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张法预应力砼中钢绞线的张拉技术.docx
4页先张法预应力砼中钢绞线的张拉技术 [摘要]本文通过确定千斤顶张拉力和油压表读数的线性关系,计算各阶段钢绞线的伸长量,保证在张拉过程中达到张拉力和伸长量的双控质量指标,符合应力和应变的设计规范要求[关键词]线性回归方程;伸长值;应力应变双控0引言预应力砼是对在荷载作用下的受拉区砼预先施加一定的压应力,利用砼较高的抗压能力来弥补其抗拉能力的不足因此构件的抗裂能力和刚度得到提高,对减少构件截面,采用高强度材料,提高耐久性提供条件预加应力的方法主要有先张法和后张法,先张法是在浇筑砼之前张拉预应力筋,待砼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切断或放松预应力筋,让预应力筋的回弹力通过其与砼间的粘结力传递给砼,使其获得预压应力先张法不需要专门的永久性锚具,使用“长线法”可以减少设备投入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先张法预应力砼技术在南水北调东线刘山站公路桥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该技术的关键控制点在于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伸长值、张拉应力“双控”(应力、应变)管理,有利于板梁的质量控制1材料检测与设备校准钢绞线规格型号:?12.7mmRyb=1860Mpa,由东南大学结构试验室检测的各项性能指标:公称面积As=98.71mm2,弹性模量Es=2.03*105N/mm2,抗拉强度>1860Mpa,伸长率>3.5%,符合“ASTMA416-02a”(GB/T5224-03)中标准。
千斤顶型号规格:QYCW300,由徐州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校准,校准结果如下:负载X(kN)指示器读数Y(Mpa)206.44010.08019.012029.016036.020044.5根据试验数据,我们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压表读数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x=(20+40+80+120+160+200)/6=103.33y=(6.4+10.0+19.0+29.0+36.0+44.5)/6=24.15Lxy=(20-103.33)*(6.4-24.15)+(40-103.33)*(10-24.15)+(80-103.33)*(19-24.15)+(120-103.33)*(29-24.15)+(160-103.33)*(36-24.15)+(200-103.33)*(44.5-24.15)=5215Lxx=(20-103.33)2+(40-103.33)2+(80-103.33)2+(120-103.33)2+(160-103.33)2+(200-103.33)2=24333.33b=Lxy/Lxx=5215/24333.33=0.21a=y-bx=24.15-0.21*103.33=2.45线性回归方程:y=2.45+0.21x2张拉程序与伸长值计算2.1张拉程序:0→0.2σk(初始应力)→1.05σk(持荷2min)→1.0σk(锚固)两个千斤顶同时对称匀速张拉,两台油泵压力表同时启动,每隔5Mpa测量一次钢绞线伸长值,保证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在±6%范围内,若超过误差范围,应立即停止,查明原因整改后再恢复张拉,张拉后拧紧螺母、锚固。
张拉时,注意张拉顺序,钢绞线若产生断丝现象,应立即更换钢绞线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mm,同时应检查横梁变形、位移现象2.2各阶段伸长值:为使钢绞线夹紧和克服静摩擦,需先施加初始张拉力,取值为最大张拉控制力的20%,它的伸长值以张拉控制应力值的20%~40%之间所测的伸长值来推导因此,实际伸长值按下式计算:4结束语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过程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油压表读数与千斤顶张拉力的关系曲线应随着实际操作不断的改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应考虑各种客观因素予以调整目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工艺已得到了推广应用,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模型,然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张拉技术会更容易被掌握,工艺更方便操作,质量会得到更好的控制参考文献[1]易正俊.数理统计及其工程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