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汽车发展简史解析.ppt
59页第2章 汽车发展简史2.1 蒸汽汽车2.2 内燃机汽车2.3 世界汽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2.4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内容提要2.1 蒸汽汽车2.1.1蒸汽汽车的发明n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气机为蒸汽汽车发展奠定了基础n1769年,法国人古诺(Gugnot)研制出了第一台蒸汽三轮汽车直径1.34m的蒸汽锅炉,2个50升气缸 3.6km/h, 牵引力4-5t, 木制车辆和车架, 运行15分钟而告终蒸汽汽车的特点n非常笨重、对路面的破坏很大、且煤的消耗量过大n在一次加水后只能行驶3.2-4.8km、开动之前要半个小时才能产生足够的蒸汽,且热效率很低n后面经过各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试验改进,蒸汽汽车性能不断得到完善后投入实际使用2.1.2 蒸汽公共汽车n1825年,英国的嘉内公爵制造的蒸汽公共汽车,是世界上最早的营业性公共汽车6个车轮、自重3t、坐18名乘客、19km/h2.1.2 蒸汽公共汽车n1828年,另一位英国人瓦尔塔·汉考克造出了一辆更好的蒸汽公共汽车,乘坐22名乘客,最高32km/h2.1.2 蒸汽公共汽车n世界上第一家公共汽车公司成立 1834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公共汽车公司——苏格兰蒸汽汽车公司。
以伦敦为中心,规定了票价和行驶路线,使公共汽车营运步入了企业化n蒸汽汽车问题 速度慢,体积大,热效率低,启动时间长,空气污染严重热效率低,只有10%左右到20世纪初,蒸汽汽车的最高潮过后,就被渐渐兴起的动力汽车所替代过渡时期n在蒸汽汽车与内燃机汽车两个时代交替的时候出现过电动汽车,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电动自行车)n不用煤,污染也小,使用也非常方便,就是蓄电池质量太大,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很短,充电时间过长,当时电很贵,主要是使用火力电,还有装卸和维护比较麻烦只能作为过渡的产品2.2 内燃机汽车n内燃机的研制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一种火药发动机靠爆炸获得能量,非常不安全n内燃机是相对于蒸汽机来说的,将燃料在气缸内部燃烧产生的热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便于移动,启动性能也好,最重要的是热效率达到30%-40%2.2.1 内燃机发明n1860年,法国人雷诺尔研制了世界第一台二冲程内燃机,煤气作燃料,发动机不压缩混合气,电火花点火,该发动机装在一辆三轮车上作动力,时速不到8km/hn1861年,法国人罗曼提出了与今天的内燃机循环一样的进气、压缩、膨胀(作功)、排气的基本概念。
n1862年,法国人罗彻斯发表了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首次提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冲程循环原理,并强调压缩混合气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措施这是一个飞跃,一直沿用到现在2.2.1 内燃机发明n1876年,德国发明家奥托(Otto)研制出了第一台实用的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Otto机),并申请了专利该内燃机压缩比为2.5,、卧式、煤气燃料,电火花点燃,单缸功率2.9kw、活塞曲柄连杆机构,转速200r/min、热效率达12%以上现保存在德国科隆市KHD公司的博物馆里是汽车内燃机史上的里程碑,被称为otto机n1883年,德国人哥德里普·戴姆勒发明了化油器,用热管点火,制成了汽油机,燃烧液体燃料,转速1000r/min1885年装到自行车上,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2.2.1 内燃机发明n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Diesel)发明了柴油机(狄塞尔机),属压燃式n1897年,实用的四冲程柴油机被制造成功,功率18.4kw,热效率达24%,惊人的成就,后人纪念把柴油机也叫狄塞尔内燃机2.2.2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n1886年,德国人本茨(Benz)设计制造了第一辆三轮汽车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排量0.785升,功率为654w,最高车速15km/h,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前轮转向,后轮驱动,制动手柄,差动齿轮。
噪音大,坐不稳现存放在德国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博物馆里2.2.2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n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Daimler)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单缸四冲程汽油机,0.46升,水冷,转速650r/min,功率为820w,时速18km/hn1891年,法国人雷内·帕哈德和埃米尔·卢瓦瑟制造了法国第一辆汽车发动机前置,通过离合器,变速器,链条,差速器驱动后轮降低座位高度1895年,埃米尔·卢瓦瑟驾驶这辆车,从巴黎开到波尔多,回巴黎,1160公里,创造了汽车长途行驶的第一个记录同时,法国科学院正式命名为automobile,即自动车2.2.2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2.2.2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n1891年,马萨诸塞州的杜里亚兄弟制造出了美国第一辆汽车,木质车身,钢轮圈,木轮辐,实心轮胎,卧式汽油机有专家认为,目前北京颐和园种保存的慈禧太后的那辆汽车,可能是杜里亚公司的产品,因为车的脚踏板上铸有“Duryea”n英国和日本的第一辆汽车分别是在1895年和1904年造出的2.2.2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n汽车发展史进入了基本构造的完成期,内燃机的优点是:质量小,比功率大,起步快,燃料便于携带,热效率高,经济性好,但是初期,用手摇柄来启动,不仅要有强劲的体力,还经常发生手摇柄打断臂膀,打碎额骨的事故。
噪音大,污染严重,有难闻的气味世界汽车工业总述n20世纪六十年代前,美国工业独霸天下n60年代,战后欧洲汽车工业崛起n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和欧洲汽车遭受打击,日本走向强盛n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成为世界霸主,世界汽车市场三足鼎立n90年代,兼并重组跨国公司成立2.2.3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n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20多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 标致、雷诺、菲亚特、奥迪、福特、劳斯莱斯、通用、宝马、雪铁龙、马自达,法拉利、克莱斯勒、沃尔沃、保时捷、日产、丰田等n汽车生产组织形式由家庭作坊式过渡到大规模、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2.2.3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n1913年,福特公司首次采用流水线生产T型 汽车,到1920年实现了每分钟生产1辆汽车的速度T型车生产量达1546万辆,创下当时汽车单产世界记录 从1908∼1920年,全 世界汽车保有量的50%是T型车1908年,福特T型车2.2.3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n通用公司则采用合作兼并等方法,先后兼并了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庞蒂克等30多个汽车公司,进行集团化生产,分工协作,到1927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1984年公司从业人员达81.3万人。
这个时期,欧洲忙于一战,美国没有参与一战,美国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2.3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n汽车技术 高速汽油机、柴油机;艾克曼式的转向机构;等速万向节;弧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传动;带同步器的变速器;四轮制动;液压减震器;充气轮胎;发电机-蓄电池-起动马达系统2.2.4 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n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初,二战后,西欧汽车产量由战前的80万辆猛增到750万辆,增长了近10倍n德国大众的甲壳虫牌汽车(波舍尔),流线型设计,减少风阻和车尾气体涡流,风冷系统,风靡全球,从1936∼1973年共生产2150万辆,创下了单产世界记录2.2.4 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n甲壳虫汽车2.2.4 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n高尔夫轿车 已经生产了2000多万,欧洲几乎每个家庭都有1辆款式新颖, 外壳渡锌版12年不锈 (德国大众)第5代高尔夫2.2.4 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n2CV 20世纪40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皮埃尔·布朗热,运载4个农民,50公斤土豆,一篮子鸡蛋,可以穿过颠簸的耕地,不打碎鸡蛋,最高只要求34km/h,采用373cc发动机,2马力功率,雪铁龙公司称之为2CV,闻名于世的经济型轿车。
座位悬吊在车顶上有的用来耕地2.2.4 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n日本崛起 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创造出新车型,产量从1963年的100多万辆迅速增加到1970年的400余万辆,其中出口汽车100多万辆,1985年出口汽车达675万辆1980 ∼1993年期间年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n三足鼎立美国,西欧,日本 2.2.4 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n汽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向高速、方便、舒适方面发展n20世纪50年代,轿车功率已经达到280千瓦,最高车速达200km/h,流线形车身、前轮独立悬架、液压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动力制动、全轮驱动、低压轮胎、子午线轮胎都相继出现2.2.5 汽车企业兼并改组时期n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汽车年产量稳定在4000万∼500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高度国际化和高度垄断n日美连续发生5次贸易战n1997年,747起并购,228亿美元1998年5月7日,德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戴姆勒‧奔驰与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合并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雷诺与日产合并,现代买进起亚,并购超过1000亿美元n发展中国家韩国和巴西的汽车企业迅速崛起,以奇迹般的速度得到发展。
韩国走自主路线,巴西则是走合资路线2.2.5 汽车企业兼并改组时期n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降低排气污染 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喷油、电子控制点火、三元催化转化系统、电动汽车等相继出现2.3 世界汽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n2004年世界汽车产量:6461.6万辆n2004年世界汽车国家产量排名:名次国家年产量(万辆)名次国家年产量(万辆)1美国1195.64中国507.12日本1051.25法国3703德国556.56韩国346.92.3 世界汽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n2004年世界汽车制造商汽车产量排名:名次汽车制造商年产量(万辆)占全球市场(%)1通用89913.92丰田754.711.73福特-沃尔沃679.810.54雷诺-日产578.59.65大众507.97.96戴姆勒-克莱斯勒4707.27现代-起亚339.55.38标致-雪铁龙337.55.29本田318.24.92005年世界十大汽车集团(按销量)2009年上半年世界十大汽车集团(按销量)2.3.1 世界汽车工业面临的困难n世界汽车销量呈下降趋势:美国,西欧,日本销量下降,亚洲上升,但是总体下降。
2001年比2000年减少3430万辆,2002年比2001年下降31%,美国的汽车市场下降最多,20%左右n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世界汽车工业开工率普遍不足,生产线都未开工,美国出现萧条,日本2000年仅生产990万辆,1979年以来第一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n汽车制造商的获利减少:在世界40家大汽车制造商中,只有10家赚钱,原因是成本太高,广告费用,现金回扣,低息贷款,及打折租赁等1997-1999通用连续蝉联全球500强榜首,而2000年,第三,从此再没有上去2.3.2 世界汽车整车企业进一步重组n20世纪90年代初有15家大企业,2000年时只有9家了,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雷诺·日产,大众,本田,悦达起亚,标致雪铁龙除本田外产量都在500万辆以上n互相持有股票控股形成战略联盟USCAR合作计划2.3.3 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新趋势n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竞争加剧,小的汽车零部件公司退出法雷奥并购美国ITT公司电器系统事业部德国大陆集团收购特威斯,德尔福与德科合并,博世购买日本杰克赛尔,美国李尔兼并美国联合技术公司n世界级的零部件企业形成德尔福,博世,伟世通,日本电装,美国李尔公司,可以与整车企业相抗衡。
2.3.4 世界汽车产品竞争趋势n20世纪70年代强调成本,80年代强调性能,90年代中期强调快速低成本地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n产品质量(缺陷率)和性能(百米加速度)趋同、生命周期缩短、开发更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自主开发更加突出n不在关注品牌,而在于根据个性定做2.3.5 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趋势n汽车技术发展:围绕安全、环保、节能和防盗等重要问题,汽车电子控制、智能化应用水平日益深化和提高 电控:EFI、DLI、ABS、ETS、EDS、ASR、ECT、SRS、CCS、智能悬架、SSS、三元催化转化系统、故障自诊断系统和各种报警装置、GPS、车载蓝牙技术、CAN等 汽车新结构:VTEC、SVC、可变几何形状增压器和双级式涡轮增压器、自动/手动变速器、陶瓷制动盘等 汽车新材料:工程塑料、玻璃钢及新型高强度钢材、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 汽车新工艺:精密锻造、粉末冶金、无屑加工、一次成形等 汽车新机型:电动汽车、HEV、FCEV、VCR、SIDI汽油发动机、新一代共轨柴油发动机等 新的设计和制造方法:CAD、CAE、CAT、CAS、CAM、CIMS、VR等先进技术。
2.3.5 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趋势n未来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方向 汽车设计技术和控制手段电子化,汽车驱动形式多样化,汽车生产制造柔性化,汽车材料轻量化,汽车生产组织全球化,开发更安全、舒适、无污染和节能型、智能化汽车2.4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现状n中国历年 汽车产量:2.4.1 新中国成立之前n1901年,中国最早出现汽车,是匈牙利人李恩时由海路运入上海两辆车,专供在上海租界内的外国人使用,当时上海租界工部局捐务处不知汽车属于何类物品,将其列入马车之列n1902年,袁世凯从香港进了一辆美国轿车送给慈禧太后,这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现陈列于颐和园内的德和园n最早提出要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是孙中山先生,此后有过三次建立汽车厂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2.4.1 新中国成立之前n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后,提出全国和平统一,要“化兵为工”,在沈阳迫击炮厂内筹办民生工厂,由张投资80万大洋用来制造汽车1931年5月,制成了“民生牌”货车样车发动机,电器设备及后桥等都进口,其余自制及装配,这是国内自制第一辆汽车1931年9月送上海展览,并准备扩大生产,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抢占工厂,结束。
2.4.1 新中国成立之前n1936年冬,官僚资本为首,集资600万元,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与德国奔驰合作,买图纸设备,聘请技术人员,生产两种柴油机汽车,先由德国运散件来装配,然后到整车,计划是为期5年,并预备在湖南株洲设计生产厂,在上海成立分厂先行组装,“中国牌”汽车为柴油机货车和公共汽车n1937年春,株洲开始建厂,上海分厂也开始组装汽车,1937年,8.13松沪会战发生,上海只装了百辆左右被迫停产,株洲厂房亦未建立以后再没有生产2.4.1 新中国成立之前n第三次也是1936年,资源委员会开始筹建中央机器厂,预备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之机械厂,下属5个分厂,第5个分厂就是汽车厂,但是在筹建过程中,抗日战争爆发,使计划遭受了失败n所以严格说,在解放前中国就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2.4.2 汽车工业创建阶段(1953-1965年)n1953年7月,第一汽车厂在长春破土动工 饶鸿喜(饶斌) 第一汽车厂厂址(长春)2.4.2 汽车工业创建阶段(1953-1965年)n1956年7月生产出12辆解放牌4t中型载重汽车结束中国不能大批量生产汽车的历史。
2.4.2 汽车工业创建阶段(1953-1965年)n1958年,第一辆汽车制造厂的技师们凭手工打制出一辆东风牌CA71轿车n1958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第一辆红旗牌CA72高级轿车,发动机、底盘基本上是仿制的,车身则是以外国车为蓝本,无预先制图的情况下由工人直接从油泥模型中取得样板制成,同年,上海的一位钣金工人在无图纸情况下,完全凭经验自行设计制造了2辆敞蓬检阅车2.4.2 汽车工业创建阶段(1953-1965年)n1958年5月生产出第一辆“红旗牌”CA72高级轿车2.4.2 汽车工业创建阶段(1953-1965年)n1960年初,一厂开始以CA72型为基础设计改制成了三排座型的CA770红旗高级轿车,并首次经国家验收定型为我国高级轿车n该时期,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汽车改装厂其中,南京、上海、北京、济南这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造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第一批地方汽车厂,还建立了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为今后发展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协作配套体系形成了初步基础,重点发展了一批军用改装车,且民用消防车、救护车、自卸车和牵引车相继出世,并为社会经济提供了城市、长途、团体这三大类客车。
2.4.3 汽车工业成长阶段(1966-1981年)n1967年4月,第二汽车厂动工兴建2.4.3 汽车工业成长阶段(1966-1981年)n1975年7月,生产出东风牌载货汽车 第一辆东风牌轿车(1958年5月13日)2.4.3 汽车工业成长阶段(1966-1981年)n两次“汽车热”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办起了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各省市自治区办理汽车厂达2000余家(南汽、上汽、北汽、济汽、川汽、陕汽等较好) 其他厂家大多数产品是中型货车,重复、“小而全”、质量差,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 198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69万辆,其中货车148万辆这段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体系2.4.4 汽车工业改革开放阶段(1982-1993年)n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升级换代,结束了30年一贯制的历史n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n建设轿车工业,引进技术和资金,生产国产轿车形成规模n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汽车,摩托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长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增长。
2.4.4 汽车工业改革开放阶段(1981-1993年)n1982年,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再次成立n1984年,我国汽车行业第一个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与美国克莱斯勒合资);长安与日本铃木、南京与法国依维柯、广州与标致、天津与日本大发、上汽与大众、一汽与大众、二汽与雪铁龙n1985年,汽车工业列为国家支柱产业n1987年,确定了重点发展轿车工业的战略决策n1993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达129.7万辆,居世界第12位2.4.5 汽车工业快速增长期(1994-至今) n1994年,国务院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增强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现规模经济n汽车企业合资、改组兼并,形成了“3+6”的格局一汽、东风、上海三大集团(62%),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6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n初步形成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汽车产量快速增长2.4.5 汽车工业快速增长期(1994-至今)n2004年,汽车产量达到了507.1万辆,居世界第四n2004年6月1日起颁布实施了新的《汽车产业政策》n2005年,汽车产量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
2.4.5 汽车工业快速增长期(1994-至今)n汽车产量快速增长2.4.5 汽车工业快速增长期(1994-至今)n1950-1992年,40多年,0-100万辆n1992-2000年,8年,100-200万辆n2000-2002年,2年,200-300万辆n2002-2003年,1年,300-400万辆年份产量(万)销量(万)2004507.05(四)507.112006727.97(三)721.60(二)2007888.24(二)879.15(二)2008938.05934.51n汽车大国——汽车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