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菊三(3)(4)数学第三单元教案.pdf
15页三测量三(3) (4) :杨菊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 页至第 35 页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分米和千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2.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 是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4.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单元教学时间: 6 课时第 1 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21~22 页例 1 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 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提. 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米、厘米 )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2. 出示 1 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 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 厘米?3. 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 二、探究新知1. 认识“毫米”1)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①出示例 1 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②4 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③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 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①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②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2. 感知毫米1) 生拿出准备好的直尺。
师:谁来说说 1 毫米有多长?学生发言师总结:在刻度尺上,每个1 厘米之间有许多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 毫米大家用手比一下1 毫米有多长2) 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 小格就是 1 毫米,那 2 毫米是多少呢?哪位小朋友上来指一指3 毫米呢? 5 毫米呢? 13毫米呢?同桌间指一指小结:尺上 1 小格就是 1 毫米,几小格就是几毫米3. 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 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大,还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2) 师: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 在刚才的观察和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出示1 厘米= 10 毫米三、巩固应用1. 完成课本第 22 页“做一做”2. 画一条比 3 厘米短 5 毫米的线段3.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床长 2( ) 桌子高 10( ) 从家到学校 500( ) 橡皮长 30( ) 文具盒厚 4( ) 6层楼房高 20( ) 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 厘米= 10 毫米10 毫米= 1 厘米第 2 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例 2、例 3 教学目标:1. 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通过借助直尺的长度,感受并建立1 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尺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一共有哪些?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排队吗?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或手势比划出1 米、1 厘米、 1 毫米的长度2.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一只蚂蚁长约 5( ) 一只长颈鹿高约 2( ) 一只小花猫高约 40( ) 一头大灰狼长约 8( ) 生:一头大灰狼长约 8( )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 米太长,8 厘米太短了师:当一个长度比1 米小而又比 10 厘米大时,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 二、探究新知1. 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1)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来测量课桌的长2) 说一说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它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 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 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 分米) 2. 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1) 通过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 观察尺子, 1 分米中有 10 个 1 厘米) 板书:1 分米=10 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 分米的长度是多少2) 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 米=10 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3. 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1) 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 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2) 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 分米的物品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练习五第3~6 题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10 厘米=(1) 分米10 分米= 1 米第 3 课时千米的认识 (1) 教学内容:教材第 26 页例 4 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 1000米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2. 谁能比划一下 1 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 分米、1 厘米、1 毫米的长度3. 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北京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武汉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 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1)) 二、探究新知1. 认识千米课件出示例 4 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提出下面的问题:图中场景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但是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师: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km ”表示2.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1) 师:那么1 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 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 注: 仅以 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 ,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 米?(2 圈半正好是1 千米) 师:1000 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全班齐读师:1 千米等于 1000 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我们在语文课上朗读要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使人一听就明白?1( 停顿)千米= 1000(停顿) 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2) 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 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1000 次) (3) 现在你的脑子里有1 千米的长度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 千米的长度3. 体验 1 千米的长度,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去,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用米尺(或其他测量工具 )量出 100 米,在 50 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看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 的直线距离,想象 2 个 100 米,3 个 100米有多远,,10个 100 米有多远,然后用平时走路的步数走完100 米,确定走的步数和走时所需的时间, 最后推算出 1 千米的步数及所需的时间, 推想 1千米大约有多远4. 现在我们知道了1 千米的实际长度,那么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1) 公路边的里程碑(2) 指路标志(3) 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三、巩固应用教材第 26 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 1)1 千米=1000米第 4 课时千米的认识 (2) 教学内容:教材第 27 页例 5、例 6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2. 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难点: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讲故事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兔子输给了乌龟,心里不服气,总是想跟乌龟再比一次一天,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乌龟,就拉着乌龟要比赛,可乌龟说:“今天我有事要做,不能和你比赛,要不我们比比今天谁走得远些吧兔子同意了 乌龟说:“我今天走了 3000米,你呢?”兔子说:“我走了 5 千米,我走的路程比你长,我赢了!”可乌龟听了,不服气地说: “我走的路程是 3000,而你才走了 5,怎么会是你赢呢?”2.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他们评评理吗?( 他们用的单位不一样 )那么我们要怎么帮他们比较呢? ( 把他们的单位统一起来 )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1 千米=1000 米,那么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你能正确换算吗?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 5。
1) 计算 3 千米=( )米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想法汇报结果,师总结: 3 千米= 3000 米,因为 1 千米=1000 米,3 千米是 3 个 1 千米,就是 3 个 1000 米,所以 3 千米=3000 米2) 计算 5000米=( ) 千米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师总结:5000 米=5 千米, 因为 1000 米=1 千米, 5000 米里有 5 个 1000米,就是 5 个 1 千米,所以 5000 米=5 千米3) 归纳长度单位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 千米除外 ) 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师: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生: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1 千米= 1000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2. 教学例 6师:估计一下,咱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后找出更好的估计方法,再测量验证。
课下练习: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三、巩固应用教材练习六第 4、6、8、11 题四、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 (2)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3 千米=(3000) 米5000米=(5) 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