 创伤时,起重要作用,4、巨噬细胞,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形态多样 随着功能状态改变而改变 功能不活跃→圆形、椭圆形 功能活跃→不规则(伪足) 巨噬细胞是血液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后形成的 胞核小,胞质大(吞噬物、溶酶体、吞饮泡)嗜酸性,巨噬细胞光镜像(HE染色),巨噬细胞(含吞噬物)光镜像 (M巨噬细胞 P浆细胞 Eo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吞噬中的巨噬细胞扫描电镜像,,功能: 变形运动 吞噬作用 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合成和分泌作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5、肥大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小、胞质丰富 胞质内含大量膜包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白三烯、组织胺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物质。
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图:肥大细胞光镜像 (吉姆萨染色),刺激(花粉、尘土)→浆细胞产生抗体→IgE+Fc受体结合→(再次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 白三烯,,,,,,,,,,,,,,呼吸道粘膜水肿,平滑肌痉挛,cap扩张,通透性,液体渗出,水肿、荨麻疹 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哮喘 过敏性鼻炎,抗凝血,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清除组胺,减轻过敏,肥大细胞脱颗粒机制示意图,6、浆细胞,免疫细胞的终末细胞 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存在 异染色质呈粗块状 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浆细胞(淋巴结 HE),二、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疏松CT 黄色脂肪组织(成人) 棕色脂肪组织(新生儿、冬眠动物) 疏松结缔组织将成群的脂肪细胞分隔成脂肪小叶 功能:储存脂肪,缓冲机械性压力,阻止体 温散发,脂肪代谢可产生大量热能三、网状组织 网状细胞 reticular cell: 组成 网状纤维 reticular fiber 基质 ground substance 分布: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造血组织 提供血细胞发育所需要的微环境,,四、致密结缔组织,细胞和基质成分少而纤维成分多,排列紧密,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肌腱、韧带、腱膜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器官被膜、真皮、巩膜、硬脑膜 细密结缔组织:消化管及呼吸道的固有层,,,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皮肤真皮)光镜像,不规则 DCT(真皮),规则 DCT(肌腱),五、软骨组织与软骨,(一)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间质呈均质状,由半固体凝胶状基质和纤维构成,基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和水分 软骨间质没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软骨细胞所需的营养由软骨膜血管渗出供给,,(二)软骨 1.构造:软骨组织和软骨膜构成 分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1.透明软骨,构成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内的软骨等 。
特点:纤维成分为胶原原纤维,具有较强的抗压性2. 弹性软骨 分布于耳廓、会厌等处 特点:含有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富有弹性3.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等处 特点:含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细胞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2.软骨膜:包绕软骨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分两层:外层致密,含少量血管和结缔组织细胞,内层疏松,含较多血管和细胞,,3.软骨的生长和发育: (1)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软骨膜内层的骨祖细胞向软骨表面不断添加新的软骨细胞,产生基质和纤维,使软骨从表面向外扩大 (2)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软骨内软骨细胞的长大和分裂,不断地产生基质和纤维,使软骨从内部生长增大六、骨组织与骨,坚硬的结缔组织,由骨细胞和坚硬的细胞间质构成 由骨组织、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功能:1)支架组织 2)保护作用:大脑、胸腔、骨髓 3)钙、磷库---细胞连接、肌肉收缩、血液凝固 4)杠杆作用:肌肉收缩,转化为身体的运动一)骨组织的结构,1.间质:一种钙化的间质,又称骨质,胶原纤维(95%) (1)有机成分 糖胺多糖 粘着胶原原纤维 无定形基质 骨钙蛋白、骨桥蛋白 (凝胶状,5%) 骨粘连蛋白、钙结合蛋白 (2)无机成分:称骨盐,主要为磷酸钙和碳酸钙,,,,钙化、细胞及骨质粘附,骨板:骨胶原纤维被粘合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构成的薄板状结构如多层木质胶合板。
无论松质骨还是密质骨,都是由骨板构成 骨陷窝:骨板内或骨板之间由基质形成的小腔 骨小管:陷窝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细小管道,图5-12 骨磨片示骨陷窝(绿)和骨小管(蓝),2.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为有许多细长突起的扁椭圆形小细胞,胞体位于骨陷窝,突起位于骨小管,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骨小管彼此连通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含组织液,可营养骨细胞和输送代谢产物 骨细胞性溶骨作用:骨细胞 通过突起吸收骨小管内基质的 营养,在甲状旁腺素的调节下 ,促进骨质溶解,(二)骨的结构,1.密质骨和松质骨(四种骨板) 密质骨:骨干,骨板和骨细胞 松质骨:两端,骨小梁 四种骨板: 外环骨板 内环骨板 哈佛系统(骨单位) 间骨板,四种骨板,外环骨板:骨干表面,穿通管(内有来自骨膜的血管和神经,抵达中央管) 内环骨板:骨髓腔面,与骨内膜紧密相接 哈佛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骨板间,由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筒状骨板构成,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 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排列不规则,,2、骨膜:除关节面以外,骨的内、外表面分别覆以骨内 膜和骨外膜骨外膜:包绕骨的外表面,骨内膜:覆盖在骨髓腔面、骨小梁表面、中央管 及穿通管内表面。
骨膜,,贴近骨表面的骨膜内含骨原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它具有造骨功能 功能:对骨组织具营养、保护、生长、改建及骨折后 修复等作用纤维和基质(类骨质),(三)骨的发生,七、血液,流动的结缔组织,由有形成分及无定形成分组成 健康成人:5L,占体重7%,内皮,血细胞,,血浆 血细胞,水(90%) 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营养物质 代谢产物 激素、无机盐,RBC WBC 血小板,血液,,,,,血清:当某些因素是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时,血液就凝固成血块,血块析出淡黄透明的液体,,血液的功能: ①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到体内组织细胞,运送代谢产物到排泄器官 ②体液调节作用 ③免疫应答,(一)红细胞(RBC),,数量最多,表面光滑、无细胞核及细胞器,呈双凹圆盘状小体,胞质中充满大量血红蛋白(Hb) 直径7-9μm Hb:具有与O2和CO2结合的能力 RBC膜上有ABO抗原,决定血型 溶血:当血浆渗透压过低时,过多的水分进入RBC,使RBC膨胀至破裂,Hb会溢到细胞外血型抗原A 血型抗原B,ABO血型抗原系统,65,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成年人:0.5-1.5%,新生儿多达3-6% 煌焦油蓝染色将网织红细胞内残存的少量核蛋白体染成蓝色细网状 网织红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1-2天后,核蛋白体消失成为成熟RBC 与成熟RBC相比,网织红细胞仍具有合成Hb的能力,,贫血:某些病理状态下,红细胞数量及形态、血红蛋白的含量可发生改变,当RBC数低于300万个/mm3或Hb低于10g/100ml血液时。
异形红细胞,(二)白细胞(WBC),无色的有胞核的血细胞,体积比RBC大,胞体呈球形,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疏松CT 健康成人:4000个-1万个/mm3,婴儿稍高,数量可变 超过1万个/mm3时,WBC增多 低于4000个/mm3时,WBC减少,分类,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将白细胞分为: 有粒WBC和无粒WBC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粒细胞 淋巴细胞 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1.淋巴细胞 (lymphocyte) 25 ~ 30%,形状:圆形或椭圆形 6 ~ 8 µm小淋巴细胞,9 ~ 12 µm中淋巴细胞,13 ~ 20 µm大淋巴细胞 胞核:小淋巴细胞核大而圆,染色深一侧常有小凹陷 胞质:胞质少,嗜碱性,嗜天青颗粒,根据发生来源,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分为:,⑴ T细胞 约占75%,体积小,参与细胞免疫⑵ B 细胞 约占10~15%,体积略大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⑶ NK细胞 为中淋巴细胞, 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2. 单核细胞(monocyte),3 ~ 8%,胞核: 肾形、马蹄铁形或不 规则形,着色浅,胞质: 弱嗜碱性 灰蓝色细小 嗜天青颗粒(溶酶体),形状:直径 14 ~ 20µm ,最大,功能: 血液中停留12~48h进入 结缔组织,分化成巨噬细胞,3.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50~70%(最多),形状: 球形,直径10~12 µm,胞质:极浅的粉红色 浅紫色、浅红色细小、均 匀的颗粒,胞核:杆状或分叶状,2~5叶 核左移 杆状或2叶核增多,感染 核右移 4~5叶核增多,衰老,中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颗粒:碱性磷酸酶、吞噬素 嗜天青颗粒(20%) 体积大 溶酶体: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嗜天青颗粒,特殊颗粒,特殊颗粒(80%) 体积小,功能: 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以吞噬细菌为主, 也吞噬异物,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 细菌后自身死亡,4.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形状:直径 10~15 µm,胞核: 两叶核多见,呈“八”字,胞质: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为特殊溶酶体,长方形的致密结晶体,含芳基硫酸酯酶、组胺酶、阳离子蛋白,0.5~3%,功能:变形运动,趋化性,受嗜酸性粒细胞 趋化因子的作用到达过敏部位,组胺酶灭活组胺 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 抑制过敏反应 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形状: 直径10~12 µm,胞核: 分叶状、“S”形或不规则形 色浅,数量最少 0~1%,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