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解析PPT课件.ppt

65页
  • 卖家[上传人]:世***
  • 文档编号:156699209
  • 上传时间:2020-12-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2M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 地下水系统是自然界水循环大系统的重要亚系统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地下水由于埋藏于地下岩土的空隙之中,因而其分布、运动和水的性质,要受到岩土的特性以及贮存它的空间特性的深刻影响 与地表水系统相比,表现出立体结构的特点主要内容,一、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二、地下水流系统 三、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一、地下水的贮存空间,(一)含水介质、含水层和隔水层 岩石、土壤的固体骨架间存在着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孔隙、裂隙或溶隙,其中有的含水,有的不含水,有的虽然含水却难以透水 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称为含水介质;,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来的岩体 如砂层、砂砾石层等 含水带:有的含水岩体呈带状、脉状甚至是块状, 也称为含水体或含水岩组 隔水层:对于那些虽然含水,但几乎不透水或透水 能力很弱的岩体 如质地致密的火成岩、变质岩,以及孔隙细小的页岩和粘土层二)含水介质的空隙性与水理性,1、含水介质的空隙性: 空隙的多少、大小、均匀程度、连通情况,直接决定了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运动特性。

      孔隙松散沉积物颗粒之间的空隙; 裂隙坚硬岩石因破裂产生的空隙; 溶隙可溶性岩石中的空隙(包括巨大的溶穴,溶洞等)连通性好,分布不均匀,连通性差,,孔隙度孔隙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 孔隙率 孔隙数量多少 (孔隙率大并不表示孔隙也大) 孔隙的大小与岩土颗粒粗细有关,通常颗粒粗则孔隙大,颗粒细则孔隙小; 细颗粒岩土表面积大,孔隙率大: 如粘土孔隙率:45-55;砾石平均孔隙率:272、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1)容水性(容水度) 容水度岩土空隙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容水度值的大小: 岩土空隙的多少 水在空隙中充填的程度 如全部空隙被水充满,则容水度在数值上等于孔隙度;对于具有膨胀性的粘土,充水后其体积会增大,所以容水度可以大于孔隙度2)持水性(持水度),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排水后,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仍然保持一定水分的能力 持水度大小取决于岩土颗粒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 3)给水性(给水度) 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水的性能 岩土持水度 + 给水度 = 容水度(或孔隙度),4)透水性(渗透系数),渗透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通过的性能 K值:岩土空隙的直径大小、连通性,空隙多少 如:粘土孔隙度很大,但孔隙直径很小,水在这些微孔中运动时,由于水与孔壁的摩阻力大而难以通过,而且还由于粘土颗粒表面吸附形成一层结合水膜,这种水膜几乎占满了整个孔隙,使水更难通过。

      三)蓄水构造,蓄水构造体需具备3个基本条件: 1、要有透水的岩层或岩体所构成的蓄水空间; 2、有相对的隔水岩层或岩体构成的隔水边界; 3、具有透水边界,补给水源和排泄出路一)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特征,二、地下水流系统,与地表水系相比较,地下水流系统具有如下的特征: 1、空间上的立体性: 地表江河水系:呈平面状态展布; 地下水流系统:自地表面起可直指地下几百上千米深处,形成空间立体分布,呈现自上到下多层次结构2、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 地表水系:一般由一条主流和若干等级的支流组合而成; 地下水流系统:众多的流线组合而成,难以区别主流和支流,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 3、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 地表江河水流:自高向低; 地下水流:补给区下降,排泄区常为上升,甚至形成喷泉4、地下水涉及的范围一般比较小,不像地表江河那样组合成面积广大的大流域系统二)地下水域,地下水域地下水流系统的集水区域 它与地表水的流域存在明显区别: 地表水:流动受地形控制,其流域范围以地形分水岭为界,主要表现为平面形态; 地下水域:受岩性地质构造控制,并以地下的隔水边界及水流系统之间的分水界面为界,往往涉及很大深度,表现为立体的集水空间。

      通常,每一个地下水域在地表上均存在相应的补给区与排泄区; 补给区地表水不断地渗入地下,地面常呈干旱缺水状态; 排泄区地下水流出,增加了地面上的水量,呈现相对湿润的状态三、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空间立体性):,包气带 土壤水带 中间过渡带 毛细水带 饱和水带 潜水带 承压水带,,,,结合水(吸湿水、薄膜水) 毛管水,,重力水(潜水、承压水),地下水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各地区发育不一致: 在严重干旱的沙漠地区,包气带很厚,饱和水带深埋在地下,甚至基本不存在; 在多雨的湿润地区,尤其是在地下水排泄不畅的低洼易涝地带,包气带往往很薄,甚至地下潜水面出露地表,所以地下水层次结构不明显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一)按地下水的贮存埋藏条件分类 1. 包气带水 结合水(吸湿水、薄膜水) 毛管水(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上层滞水、渗透重力水) 2. 饱水带水 潜水 承压水,(二)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 1. 孔隙水 2. 裂隙水 3. 岩溶水,二、包气带水,包气带水:贮存在地下自由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 吸湿水、薄膜水、毛细水、汽态水、过路的重力渗入水以及上层滞水。

      1.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 (1)含水率和分布受气象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 多雨季节,雨水大量入渗,包气带含水率显著增加; 干旱月分,土壤蒸发强烈,包气带含水量迅速减少 (2)垂直剖面:愈近表层,含水率变化愈大,逐渐向下,含水率变化趋于稳定而有规律 (3)含水率变化与岩土结构,颗粒机械组成(岩土孔隙大小和孔隙度)有关2.包气带的类型,1)厚型:即使在地下水自由水面较高的雨季,带内毛管上升高度亦不能到达地表;,土壤水带:地表到植物根系分布下限,几十厘米 水汽、结合水、悬着水 主要特点:受气象因素影响大,与外界水分交换强烈田间持水量”中间过渡带:水分蓄存及传送带 主要特点:水分含量沿深度、时程变化小,运行缓慢,又称含水量稳定带毛管上升带:潜水面以上,并以毛管上升高度为限 主要特点:含水率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由饱和含水率逐步过渡到与中间过渡带下端相衔接的含水量2)薄型 : 往往不到1米(几十厘米),只有毛细上升带的存在,没有中间过渡带,强烈变化不明显但薄型包气带之下的潜水季节变化强烈 毛细上升水可直接到达地表,毛细管象无数的小吸管,源源不断地将地下水吸至地表,所以地下潜水蒸发迅速 包气带薄,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途径亦短,雨后地下潜水面上升快。

      3)过渡型: 厚度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 雨季,地下水面上升,包气带变薄,只存在毛细上升带; 旱季,地下水面下降,整个包气带又可区分出3个亚带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地下包气带大多属于这种类型三、潜水,(一)潜水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 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在重力作用下自水位高处向水位低处流动,形成潜水流 如遇大面积的不透水底板呈下凹状态,潜水面坡度近于零,潜水几乎静止不动,可形成潜水湖:,潜水有以下两大特点: (1)潜水面与大气相连通,任一点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2)深受外界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呈明显季节变化: 丰水季潜水补给充足,水面上升,厚度增大,水质冲淡; 枯水季补给量减少,潜水位下降,水中矿化度提高二)潜水面形状,1、潜水面可呈现倾斜、抛物线形和水平等多种形状 2、潜水面随地形变化,上下起伏,形成向排泄区斜倾的曲面,但曲面的坡度比地面平缓得多3、当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 4、当岩层透水性变好,潜水面坡度变缓2、潜水面表示方法,一般采用两种: (1)绘制水文地质剖面图: 将岩性相同的地层和各点的同一时期的潜水位相连,就可得潜水面的形状与地貌、隔水层及含水层岩性的关系等;,(2)绘制等水位线图 将某一时间潜水位相同的各点联成等水位线。

      高水位期和低水位期等水位线图,(三)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靠近江河、湖(库)等地表水体的地区,地下潜水常以潜水流的形式向这些水体汇集,成为地表径流的重要补给水源地表径流的河岸调节 洪水期,江河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时,潜水流的水力坡度形成倒比降,于是河水向两岸松散沉积物中渗透,补给地下潜水 汛期一过,江河水位低落,贮存在河床两岸的地下水,重又回归河流潜水与地表水相互补给和排泄,称为水力联系 具有周期性水力联系: 大中型河流的中下游冲积、 淤积平原上较多见洪水时,河水渗入两岸补给地下潜水,部分贮存于河岸,消减洪水; 枯水期,潜水补给河流,贮存于河岸的水量归流入河,调节地表径流;,2.具有单向的水力联系: 常见于山前冲积扇地区、河网灌区以及干旱沙漠区; 这些地区的地表江河水位常年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水常年渗漏补给地下潜水,地下径流均为负值3.具有间歇性水力联系 : 在丘陵和低山区潜水含水层较厚的地区比较多见 洪水期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河流成为地下潜水的间歇性补给源; 枯水期,地表水与地下水脱离接触,此时仅在潜水出露点以悬挂泉的形式出露地表4、无水力联系: 地下潜水位恒高于江河水位,单向的补给河流,与河流水不发生水力联系的关系。

      四、承压水,承压水: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初见水位(H1) 地下水顺钻孔上升到一定高度,称承压水头(h) 承压水位(H2) 承压水位若高于地表,自流水,,,,(一)承压水的主要特征,1、承压性 承压水由于存在隔水层顶板而承受静水压力自流井和喷泉的成因: 钻通受压地下水带顶部的不透水层,便是普通水井,井内水面和地下水面相平 当地下水面的延伸面高于山坡地表时,井内的水受压自动喷出地面,形成自流井地下水沿断层流出地面时,成为泉水2、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3、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要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隔水层顶板阻隔了外界气候、水文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水循环弱,补充和恢复缓慢 4、水质类型多样 从淡水到矿化度极高卤水都存在;甚至有保留着古代的海相残留水二)承压水的形成,最适宜于承压水形成:,1、向斜盆地构造,向斜盆地构造:承压盆地或自流盆地,大型复式构造或单一向斜构造 补给区、承压区及排泄区承压区: 位于盆地中部,分布范围较大,厚度受构造影响; 其上覆盖有隔水层, “正水头”, “负水头”补给区: 通常处于盆地的边缘,地形相对较高,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

      从补给区当地来看,它是潜水,具有地下自由水面,不受静水压力排泄区: 位于被河谷切割的相对低洼的地区; 上升泉,补给河流,出流过程稳定2、承压斜地构造,重要特征:含水层的倾没端具有阻水条件1、透水层和隔水层相间分布,向一个方向倾斜,地下水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形成承压水2、含水层上部出露地表,下部在某一深度处尖灭,岩性由透水层逐渐转化为不透水层3、含水层倾没端被阻水断层或阻水岩体封闭,从而形成承压斜地 山东济南附近石灰岩层被闪长岩侵入体所掩盖,迫使岩溶水以泉的形式涌出地表,形成典型的承压水斜地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相对位置视具体情况:,(三)承压水等水压线,等水压线某一含水层中承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承压水面不同于潜水面,常与地形极不吻合,甚至高于地表面五、孔隙水,埋藏于松散岩土孔隙中的重力水 既可以是承压的,也可以是非承压的 在我国,孔隙水主要贮存于第四纪和第三纪未胶结的松散岩土层中 与裂隙水、岩溶水相比较, 孔隙水由于松散岩层一般连通性好,含水层内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具有统一水面,其透水性、给水性的变化较小,孔隙水的运动大多呈层流状态据松散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及地貌条件上的差异,分为: 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 山区与平原相接的过渡地带。

      通常由一连串冲积、洪积扇及山麓坡积相连而成 河谷地区的孔隙水 冲积平原孔隙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