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DCS管理制度.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85656479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DCS管理制度1 目的为加强公司DCS管理,保障DCS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以确保正常生产,特制定本制度2 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昊华宇航沁阳氯碱分公司3 PKS系统上电下电步骤3.1控制柜上电操作步骤3.1.1检查系统电源(每个系统柜4个电源,和模块电源2个)的开关处于OFF状态;3.1.2 220VAC电源空开上电,系统电源(前后共4个)上电;3.1.3模块电源(控制器C200前)2个上电,注意要间隔10秒先后上电;观察每个模块运行状态是否正常;3.1.4检查相关FTA柜24VDC空开处于OFF状态;电源柜空开处于OFF状态;3.1.5开关电源上电,FTA柜空开上电,注意单个空开依次上电,保险端子依次上电,观察FTA空开上电,注意单个空开依次上电,保险端子依次上电、观察FTA卡件,安全栅,继电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3.2 PKS服务器、操作站上电及数据库操作步骤3.2.1 220VAC供电,开交换机;3.2.2 开服务器A,隔30S以上开服务器B;3.2.3 登陆系统,打开Station,Redundant Server(一般情况下,ServerA为主);3.2.4 打开Control Builder,在Monitor 下首先Restore 下电前做的Checkpoint或最正确的组态备份;3.2.5 选中CEE200,单击右键选取中Chang state,选中Warm Start 或Cold Start;3.2.6 观察PMIO卡件,图标显示异常,下装PMIO卡件并选中激活选项;3.2.7 激活CEE200中的所有CM模块;3.2.8 操作站依次上电。

      3.3 控制柜下电操作步骤3.3.1 FTA柜下电,察看设备工作状态,FTA柜的空开下电;3.3.2 开关电源下电,断开220VAC电源;3.3.3 模块电源(控制器C200前)2个下电,系统24V电源(前后共4个)下电;3.3.4 断开220VAC电源空开3.4 PKS服务器和操作站下电操作步骤3.4.1 做Checkpoint CPM200 系统软件组态备份,在Station界面上确认Checkpoint 完成;3.4.2 关闭所有软件;关闭服务器;操作站、交换机;3.4.3 断开220VAC电源,关闭总电源开关4 DCS的操作规程4.1 操作权限4.1.1所有操作站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登陆权限进行操作严禁操作非本岗位操作权限之外的内容4.1.2 除仪表人员及其它由于工作需要的厂家、技术人员之外,一般人员不得随意登陆工程师站4.1.3除本岗位操作工和仪表维护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操作外,非本岗位人员不得随意操作DCS各操作站4.1.4 所有操作人员严禁操作工作范围之外电脑中的其它程序4.2 密码管理4.2.1 DCS工程师站、各操作站应设密码保护4.2.2 工程师站密码应由专人保管,其他人员不得随意修改。

      4.3 操作要求4.3.1岗位操作人员操作DCS操作站时,鼠标点击速度要适当,不能太快,不要同时打开过多窗口,以防操作站死机4.3.2 所有操作人员严禁操作自己搞不清楚的内容,以防止误操作4.3.4岗位操作工若发生误操作出现了没有见过的画面、异常提示信息等应立即通知仪表人员进行处理5. DCS组态与系统备份5.1 DCS系统组态与程序修改,应由专人负责5.2较大项目组态应由技术处负责,指定专人组态与修改程序5.3 其它无关人员严禁进入组态程序,以防误改和误删程序5.4 DCS 系统应有备份,备份使用的硬盘和移动硬盘应专门保管,不得再用于其它电脑,以防感染病毒和损坏6. DCS的维修6.1 DCS系统运行时如发现异常或故障,仪表维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首先要检查外围设备是否有问题,在确认外围设备确实没有问题时,再检查DCS盘柜内元件,最后再看组态是否有问题6.2在处理AI、RTD、DO和24VDC外供电设备时,要先把24VDC电源或线断开,然后再检修现场设备6.3 在机柜内检修带联锁的仪表点时,应结合岗位操作人员、工艺人员按相关程序进行解锁后再进行检修6.4 停车检修时需停DCS时应按条款3进行停送DCS。

      7.DCS的巡检7.1. 仪表人员加强巡回检查,每日对DCS巡检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巡检记录7.2 每日检查内容包括:7.2.1检查服务器主机及外围设备运行状况,并询问工艺操作人员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2.2 检查机柜内控制器、卡件、及其它硬件设备的完好和运行情况检查卡件指示灯有无异常闪烁, 各硬件设备有无异常噪声,散热风扇工作是否正常等7.2.3检查系统的通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7.2.4检查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否满足控制系统正常运行要求,保证机房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7.2.5检查UPS电源运行状态及系统供电电压是否符合要求8. DCS网络管理8.1 DCS工程师站和各操作站、总调系统、视频监控站严禁使用移动存储器(U盘、移动硬盘、软盘、光盘等),以防病毒交叉感染和在网络中传播而导致系统程序损坏,甚至系统瘫痪,影响正常生产8.2 因工作需要备份,要使用移动存储器,必须使用DCS及总调微机专用存储器,此存储器不得用于其它微机8.3 DCS工程师站和各操作站、总调系统、视频监控站严禁安装与工作无关的应用软件8.4仪表人员正常巡检时要查看网络连接设备是否正常,指示灯是否异常,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8.5 严禁用DCS、各操作站、总调系统、视频监控站电脑进行与本岗位工作无关的其他工作9.DCS机房管理9.1 DCS机房内环境必须满足DCS系统设计规定要求DCS机柜间内温度变化不要大于5℃冬季温度要控制在22℃±2℃,夏季要控制在26℃±2℃满足控制系统正常运行要求9.2设备运行正常时,DCS的机柜房间内不准使用、对讲机、电钻等能产生电磁波的工具,以免信号干扰,使DCS误动作9.3机房内严禁带入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不得在机房内堆放杂物,机柜上禁放任何物品9.4无关人员严禁进入DCS的机柜房间9.5机房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9.6机房电缆通道要有防鼠措施,以防鼠害10. UPS电源的日常维护与管理10.1 日常维护与管理10.1.1在日常维护中应保证UPS电源应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尽量保持运行环境温度在15℃到25℃之间 10.1.2 仪表维护人员应每日对UPS电源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汇报10.1.3 对UPS电源的检查内容为控制面板上所有指示灯指示是否正常,参数有无报警,有无异常噪声,确认通风栅格无阻塞10.1.4 定期检查蓄电池的状态,保持蓄电池室的清洁,10.1.5蓄电池采用铅酸蓄电池,电池的使用寿命取决于环境温度和充放电次数,高温下使用或深度放电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每年停车大修时对UPS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10.2开机顺序初次上电结束后,UPS电源进入使用过程,如果UPS电源满足规定的输入条件,可按以下步骤开机:10.2.1 闭合输入配电开关,输入电源到达UPS机柜输入端10.2.2 闭合旁路空开Q2和输出开关,等待旁路工作指示灯亮且为绿色10.2.3闭合主路输入开关Q1和电池输出开关QF110.2.4 按“逆变启动”键2秒10.3 关机顺序UPS系统进行定期检修或退出使用,从正常工作模式下进行关机过程为:10.3.1按“逆变停机”按钮2秒,关闭逆变器,系统转旁路供电10.3.2 依次断开输入空开Q1、电池开关QF1此时负载由旁路供电,如不需要再向旁中供电,直接断开Q2、Q5,如对负载维持供电,UPS内部需断电维修,可继续以下操作10.3.3 合上内部维修旁路开关Q3BP10.3.4 依次断开旁路开关Q2、输出开关Q510.3.5 若需对UPS完全下电,需要装设外部维修旁开关KBP,在分断空开Q2和Q5后,合上外部维修旁开关KBP,再断开UPS输入、输出配电开关的条件下完成UPS的整机更换或扩容等操作10.4 UPS的充放电10.4.1 断开主路输入开关(Q1)进行放电,检查电池后备时间,做好记录;当电池电压下降到比放放电终止电压(300Vdc)高5V时合上整流器输入开关(Q1),做好记录。

      11 . DCS设备卫生11.1 DCS的操作台上不准放置液体物质,以防洒漏,损坏设备,引起事故11.2 DCS主控操作室内卫生由设备所在单位负责打扫,一周不少于一次显示器、键盘和鼠标、操作台由操作人员每天打扫一次,用具不能太湿,以防损坏操作站;擦拭显示器时要先把浮灰清掉,再用柔软的干布擦拭以防挂花显示器表面;擦键盘时要注意,以免误按键引起事故11.3 DCS机柜室地面卫生由仪表维护人员打扫、机柜内设备卫生在停车时打扫11.4 DCS电脑操作间和视频监控室的地面不准用湿拖布拖地,避免因室内湿度太高而造成电脑线路板故障,影响DCS或视频监控的正常运行及安全生产 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