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讲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0540883
  • 上传时间:2017-10-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3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三讲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思考题教学过程:一、 李煜简介李煜(937 年~978 年)即南唐李后主,字重光他多才多艺,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25 岁嗣位南唐国主,39 岁国破为宋军所俘,成为阶下囚囚居汴京三年,被宋太宗赐药毒死从政治上来说他是一个懦弱无能的昏庸君主;从文学上来讲,他的词改变了花间派秾丽香艳的艺术风格,提升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抒情内涵清代的王国维称许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今存词三十余首其词在题材内容上前后期虽有所不同,但始终不变的特点是“真” 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泄,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的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亡国后,身为阶下囚,哀伤身世,自诉衷曲,把历代诗歌言志述怀的传统引入词体,开拓了词境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性情,在三个方面显得很突出:(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国破家亡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优美,又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三) 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二、李煜词的地位和影响词至两宋,成就辉煌,词家众多,流派纷呈,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两大派别:婉约和豪2放。

      婉约派重视歌辞与音乐的关系,作词讲究音律美、意境美;豪放派重视恢张词体,革新词作内容综观这两大流派的创作,婉约派主张词缘情,别是一家,作品多为伤离怀远,抒发离愁别恨,且大都讲究意境的创设,做到情致深婉,这与李煜在词中以寻常语构造优美意境、倾吐真情一致翻开宋词,大小晏之词、秦学士之词、李清照之词,无不从中可以找到李词的影子,李清照词更类李煜沈去矜说:“词中二李,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当行本色 ”而其他婉约词人如柳永结合自身经历,扩大词的题材,和李煜多么相似,而柳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李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异曲同工,臻于妙境而豪放派恢张词体,扩大词的题材,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在词中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使词的题咏范围空前扩大,使词的作用和诗一样,这和李煜扩大词作题材,把词由描写转向抒情的做法相似,只是风格各异,苏辛等大家走得更远,做得更好罢了由上可知,李煜词对词的发展在题材上有开拓之功,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创新之绩,对后世词家创作影响颇大,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明代胡应麟的评价较为客观:“李词清丽而不浮靡,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之后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越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词的开山,在词史上有杰出成就。

      ”李煜为两宋词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中国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李煜词的艺术成就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词惯用白描,清新朴素,精练自然,以至情至深的情感流露、率真诚挚的自我抒发、朴素自然的语言运用、清婉豪情的文学风格等艺术特色开拓北宋词坛李煜的词早期不过是帝王奢侈淫乐生活的写照但是和《花间集》中的词作相比,艺术却已见不凡给人的感觉是语言自然明快,流丽如珠;词中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感情真率甚至有点放纵的倾向全不似花间词浓艳香软、矫情伪饰亡国之后,变而为阶下囚生活的大起大落,使李煜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只能日日以泪洗面,并把这苦痛倾泻在词作之中,词风大变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这时期他的词往往写眼前穷愁凄凉之境地,忆往昔繁荣之生活,通过今昔对比,抒发自己的家国沦亡的苦痛细读李煜这时期的词作,可以看到,他把亡国之痛直接写在词里,直抒胸臆,且采用白描的手法,准确而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悲痛心绪这就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妇女形象的描绘,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在词里倾泻自己的家国沦亡之3苦痛;而非男女惜别之心痛,这就使他的词较之晚唐五代其他词人之作,眼界确实更阔,不再是花前月下樽前闺房。

      同时感慨也更深,不再是儿女离情别恨的缠绵伤感,而是家国沦亡世事沧桑之巨变的剧痛,脱尽了脂粉气、柔媚味,而以自然寻常之语,来营造幽美的意境,读后往往给人一种凄厉、绝望、抑郁的美感从而摆脱了唐五代词适合红伶歌妓演唱的柔媚香软气息,而变为家国沦亡悲痛心绪的抒发,从传统中走出,开清丽自然真率之风格真情倾注,天真自然,使李煜词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把抽象的愁思藏入具体的意象之中这一时期他在词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抒发自己的一腔愁怨、满腹悲愤,取得了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然而任纵率真、一任神行,仍是他主要的抒情风格李煜把抽象的愁思藏入具体的意象之中,读后使人思绪不断,在心头引起绵绵无绝的回味,同时也使难堪的亡国耻辱转化为人类广泛性的离愁别绪,更易引起人的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熟知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国愁家恨,直言道破,却又破中有藏愁在词意表面却又被迅速藏入滔滔江水,没于浩浩长江,留足了想象空间,读之令人思绪不断这种任纵率真又无浅白直陋之感的抒情,是他本来性格的真实流露,乃至因为“一江春水”的怨望招致杀身之祸。

      直抒胸臆,心声吐露明快,感情抒发率真李煜还有一些词未由抽象意念回到形象之中,而是直抒胸臆,心声吐露明快,感情抒发率真, 同样具有打动人心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他常用抽象概念的语言直接宣泄,很少有或根本不写客观具体的实境实景,势如泼墨,直出肺腑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望江南·多少恨》:“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均直吐真情,天然可爱其哀婉凄绝之致,又令人读之扼腕叹息这种直抒胸臆的语言,可以使作者胸中的感情波涛较少曲折地传达到读者的心中,形成真切直接的冲击也因为作者本人具备任纵率真的性格气质,才形成了这样的抒情风格总而言之,李煜后期词仍多采用直抒胸臆、任纵纯真的抒情风格,以意胜不以境胜, 重抒情而不重议论或者描写刻画四、李煜词赏析《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解】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 、 《卖花声》等双调,五十四字,平韵4该词语气惨然,基调低沉,情绪极为颓伤,倾诉了词人丧国之后囚居生活的痛苦,再见故园无期的心境,该词除首句:“帘外雨潺潺”是借景抒情之外,余者皆为直抒情怀。

      如第二句:“春意阑珊”写的是春光将尽的景象,这里既写出了词人惋惜春天这个美好季节的归去,又表达了对自身遭遇不幸的哀叹,第三句“罗衾不耐五更寒”即写出深夜春寒难奈的感受,也写出囚居生活的艰苦,后两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以写梦境反衬现实,梦境中的欢乐只能增加现实生活的痛苦特别是下篇几句,更是将直抒亡国之哀的情思推到了顶尖首二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紧接上篇写囚居生活的体验;独自一个人莫登楼凭栏远望,原因是什么?是怕引起对南唐美好山河的回忆 “别时容易见时难”被迫离国,返国无期的慨叹及思愁,抒写词人失望已极的心情;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流水飘着落花把春光带去,比喻南唐千里江山和自己返国的愿望,不知是在天上还是人间形象地将词人身受国破家亡之痛苦,及威胁着他生命的现实,虽激起他的不满,但又无力反抗的沉重而又绝望的心情抒写出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注解】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 、 《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 “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 “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通过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而且将这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5《相见欢》又名《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 ,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 “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然而,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 ,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乌夜啼》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注解】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 、 《秋夜月》 、 《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 ,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 “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吗?“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6时不再、红消香断的林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 ,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