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兴化市荻垛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
14页23 送东阳马生序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学习重点】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学法积累】 朗读 点拨 疏导 借助工具书【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宋濂(1310—1381),__(朝代)初文学家,字____,号潜溪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_______________” ,为“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濂全集》,本文选自《______》2.了解文体本文是一篇_____,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_____和_____之分赠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3.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叩(kòu)问 叱咄(chì duō) 俟(sì)负箧(qiè) 曳(yè) 屣(xǐ) 皲(jūn)裂媵(yìng)人 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容臭(xiù) 烨(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4.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援疑质理:援,引、提出。
质,询问致书:取得、得到既加冠:已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尝趋百里外:曾经从乡之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略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礼愈至:周到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持汤沃灌:浇洗寓逆旅:居住右备容臭:香袋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2)一词多义以:以衾拥覆(用)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与朱元思书(信)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当余之从师也(跟从)其:俟其欣悦(他)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至: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达)(3)通假字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4)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手自笔录(名词作动词,动手;名词作状语,用笔余立侍左右(名词作状语,站着5)古今异义词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此今义:判断词)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
今义:表趋向)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二、课堂导学(一)预习展示(二)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古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想学有所成,想成就一番事业,不经一番磨砺是很难成功的追思古人那凿壁偷光的专心,闻鸡起舞的恒心,悬梁刺股的决心……抚古思今感慨良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明学士宋濂,看看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最终学有所成的板书文题、作者)二.研读课文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节奏交流点拨】余/幼时即嗜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同舍生/皆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主要内容本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书:无书。
借书于藏书之家师:无师趋百里之外衣:缺衣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食:少食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四海为家行:不避艰辛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自知2.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交流点拨】是为了勉励马生专心向学,刻苦自励4.本文写了作者在幼年求学时所受到的哪些苦难?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交流点拨】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5.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交流点拨】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6.“勤”是作者成功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交流点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保持一种纯正的追求,坚定自己的理想,就可以领略到求知的趣味,生活才更有价值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对比以此展现作者一心向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身说法,亲切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5.你还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学的典故吗?你怎么看待他们这种精神?囊莹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三)感悟1.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交流点拨】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说说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中学生应有这样的苦乐观吗?【交流点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3.你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交流点拨】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四)品析本文在记叙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体会其作用交流点拨】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三、课堂训练:《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部分课外拓展】1.今天,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每个学生都有书可读;学校窗明几净,条件优越,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2.《补充习题》“问题探究”部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学案【导语】精神似乎常与物质背离多少大学问家都始于贫贱,终于学成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似乎矫枉过正,归有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却是不争之实明初大学问家宋濂励志好学,笃行求学,令人动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让我们共勉!【学习目标】1.了解何为赠序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3.把握本文因事说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语言风格辩证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4.背诵课文作者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平生著作很多,有《宋濂全集》,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课前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及文体1.作者: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
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制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2.文体: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二.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将疑难字词做上记号三.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原文时请用原文):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 求学 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 勤 且 艰 (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①幼年抄书之艰②成年叩问之难③求师奔走之劳④住读生活之苦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①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②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结果如何(用原文)?遍观群书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① 尝趋百里外②学习态度,立侍右左,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③老师脾气不好时,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④老师气色缓和时,则又请焉结果如何?(用原文)卒获有所闻5.作者奔走求师,克服了哪些困难?(用原文)①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②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③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④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6.作者写到自己住读生活之苦时,运用了对比写法,突出自己“中有足乐”,淡化“口体之奉”,展现苦中求学的精神课堂学习】一.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吧!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嗜学(shì) 假借(jià) 弗怠(dài) 逾约(yú) 加冠(guān)硕师(shuò) 叱咄(chì)(duō) 俟(sì) 负箧曳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