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91459641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师恩难忘》是作家绍棠对自己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1)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身临其境:亲身来到了某种境地临(lín):来到部首为∣ 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妙的境地把人带到美妙的境界本课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百年时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大计,也说明培养人才不容易 (2)形容老师的成语:循循善诱、和蔼可亲、诲人不倦、孜孜不倦、呕心沥血; (4)形容老师的诗句: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年来,田老师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激起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

      这颗文学的种子后来生根、长叶、开花,并已结出累累硕果 2、《校长的演讲》是教育学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1) 根本一坏,即使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 每个人既要 ..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讲究“公德”,也要 3、《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1) 寻:寻访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2)全诗解释为:寻访隐居的人却没有遇见 贾岛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云雾浓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所见》作者是清代袁枚,诗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动静结合,抒发了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 振:震荡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意欲:心想闭口立: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2) 全诗解释为:所见到的景象 牧童骑着黄牛,歌声在林中回荡。

      大概是想要捕捉那鸣叫的蝉吧,牧童忽然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3)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宿新市徐公店(南宋)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练习1》 (1)带有“风”的古诗: 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师恩难忘》是作家绍棠对自己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1)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身临其境:亲身来到了某种境地临(lín):来到部首为∣ 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妙的境地把人带到美妙的境界本课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百年时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大计,也说明培养人才不容易 (2)形容老师的成语:循循善诱、和蔼可亲、诲人不倦、孜孜不倦、呕心沥血; (4)形容老师的诗句: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年来,田老师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激起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这颗文学的种子后来生根、长叶、开花,并已结出累累硕果 2、《校长的演讲》是教育学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1) 根本一坏,即使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 每个人既要 ..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讲究“公德”,也要 3、《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1) 寻:寻访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2)全诗解释为:寻访隐居的人却没有遇见 贾岛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云雾浓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所见》作者是清代袁枚,诗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动静结合,抒发了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 振:震荡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意欲:心想闭口立: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2) 全诗解释为:所见到的景象 牧童骑着黄牛,歌声在林中回荡 大概是想要捕捉那鸣叫的蝉吧,牧童忽然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3)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宿新市徐公店(南宋)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练习1》 (1)带有“风”的古诗: 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