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版PKPM参数的介绍.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折***
  • 文档编号:291085713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7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版PKPM参数的介绍 2022版PKPM布局计算参数的介绍 1.风荷载 1)、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高规4.2.2条规定,对风荷载对比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根本风压的1.1倍采用 高规4.2.8条规定,横风向振动作用明显的高层建筑,应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 留神:当布局高宽对比大,布局顶点风速大于临界风速时,可能引起较明显的布局横风向振动,甚至展现横风向振动效应大于顺风向作用效应的处境布局横风向振动问题对比繁杂,与布局的外形、刚度和风速都有确定关系;一般处境下,高度超过200m的或自振周期超过5s的高层建筑,宜通过风洞试验研究确定横风向振动的影响 2)、舒适度: 高规3.7.6条规定,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布局应得志风振舒适度要求,风荷载作用下布局的阻尼比为5%;用于舒适度验算的布局阻尼比为2%;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为0.5KN/m2 留神:与风荷载有关的两个阻尼比,一个用于计算风荷载,一个用于舒适度验算;计算风荷载,钢布局阻尼比取1%,有填充墙的钢布局取2%,混凝土和砌体布局取5%;验算舒适度,混凝土布局取2%,混合布局根据房屋高度和布局类型取1%~2%;舒适度验算布局参看文件WMASS.OUT,给出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

      2.地震作用 1)、“规定水平力”确实定方式: 抗震模范3.4.3条和高规3.4.5条,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抗震模范6.1.3条和高规8.1.3条,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布局,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片面所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布局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布局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的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一致注: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 留神:规定水平力主要用于计算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比和倾覆力矩(包括框架、短肢墙、框支框架和一般剪力墙的倾覆力矩)统计 2)、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1 抗震模范5.1.1-3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布局,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高规4.3.2条规定,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平匀的布局,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处境,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考虑双向地震时,构件配筋平均增大5~8% 留神: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在X和Y方向地震作用的回响分别为SX和SY,那么 2+ 0.85S S? S2+ 0.85S 2; Sx? Sxyyyx 2 考虑双向地震时,构件配筋平均增大5%~8%。

      3)、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抗震模范5.1.1条规定,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布局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规10.5.2条规定,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布局的连接体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高规4.3.2条规定,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布局,7度(0.15g)、8度抗震设计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高规4.3.14条规定,跨度大于24m的楼盖布局、跨度大于12m的转换布局和连体布局,悬挑长度大于5m的悬挑布局,布局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宜采用时程分析方法或振型分解回响谱方法举行计算 抗震模范5.3.1—5.3.4条规定了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可采用简化方法或振型分解回响谱法 抗震模范5.4.3条,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布局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用1.0 4)、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抗震模范5.1.6条规定,6度时不规矩建筑、建立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布局,应举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留神:不计算地震作用6度以下(6度不规矩和Ⅳ类场地高层除外);计算水平地震作用7~8度地区(7度半长悬臂大跨度高层除外);计算水平和模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计算水平和回响谱方法竖向地震(长悬臂大跨度计算精度高);其中 9度地区 高层建筑; 8度地区 以下高层建筑: 2 楼盖>24米,连体布局>12米,转换布局>8米,悬挑梁>5米,悬挑板>2米。

      5)、偶然偏心: 高规3.3.3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ei=±0.05Li 程序中考虑了四种偏心方式:X向地震:沿Y轴正向偏移5%,沿Y轴负向偏移5%;沿X轴正向偏移5%,沿X轴负向偏移5% 6)、明显不对称布局: 抗震模范5.1.1-3条说明:不对称不平匀的布局是“不规矩布局”一种,同一建筑单元同一平面内质量、刚度分布不对称,或虽在本层平面内对称,但沿高度分布不对称的布局,需考虑扭转影响的布局,具有明显的不规矩性 不规矩布局的判定建议: 位移比1.2为规矩布局;1.2位移比<1.35为不规矩布局(B级1.3);1.35位移比1.5为更加不规矩布局(B级1.4);位移比1.5为严重不规矩布局(不允许) 留神: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位移比 3.地震作用调整 1)、斜交抗侧立构件: 抗震模范5.1.1-2条规定,有斜交抗侧立构件的布局,当相交角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立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高规3.3.2条规定,有斜交抗侧立构件的布局,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立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程序允许输入最多5组地震方向,附加地震数可在0~5之间取值,并填入相应角度,逆时针方向为正 2)、0.2V0调整: 抗震模范6.2.13-1条和高规8.1.4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根本平匀的框架-剪力墙布局和框架-核芯筒布局,任一层框架片面承受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布局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剪力墙布局、框架-核芯筒布局极短的框架片面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3 留神:这是对框剪和框筒布局多道设防的要求;程序按模范要求举行0.2V0(钢布局0.25V0)调整,需要指定调整的楼层分段数和楼层范围;不是全楼全体的梁都需要0.2V0调整,而是与框架柱连接的梁端要0.2V0调整,其他梁不用调 4.设计内力调整 1)、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托墙梁”不同于模范中的“转换梁”,仅指转换梁与剪力墙直接连接共同工作的梁段,不包含剪力墙洞口下的梁段 对梁上托剪力墙的处境,剪力墙的下边缘应与转换梁的上外观变形协调;但计算模型的处境是,剪力墙的下边缘与转换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失去本应存在的变形协调性与实际处境相比,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

      为了再现真实的刚度,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00左右,会使转换层邻近构件超筋的处境缓解为保证设计的冗余度,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宜取值太大通常应在计算结果不梦想时,梁刚度逐步放大,见好就收 留神:程序自动探寻框支转换布局中的托墙梁;洞口将梁分为三段,上部有剪力墙的为托墙梁;“框支柱调整上限”由用户设定,缺省值为5 2)、梁刚度放大系数: 混凝土模范5.2.4条的表5.2.4规定,梁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b′f可按表5.2.4所列处境中的最小值取用;也可采用梁刚度增大系数法近似考虑,刚度增大系数应根据梁有效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相比较例确定 梁刚度放大有两种方式:按新混凝土模范5.2.4条自动放大;用户统一输入全楼“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留神:在“特殊构件”中修改梁的刚度放大系数 3)、新旧软件对约束边缘构件设置的比较: 旧版软件: 程序自动判断布局底部加强部位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分塔指定;约束边缘构件楼层一律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新版软件: 自动判断底部加强部位和加强层及上下层;可分塔交互指定;案轴压比限值判断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即执行高规7.2.14条的规定,按轴压比限值判断边缘构件属性。

      5.布局整体性能操纵 1)、位移比、位移角: 4 抗震模范5.5.1条和高规4.6.3条规定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 高规4.3.5条规定,布局平面布置应裁减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3.4.5条,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3.7.3条规定的限值的0.4倍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留神:位移比是反映布局抗扭特性和规矩性的重要指标,计算位移比应按模范规定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位移比计算应考虑偶然偏心影响;位移角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2)、周期折减系数: 高规3.3.16条规定,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布局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高规3.3.17条规定,折减系数取值: 框架布局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布局可取0.7~0.8;框架—核芯筒布局可取0.8~0.9;剪力墙布局可取0.8~1.0。

      对于其他布局体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可根据工程处境确定周期折减系数 留神:以上折减系数是按实心粘土砖墙体确定的,如采用轻质砌体或柔性连接的填充墙,折减系数应作调整;对于自振周期小于特征周期的布局,由于其位于振型分解回响谱曲线的平台段,周期折减有可能对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3〉、周期比调整: 调整原那么一:增大布局周边刚度 包括增大周边柱、剪力墙的截面或数量;增大周边梁的高度、楼板的厚度;在楼板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加强转角窗周边构件的强度;减小周边剪力墙洞口 调整原那么二:减小布局中心刚度 包括给布局中部剪力墙开洞;在中心核芯筒开布局洞再填充 4〉、层刚度比操纵: 高规3.5.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对框架布局,楼层与上部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γ1不宜小于0.7;与上部相邻三层侧向刚度比的平均值不宜小于0.8;对框架—剪力墙和板柱— 5 剪力墙布局、剪力墙布局、框架—核芯筒布局、筒中筒布局,楼层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比γ2不宜小于0.9;楼层层高大于相邻上部楼层层高的1.5倍时,不应小于1.1;底部嵌固层不应小于1.5 5)、层刚度比计算: 高规3.5.2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比计算修改为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侧向刚度比均采用地震力比地震层间位移比值的算法。

      留神:新版软件仅供给“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选项;软件同时采用“剪切刚度”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的算法计算,并以后者判断薄弱层;对1、2层转换布局软件按“剪切刚度”计算刚度比,对3层以上转换布局软件按“剪弯刚度”计算刚度比 6)、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抗震模范3.4.4-2条规定,平面规矩而竖向不规矩建筑布局,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布局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高规4.4.3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