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ppt
16页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复习提纲一、辩 证一、辩 证 唯物论 唯物论 (4-5)(4-5)二、辩证唯物主二、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 义认识论(6)(6)((((1 1 1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 2 2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 辨证关系辨证关系辨证关系辨证关系 ((((1 1 1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 2 2 2)认识发展的规律)认识发展的规律)认识发展的规律)认识发展的规律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物质和意识的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 世世世世界界界界统统统统一一一一于于于于物物物物质质质质,,,,物物物物质质质质决决决决定定定定意意意意识识识识;;;;意意意意识识识识对对对对物物物物质质质质具具具具有有有有能能能能动作用,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动作用,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动作用,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动作用,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4-5 4-5 课课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辨证关系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6 6 课课二、认识发展的规律二、认识发展的规律 认识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 1.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马哲物质观:马哲物质观:马哲物质观:马哲物质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①①①①自然是物质的自然是物质的自然是物质的自然是物质的②②②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③③③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一.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 1)物质)物质((2 2)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4-5 4-5 课课 唯物论唯物论((((1 1 1 1)意识是)意识是)意识是)意识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长期发展的产物 长期发展的产物 长期发展的产物 ( ( ( (产生产生产生产生) ) ) )((((2 2 2 2)意识是)意识是)意识是)意识是人脑人脑人脑人脑的机能 的机能 的机能 的机能 (生理基础)(生理基础)(生理基础)(生理基础)((((3 3 3 3)意识是)意识是)意识是)意识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反映 的反映 的反映 的反映 (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 2. 2.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①①①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②②②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劳动劳动劳动))))((4 4)意识的)意识的本质本质 (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 ) 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从意识的起源看从意识的起源看从意识的起源看…………;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从意识;从意识;从意识;从意识 的内容看的内容看的内容看的内容看…………因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与形式)1. 1. 1.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 ( (表现表现表现表现) ) ) ) ①①①①目的性、计划性目的性、计划性目的性、计划性目的性、计划性 ②②②②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①①①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②②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物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正物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正物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正物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决定作用性为前提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决定作用性为前提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决定作用性为前提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决定作用性为前提既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能夸大其作用;既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能夸大其作用;既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能夸大其作用;既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能夸大其作用;(二)意识的作用(二)意识的作用(二)意识的作用(二)意识的作用 ( ( ( (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 ) )2.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表现表现) )1. 1. 规律规律 ((((1 1 1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 造、消灭。
造、消灭造、消灭造、消灭2 2 2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一)规律(一)规律2. 2.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能创造、消灭、违抗规律,认识、利用规律;必须不能创造、消灭、违抗规律,认识、利用规律;必须不能创造、消灭、违抗规律,认识、利用规律;必须不能创造、消灭、违抗规律,认识、利用规律;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 3.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二)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二)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辨证辨证辨证关系关系1.1.是什么(是什么(P41P41)) ((1 1)哲学依据)哲学依据①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②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的主观能人们的主观能人们的主观能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2 2)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 (重要性重要性 P41P41 ) )①①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②②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的前提和依据;③③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2.为什么为什么 3. 3. 怎么样怎么样(要求(要求 P41P41))((1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 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 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 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 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 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旧、无所作为的思想1 1、实践:实践是、实践:实践是人们人们改造改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的一切物质性 活动。
活动1 1)客观物质性)客观物质性 ((2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6 6课课 认识论认识论 一、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一、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一)实践(一)实践 2 2、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特征不同性质不同性质不同性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不同:正确的认识对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不同:正确的认识对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不同:正确的认识对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不同: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实践起实践起实践起促进促进促进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阻碍阻碍阻碍作用 (二)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二)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1 1、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基础(实践(实践决定决定认识)认识) ((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实实践践是是主主观观见见之之于于客客观观的的活活动动,,即即通通过过实实践践,,人人们们把把观观念念中中的的存存在在变变为为现现实实的的存存在在;;在在实实践践中中,,主主观观和和客客观观是是统一的。
统一的2 2、认识指导实践(认识的反作用)、认识指导实践(认识的反作用)(一)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一)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 2. 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1. 1.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二、认识发展的规律二、认识发展的规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波浪式的前进或或螺旋式的上升螺旋式的上升的的过程我们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过程我们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认识的发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认识的发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一、思想路线一、思想路线 (P51)(P51)((((1 1 1 1)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基础((((2 2 2 2)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基本内容((((3 3 3 3)重要地位)重要地位)重要地位)重要地位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哲学依据哲学依据思想路线思想路线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解放思想,与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俱进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哲学依据哲学依据思想路线思想路线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求真务实求真务实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