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蛋白血症的护理ppt课件.ppt
19页低蛋白血症 xxx课件导读一、定义二、病因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五、治疗措施六、病例定义低蛋白血症又称为蛋白营养不良,或者也可以叫做水肿性营养不良三者属于同义词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7~7·8g%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g%,可证断为低蛋白血症蛋白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厌食蛋白质合成障碍 :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低,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 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 :血浆,腹膜,尿,消化道蛋白质分解加速 :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病因病因临床表现Ø浮肿, 严重时可出现胸水及腹水Ø还可有性功能减退、闭经、骨质疏松、机体抵抗力差等Ø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者可有出血倾向 Ø主要临床表现是营养不良。
病人日益消瘦,严重者呈恶液质状态疲乏、无力,体力下降,反应渐趋迟钝,记忆力衰退多有轻、中度贫血,经常头晕,可有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诊断断:: 血浆总蛋白质<6.0g%,有相应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治疗措施: 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 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60~80g,保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消化功能差者,可予流食或半流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病例:儿童蛋白营养不良u蛋白质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即蛋白质缺乏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生长迟滞、智力发育障碍、低蛋白血症、肌肉消瘦、水肿、脂肪肝和腹部膨隆水肿等,常伴有各器官功能的紊乱临床上分为: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常见病因Ø1.长期摄入不足(1)母乳不足,代乳品选择不恰当(2)骤然断奶3)辅食添加不及时,不恰当(4)不良的饮食习惯Ø2.消化吸收障碍(1)消化系统解剖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肠旋转不良等2)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Ø3.需要量增多(1)生长发育快速阶段2)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如伤寒、麻疹、肝炎等)3)双胎、早产儿Ø4.消耗量过大: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增多 腭裂 唇裂 病理生理免免疫疫系系统统临床表现1.体重不增(最早出现的症状)至体重减轻2.皮下脂肪减少,近消失 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3.各器官功能紊乱的表现临床分型及分度 1.1.根据体重低下、生根据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的程度、消瘦的程度进行分度2.2.根据能量缺乏、根据能量缺乏、还是蛋白是蛋白质缺乏缺乏为主主进行行临床分床分型,其中消瘦型者予以分度型,其中消瘦型者予以分度((1 1)消瘦型:能量缺乏)消瘦型:能量缺乏为主。
主①3①3岁以下以下婴幼儿分幼儿分轻、中、重三度(具体特点、中、重三度(具体特点见下表)下表)②3②3岁以上分以上分为轻、重两度、重两度( (主要根据体重下降主要根据体重下降的程度来划分的程度来划分((2 2)浮)浮肿型:蛋白型:蛋白质缺乏缺乏为主(主(临床上不分型)床上不分型)((3 3)消瘦-浮)消瘦-浮肿型 消瘦型营养不良(重度)消瘦型营养不良(重度)消瘦型营养不良(重度)消瘦型营养不良(重度) 浮肿型营养不浮肿型营养不浮肿型营养不浮肿型营养不良良良良 (七)并(七)并发症症(complication)(complication)1.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并发症2.各种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的维生素A缺乏,另外还有维生素D、C、E缺乏等注意:维生素A缺乏在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眼睛干燥,经常眨眼,角膜浑浊,云翳,甚至溃疡、穿孔。
所以,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一定检查角膜,但手法一定要轻柔,以防溃疡的角膜穿孔另外,要及时给患者补充维生素A而且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要认为眼睛出现症状,就是单一的眼科疾病,而要扩大思考范围,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3.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举例说明)4.自发性低血糖注意:因低血糖的发生对于营养不良患儿来说,是一个危急的并发症,举例说明重点不再治疗,而是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它的发生预防方法有两种,第一,值班医务人员加强晨间巡视;第二,嘱咐家长夜间增加哺乳次数或加喂糖水¯(八)(八)诊断断(diagnosis)(diagnosis)1.好发年龄:3岁以下婴幼儿2.病史:疾病史、喂养史3.症状及体征: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各器官功能紊乱等表现4.辅助检查:胰岛素生长因子1、血清前白蛋白等根据以上诊断要点,典型营养不良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轻症患儿易被忽略,而且仅依据一次临床症状和一次体重测量很难决定,必须继续观察并和患儿以前的生长发育指标作比较。
辅以IGF-1等必要的辅助检查如临床已见消瘦,应参考同年正常婴幼儿的衡量标准范围,估计其属于哪一度的营养不良对于身材矮小的病儿,则应以皮下脂肪和临床表现为主进行判断,方能更准确说明营养不良的轻重度此外,还要进一步追求其发病原因首先调查营养史,在质和量方面分析进食是否符合需要如在营养史方面未能发现显著不正常的情况,就必须检查有无感染性疾病、先天畸形及异常体质存在患儿的生活习惯及家庭环境有无异常之处,也应了解清楚治疗治疗原则以消除病因为主,采取防治结合、营养与保育结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措施1.去除病因:改善喂养,治疗疾病2.调整饮食: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对食物的耐受性不好,饮食调整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增加,不能操之过急,并按实际体重计算热能3.促进消化:如补充消化酶,注射胰岛素,供给锌制剂以及中医治疗(如中药参苓白术散,针灸,推拿等)4.治疗合并症:如肺炎、尿路感染、中耳炎等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