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88402496
  • 上传时间:2024-09-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6.52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     1、   基础知识l     2、   道路横断面设计l     3、   道路平面设计l     4、   道路纵断面设计l     5、   道路交叉口设计l     6、  道路附属设施(停车场库、停车港、标志与标线、等)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l1、城市交通形式(客运、货运)l2、道路交通流特征(流量、密度、速度)l3、道路通行能力(理想、可能、设计) 交通量l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车辆或行人数l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pcu/dl(月、周)平均日交通量(MADT、WADT) pcu/dl年最高小时交通量l年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流量比l高峰小时系数( PHF )    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不均匀系数)    交通量的车道分布(车道分布系数) 车流密度与速度 交通密度交通密度         单位长度路段上,某一瞬间的车辆数或行人数l地点车速地点车速l       车辆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断面)的瞬时速度l 时间平均车速、空间平均车速l交通流中各参数的关系:交通流中各参数的关系:Q=VS.D                            密度与速度成反比关系。

      V大时、D小, V小时、D大                       道路通行能力l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l        理想的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车头时距连续行驶,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l可能通行能力l        通常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l设计通行能力l       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断面的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分类       1、国标分类(4类):l            快速路(交通功能为主)l            主干路(交通功能为主)l            次干路(集散功能为主)l            支    路(生活性功能为主)       2、道路功能分类(2类):l         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l         l  3、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  0.75、 主干路  0.80                                         次干路0.85、支路0.90 车辆视距及视距限界la.    种类l停车视距: 车辆遇前方障碍物或行人,及时停车保证安全的l                          驾驶员最小视线(行驶)距离。

      l会车视距: 同一车道上对向会车,及时停车保证安全的最小l                          视线(行驶)距离lb.   长度l停车视距: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l会车视距:2倍停车视距 lc.    视距应用l     平面:l        弯道上的视距包络线及最大横净距,要求清除其范围内大于驾驶员视线高度内的障碍物l      纵断面:l        通过限制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视距l       横断面:l        选择会车视距、停车视距l      交叉口:l 视视 距距 三三 角角 形形   ——由 最 靠 右 的 一 条 直 行 车 道 与 相 交 道                                        路最靠中的一条直行车道的停车视距组成的三角形 视距包络线限界 纵向视距限界 视距三角形限界 二、道路横断面设计二、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通行能力l 机动车道l         理论通行能力   3600/车头时距(2.2秒)l                                   约1800辆   小汽车/小时.车道l         可能通行能力: 1600辆   小汽车/小时.车道l         设计(实际)通行能力   l                                    小汽车      500~1000   辆/小时.车道l                                    公共汽车  50~100       辆/小时.车道l                                    混合交通  400             辆/小时.车道l        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l                                  中央车道  1.00、第二条      0.80~0.89、l                                  第三条      0.65~0.78l 自行车道                800~1000    辆/条.小时l 人行道                    1800~2100  人次/米.小时 l2、道路宽度的确定l  a  .车道宽度:车道数×每条车道宽度(3.0~4.0米)l                          车道数=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l                               双向一般不超过4~6条l             机动车道宽度l                              一条3~4  米,双车道7~8 米,四车道14~15 米l            非机动车道宽度l                      两条2.5米、三条3.5米、四条4.5米 ……l                      专用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为2.5米。

      l b .人行道宽度:满足人行交通需要(每条步道0.75~1.0米)l                                  满足绿化需要(绿化加路灯:最小1.5米)l                            满足地下管线要求(管线与绿化最小水平净距要求)l                            最小宽度 :l                                          大城市3米,中小城市2米      c.  分隔带(分车带)宽度           2米以上l  ld .道路绿化l        绿化宽度(含行道树、分隔带等)占道路路幅宽度的比例一般为  15~30%l        一排行道树最小宽度  1.0~1.5米l  le.  道路横坡及路缘高度l        道路横坡:中高级路面0.3~3.0%(超高除外),常见为1~2%l          路缘高度:10~20厘米 l3、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l   a .  形式l           一块板:混合式l           两块板:分向式l           三块板:分车式l           四块板:分车分向式l  l    b .    选择依据l        道路性质l        交通特征l        用地条件l        管线综合l        远近结合l             三、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l1、道路平曲线(园曲线+缓和曲线)l         园园曲曲线线最最小小半半径径::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横向滑移、不倾覆;l                    包括: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               l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l                                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l                                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l 机动车的受力情况机动车的受力情况l        平直路段基本受力:牵引动力、阻力(空气阻力、地面摩阻力)、     l                   ( 重力、地面支撑力)等。

      l        弯道路段:基本受力+离心力l        坡道路段:基本受力+ 重力分力                      2 2、道路平曲线要素、道路平曲线要素切线长度、曲线长度、外距、(半径、偏角)切线长度、曲线长度、外距、(半径、偏角) 3、小半径平曲线的处理l        超高超高l              城市道路一般2~6%l        加宽加宽l              半径小于250米时设置,其值为0.28~3.5米l          l                 超高、加宽值大小与曲线半径、车型、车速有关l              设超高与加宽时,两端设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5~20米l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l 直线与较小半径之间的过渡曲线l4、曲线的衔接l        复曲线:l                        包括:同向复曲线、反向复曲线l                             如不设复曲线,曲线间的直线段一般不短于3秒行程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四、道路纵断面设计l1、纵坡确定l      最大纵坡l                 影响因素 l                         道路等级与速度l                         自然条件(海拔、地形、气温)等                      机动车(与设计速度有关)l                                 快速路4%—5%l                                 主干路 5%—6%l                                 次干路 6%—7%l                                 支    路 7%—9% l                非机动车  2.5~3.5% l最小纵坡l        排水需要,其值为0.2~0.5%。

      l          一般情况下0.5%,困难情况下0.3%,特殊困难时0.2%l          当小于0.2%时,应设锯齿型街沟l2、坡长限制l        最大坡长限制:坡度大于5%时,需考虑限制最大坡长 l        最短坡长限制:为保证纵向线形平顺而要求,长度为60—290米(与速度有关),并应大于相邻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l3、竖曲线l设置目的l          凹型:平稳(离心力)l          凸型:视距及平顺l设置条件l           变坡角大于零时为凸型竖曲线、小于零时为凹型竖曲线l线形l          圆曲线l半径大小l          保证平竖曲线协调,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l平竖曲线关系l          分开或平包竖,避免小半径竖曲线设在长直线段l曲线要素l          曲线长、切线长、外距 五、五、    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交叉口设计l1、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l         无管制交通:小流量路口l         渠化交通(含环交):中等流量路口l         交通控制(信号灯):较大流量路口l         立交:大流量及要求快速、连续交通的路口l2、交通特征点l        分流点、合流点(交织点)、冲突点。

      l        对交通的影响程度( 由小到大):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l        3、4、5条相交道路下的交通特征点数量l3、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方法l      实行交通管制l      渠化交通l      修建立体交叉 l4、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l分离式l              互通式l                     部分互通式:菱形、部分苜蓿叶型、l                     完全互通式:定向、苜蓿叶型、喇叭型l                     环行立交:2层、3层、4层l                     l5、环行交叉口l      中心岛形状l                圆形、椭圆形、异形等l       园形环岛半径:20~50米l       环岛宽度:l                3条机动车道+弯道加宽:14~16ml       交织角:l               车辆沿最短距离方向行驶交织时的交角,20~40度度越小越安全l       交织长度:l              车辆进出交叉口在环道上交换车道所需的距离,为相邻路口进    l      口道中心线与环道中线相交两交点间的距离 。

         l      最大通行能力:l              2700辆当量小汽车/小时 l6、平面交叉口l        路缘石半径l                主干路20~25m、次干路10~15m 、支路6~10m 米;                小汽车6~9m、 载重汽车9~18m、大型公共汽车12~18ml        人行横道 l                 宽度4~10米;l        交叉口拓宽l                设左转专用车道: 一个信号周期内左转车>3~4辆l                设右转专用车道:一个信号周期内右转车>4辆l                车道宽度:3.0~3.5米l                进口段长度、出口段长度:与车速及候驶车辆数量有关、 一般进口段50~70米,出口段20~40米 l7、立体交叉l设置条件l     快速道路与其它道路相交l        主干道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大于6000当量小汽车l       具有用地和地形条件l        其他特殊要求(如安全等)的路口、桥头l组成l      跨线桥或隧道、匝道、 加速道、减速道 、集散道l分离式立交l         要求净空、视距、排水 l互通式立交l        最小净距(匝道口间距离)要求l                 1000米、900米、800米、700米,分别对应干道设计速度    80、60、50、40公里/小时l         市区立交间距最小一般为1~1.5公里l立交的纵坡l         最小纵坡   0.2%l         最大纵坡l                          主车道  3.5%l                          匝道  4.0%l          l六、城市交通设施l1、停车设施l1)、车辆停车与发车方式l         前进式停、后退式发;l         后退式停、前进式发;l         前进式停、前进式发;l2)、车辆停放方式l         平行式、垂直式、斜置式(30度、45度、60度)l3)、停车指标l         露天停车场l                 25~30平方米/小车位l         室内车库  l                30~35平方米/小车位l         路边停车带l                16~20平方米/小车位l        自行车l                1.5~2.0平方米/辆 2 2、加油站、加油站l     城区加油站服务半径不低于0.9公里,中间设有隔离带或黄色标志线的道路不低于2公里;3 3、公交车站、公交车站l      间距一般为500~800米。

      有港湾式、划线式等 4、交通标志l主标志:l        警告标志、 禁令标志、 指示标志、 指路标志l辅助标志l基本要素:形状、规格、图案、颜色等 5、道路网络型式、道路网络型式l          方格网状、格网状l          放射环行l          自由式l          混合式l          组团式 道路规划指标l1、路网密度(km/km2)l            干道网密度一般为2.0~2.5 km/km2l2、道路面积率 (%)l            一般城市为8~15%,200万人口城市为15~20%l3、人均道路面积(m2/人)               一般城市为7~15m2 /人 考题类型l名词解释l填空l问答l作图题l计算l自带计算器、绘图工具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