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Punk唱片封面的装饰性元素美术论文.doc
2页论Punk唱片封面的装饰性元素_美术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朋克摇滚乐唱片封面的分析,力图揭示当封面完美地糅合了音乐元素和装饰性元素时,其所具有的超乎于普通包装意义的新的价值——睁开双眼便看到声音的艺术 关键词:Punk;唱片封面;装饰性 Punk译为朋克,是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的古老摇滚乐Punk音乐不太讲究技巧,主要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朋克摇滚的唱片封面正是这种混合物的一种,它连接着朋克摇滚乐和美术中的装饰性元素两种充满张力的艺术形式,藏着声音的画面诠释着唱片,更带着自身独有的热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唱片封套都是如此完美的混合物,由于篇幅有限,此次,我只选取摇滚乐中的朋克摇滚,以朋克摇滚乐的发展年代为线索,抽取其发展历程中有代表性的唱片,通过对于同一风格音乐的不同设计理念的分析,探讨朋克摇滚唱片封面的装饰性,力图通过这样的探索揭示此种跨类目的艺术形式所衍生的力量而在我看来,这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有着更多的可能潜在力等着我们去深挖,它的实质价值也远在其实用的包装功能之上,对其进行逐类分析,以便今后的封套设计能够更完美地表达音乐以及表达自身。
每当看到一流的唱片封套,其中的音乐元素随着充满表现力的设计符号,完全占据我的感官,且总是给我大过单单诉诸于眼睛或者耳朵的触动,一种全方位的触动 现代社会里,随着唱片工业化制度的相对完善,音乐唱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介质,具有了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人们的精神消费品,一方面它又是商品而唱片封面作为介绍唱片特定内容的包装形式,自然继承了这种双重性唱片封面对于唱片的推广宣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封面设计的成功与否和在工业化前提下的商业因素有直接的联系同时它也必须对唱片所承载的音乐内容所包含的精神表达有所呼应,由于它的表现对象有着鲜明的文化性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因此唱片封面的设计也充满了创造性和艺术性时值今日,唱片封面设计早已成为了现代美术设计行列中的一员,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个独立门类,唱片封面设计有着广泛的主题选择,多样舶表现形式,强烈的个性色彩,艺术想象的极大自由,这使得它深得艺术家与设计家们的钟爱,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感情的艺术形式 20世纪70年代,商业化音乐的泛滥(最明显的例子是迪斯科音乐兴起)使青少年对流行音乐逐渐产生厌烦情绪他们想听的音乐听不到,不想听的音乐随处可闻:另一方面,失业和经济危机是英国70年代中后期最头疼的问题,这使大批青少年对统治阶层产生了怀疑,对摇滚乐的不满。
对资本主义的怀疑,使他们有可能用一种方式把不满发泄出来而对于唱片设计者来说,需要摆脱的第一个束缚就是来自商业客户所代表的资本势力,因为在一个高速运转的市场规则中,设计师为满足商业客户的各种要求已经丧失了一切的自主权,他们不是直接面对公众进行视觉沟通,而是经过了商业公司的层层过滤,设计师的自我创作被极大的扼杀了这时,一场气势磅礴的朋克音乐风暴席卷而来,它的始作俑者和拥护者都是那些来自劳工阶层的青少年,他们的目的是通过破坏、否定和毁灭一切价值观念的手段来抗议糟糕的现实在日复一日的反叛和挑衅行为中,反权威精神和自己动手(Do-it-yourself)的精神慢慢开始进入他们的血脉,蔑视一切陈规,选择自己的生活,靠自己双手创造自己的文化从那以后,独立唱片厂牌(Indie Labels)开始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一个脱离主流唱片和娱乐工业的独立文化生态圈开始形成,它有自己的受众,自己的生产线,自己的发行系统和自己的宣传媒体,各种街头文化元素被粗糙并且随心所欲地运用在了唱片封套设计上,这一切都使得朋克唱片封面设计具有了一种别样的、草根性的魅力,也在世界唱片设计史上永远留下了自己的位置 一切从“唱片史上最酷的封面”设计说起吧,虽然这不是一张朋克唱片,但我确信这是我此次唱片封面鉴赏之旅的完美开始。
《白碟》的故事——一切都崭新而充满张力,淡定却带着某种较劲般的张扬,这正是我爱的那种感觉,摇滚乐的叫嚣不安被一层看似淡漠的薄膜包裹捆绑,带着某种窒息前的绝望 一九六八年出版的《白碟》(The White Album)是Beatles的第九张录音室专辑流行音乐的唱片封套设计,在六十年代仍是十分青涩的一门艺术,而Beatles成了全世界最有本钱玩这种试验的乐团,他们是人类史上最受欢迎的流行音乐俎合,不管录什么做什么,都保证能为唱片公司带来上亿英镑的全球收益Beatles以其市场魅力,几乎是在预算无上限的情况下做专辑,也更有能力和唱片公司的创意执刑部门争取更大胆、更复杂的设计条件《白碟》的设计,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它结合了流行乐坛的至尊天王Beatles和倍受景仰的波普艺术大师Richard HamiItonHamilton用现代艺术的手法设计唱片封面,大胆而细致,使唱片封套俨然成为全新的艺术创造领域最初,Hamilton担心纯白太单调,曾一度考虑过印一圈咖啡渍在封面上,或者用一颗青苹果刮过白色的封面纸张,留下淡淡的痕迹和几粒苹果籽但这些和食物相关的概念后来都被打消了,全白的魅力毕竟无法取代。
于是唱片史上不可能更简约的封面诞生了:雪白的封面上,只有小小的The BEATLES的字样浮凸出;来,右下角是一列流水号码,每张唱片都有属于自己的编号——这是Hamilton用“限量版”概念开的玩笑,做一个有五百万张的“限量版”!多年后,当初被Hamilton视为玩笑的“限量版”概念却有了不凡的身价,现在拍卖市场上品相尚佳的《白碟》英国单声道(mono)初版,流水号码在0000500以内的动辄要价上千英镑,0000050以下的更不得了,有钱都未必买得到据《英国唱片收藏指南》所载,凡流水号码低于0000010的《白碟》,不论版本,市值大约一万八千英镑,身价之高,恐怕连Hamilton更专长的波普拼贴作品都望尘莫及买了《白碟》的乐迷,同时也拥有了一份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据统计,《白碟》仅在英美两地即已累计售出超过两千三百万张,是史上最成功的双专辑 这是流行文化史上革命性的一刻:在嘈杂激昂的一九六八年,流行乐坛和现代艺术的巅峰人物合作了一出精彩的设计方案,以致于今目的我们回首这个辉煌片段的时刻,已很难分清是音乐征服了人们,还是“白碟”的设计使其格外的低调却如此的令人难以忘记 在细致的讲述了“白碟”的神话之后,我忽然觉得有点尴尬,不知道如何从装饰元素的功能上来全面地分析它的美学意义,但我却知道,一切仍在计划之中。
白碟”让我想说的一切都更简单直接了——当封面设计完美地融入音乐中,它就蜕变为一个崭新的存在,它不再单单是提供演唱者讯息、唱片风格、音乐暗示、甚至收藏的功能的载体,它有了新的生命,我称其为“嫁衣”,因为它承载着待嫁处子面对爱乐人时暖昧的抗拒与摩擦,透过着羞涩的嫁衣,收藏者和被收藏的音乐期待着最富激情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顾盼,外国现代设计艺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2]郝舫,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江苏人民出版社,第二版,2004 [3]李宏杰,摇滚圣经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