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个体特质、条件因素的相关研究-以甘肃省x县为例.docx
15页西部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个体特质、条件因素的相关研究以甘肃省x县为例 程岭(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Reference: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与教师素质的高低有重要关系,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认同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某县414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个体特质中的基本教学技能与其职业认同显著相关,而学历因素则与其职业认同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他较显著的影响因素还有职业价值、微观政治、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和个体知识与信念等,本研究据此建立了线性模型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Keys:西部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条件因素G451.4A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3.06.01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同时,“中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基础的基础,关键在于教师加强农村教育,关系到教育事业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键是中小学教师。
[3]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这些高瞻远瞩的论断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教师是国家事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成了影响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要真正全面地在中小学中推广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4]同时,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其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其要求[5]并且,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高低往往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素质的发展,[6]也即是说两者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7]因此在本世纪以来,教师职业认同一度成为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也藉此为行动导向进行了一次实地研究一、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职业认同是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吻合程度[8]教师的认同发展是确立在个体和职业的共同基础之上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受学校内外和教师个体各种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完全认可的情绪体验或心理感受”[9]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一个多面体的事实,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师感觉”[10]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个体的”和“职业的”两个方面持续融合的过程,在教学的“个人维度”和“组织维度”之间存在很大的张力。
[11]并且,教师职业认同正在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的内在动力[12]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每个教师都有独具的个性和独特的背景,故此,其个体特质的呈现是千差万别的由此说来,教师的职业认同具有明显的个人特征,[13]也即是说与个体特质紧密相关有的个体特质内容层面并无好坏之分,如性别;有的特质所含成分却有高下之别,如职称研究表明教师的个体特质对其职业认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4]本研究在分析过程中经过仔细甄别选用了四种适合于量化的个体特质:教龄、学历、职称与基本教学技能不可否认,处于世间的人都要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对于有着丰富情感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文献表明,有七个因素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认同:微观政治、个体知识和信念、职业价值、职业情感、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感和离职意向[15]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主要涉及四种资源,也即四种传统:工艺传统、道德传统、审美传统和科学传统[16]还有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认同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家庭、重要他人和家族、观察学习的时期、非典型的教学片段、政策背景、教学传统和文化原型、潜意识中获得的理解[17]同时,教学观的变化、课程观的变化、师生观的变化、职业观与生活观的变化对教师的职业认同都有深刻影响。
[18]且强烈的职业认同会降低教师的离职意向,即使他们工作的团体受到相当大的批评[19]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他们的工作压力水平、离职意愿和职业倦怠之间有负相关,[20]教师对他们的职业认同各方面的感知的知识可能会有助于他们处理教育的变化,[21]也可能是制度变革和教育变革的基础,还可能会有助于他们与同事间的合作[22]教师对他们职业认同的积极自我感知能够克服他们对恶劣工作条件的不满,[23]在一些学校教师的“隐性流失”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认同较低[24]前人的理论各有千秋,本研究在总结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四个核心要素:知——职业认知;情——职业情感;意——职业期望;意动——职业意动并预设了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六因子:微观政治、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个体知识和信念、职业倦怠、离职意向以期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提炼形成较为可行的理论体系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借鉴模板和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又经过了预调查,并经问卷修订后于2011年10月正式实施调查在对X县教师的抽样中采用了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其5个乡的11所学校(其中包括小学5所、初中3所和高中3所)中共抽取教师500余人进行问卷发放,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14份。
其中男教师248人(59.5%),女教师166人(40.1%);小学教师166人(40.5%),初中124人(30.2%),高中120人(29.3%),数据缺失4人(0.97%)三、研究过程与结果(一)因子分析过程按照本研究的设计,在编制问卷时把职业认同的内容细分为了四个部分: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意动,因此在做因子分析时采用的是验证性因子分析经过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KMO=0?863,χ2=9559.843,df=820,p=0.000),结果表明,变量的相关度比较高,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可以做因子分析程岭?西部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个体特质、条件因素的相关研究分析方式是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经过反复筛选最终保留了27个题目(共同度都在0.500以上),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四个因素,从表1中可以看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2.792%,四个因子的解释率分别是:职业认知为19.321%,职业情感为14.251%,职业意志为9.679%和工作行为9.478%;且四个因子所涵盖的题目整体信度分别为0.784、0.792、0.701和0.812,均高于0.700,说明了这一份问卷的信度较高,也表明了因子分析是合适的,从而验证了理论假设的可行性;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无论是四个因子的均值还是整个职业认同的均值,其得分都高于中值3,说明了X县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是较高的,也即是说其心理水平是积极向上的。
二)个体特质与其职业认同的相关关系教师的个体特质是多方面的,为了便于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质进行量化分析,本研究经过仔细比较抽取了其中的四种:教龄、职称、学历和基本技能职称被分做了5个层次进行比较:未定级、小二/中三、小一/中二、小高/中一、中高;教师的教龄被分做了5种情况:2年以内、3-9年、10-19年、20-29年、30年以上;学历被划分为5种类型: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基本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普通话,课件使用,多媒体使用和师生互动表2即是经过回归分析得到的一些相关数据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四项个体特质中,学历和基本教学技能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年龄和职称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具体来说,教师的基本技能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但同时,教师的学历与其职业认同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教师的教龄和职称虽然也与其职业认同有着负相关关系,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由此看来,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不但对其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建构和支撑作用,并且对其职业认同的提高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在此需要对其基本技能进行统计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X县中小学教师在基本教学技能的运用上呈现出了较大的反差现象:教师们讲普通话和与学生互动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在制作课件和运用多媒体的表现上却差强人意。
因此,提高部分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X县农村教师参与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同时,从表2中的回归分析数据还可以发现,学历与认同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好像意味着低学历的教师更适合于当前的教师职业,但是从常理来讲这是不正常的,那么就表明了一些条件因素的干扰使得高学历的教师出现了认知上的偏差因此,本研究的下一步就需要探究条件因素与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希望通过揭示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机制,来转化并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下面即是本研究对一些条件因素和职业认同的相关分析三)职业认同与一些条件因素的相关分析本部分为了回应上面提出的假设,因此进行了一次多元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的步骤,首先在因变量内输入职业认同,然后把七个预测变量全部输入自变量,其包括了微观政治、职业价值、离职意向、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个体知识和信念、自我效能感等因子本研究使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SPSS18.0自动生成了包含七个因变量的最优化模型见表3)从上表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的SIG.值较大,“离职意向”的值也超过了0.05也即是说这两个因素表现不显著,因此本研究又通过了两步筛选法确定下了最终的结构模型(见表4)。
由表4的显著值可以看出,五个因变量都具有显著性据此本研究建立起了X县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线性模型:职业认同=0.816+0.364职业价值+0.248微观政治-0.196职业倦怠+0.164工作积极性+0.073个体知识与信念线性模型显示的是与X县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相关比较显著的条件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大小的次序和正负特性由此表明,职业价值、微观政治、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和个体知识与信念对X县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有着较好的预测力,而离职意向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则表现得较弱四、研究建议研究表明,目前X县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度较高,但是还有一些因素表现得不容乐观,如教师的基本技能;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学历越高,职业认同度越低,这暗示了一些学校在微观政治上也即组织气氛上出了问题,且从线性模型可以看出微观政治对于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较大且比较显著,由此显示出在一些学校,组织气氛的低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从线性模型还可以看出,影响职业认同较大的几个因素主要与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关面对这样的结果,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技能,通过改善环境来促进和谐,通过自我完善来改善认知。
由此本研究在此部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一)实施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基本路径研究表明,X县的一些中小学教师还不能较熟练地掌握一些常规的教学技能,在为之惋惜之时,研究如何在其基础上提高个人素质已成了一项颇为重要的任务当然,除了督促其自我努力之外,本研究认为进行多样化和有效的教师培训将是不二之选现阶段,在国外教师培训中比较流行的模式主要有:新任教师的在职培训、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和短期进修在职培训[25]在国内,现行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职务培训、小学教师基本功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这四种[26]在一些学校“导师制”“走向专家、名师”“论坛”等校本培训的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这种以学校为主体的教师培训方式,在许多中小学里已经从“自在”走向“自为”,成为师资培训机构之外教师培训的一条重要渠道当然,多样化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其时效性,在这里本研究借用了美国教师教育专家Abda-Ha所提出的11个特征来作为评判的标准:[27]具有持续性,包括培训、实践和反馈三个相续的阶段;能提供个人反思和团体探究的机会,以及有关或其他跟进措施;以学校为本,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强调合作性,为教师提供同侪互助的机会;以学生学习为关注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