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干线八横八纵.doc
9页汤博阳:"八纵八横"干线网筑起中国通信业的脊梁2008年12月03日10:47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数字通信世界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汤博阳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当我们回顾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检阅通信建设成果的时候,“八纵八横”光缆干线网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它的建成不但彻底改变了我国长途通信的落后局面,而且为我国通信迈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光缆干线网的特征 (1)建设时间长八纵八横”光缆干线网是由48个工程组成的,始于1986年的宁-汉光缆工程,终于2000年10月建成的广昆成光缆工程,历时15年,累计投资约170亿元人民币 (2)规模庞大,覆盖全国全国所有的省会级的城市全部被覆盖,其中除拉萨只有一个出口之外,其他的省会级城市都有两个以上的路由对外连通除了主干光缆外,还敷设了配套的支线光缆、连接光缆,长度总计约8万公里之多,使得这个网可以迂回沟通,灵活调度,具有很强的可靠性 (3)技术先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光缆技术在世界上刚刚成熟,我们通过努力,引进了单模长波长光纤光缆,安装了140Mb/s的准同步系列(PDH)光传输设备;九十年代初当数字同步系列(SDH)技术成熟后,引进了数字同步系列(SDH)传输设备;九十年代末又引进了波分复用(WDM)传输设备,一直保持与世界同步的技术水平。
(4)项目归属国家级八纵八横”的48个项目,基本都是由国家计委批准、邮电部组织实施的当兰西拉光缆竣工时,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以志纪念 (5)机线合一,可运营,经济效益显著敷设的光缆中光纤的芯数从12芯至48芯不等初期设备安装三至五个系统,其中既考虑了干线传输的需要,也考虑了区期通信的需要工程一旦完工,就立即开通电路、投入使用,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6)配置齐全,可维护配套建设了维护用的巡房、段房,配备了维护用的机具、仪表、车辆,储备了维护用的光缆、机盘,使得工程一旦投产就处于可监视、可控制、可维护的状态中 二、光缆干线网的组成 面对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来审视光缆一级干线网从北到南的光缆干线为“纵”,从东到西的光缆干线为“横”,这就是“八纵八横”干线网它们纵横交错,经纬互织,组成了一个围棋盘似的矩阵,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一级干线传输网络此外,还有一些不规则的短段的光缆,在网中起着迂回、沟通、备用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网络显得更加灵活、更加完善 1.八条纵向光缆干线 第一纵:牡丹江—上海—广州,线路全长5241公里 第二纵:齐齐哈尔—北京—三亚,线路全长5584公里。
第三纵:呼和浩特—太原—北海,线路全长3969公里 第四纵:哈尔滨—天津—上海,线路全长3207公里 第五纵:北京—九江—广州,线路全长3147公里 第六纵:呼和浩特—西安—昆明,线路全长3944公里 第七纵:兰州—西宁—拉萨,线路全长2754公里 第八纵:兰州—贵阳—南宁,线路全长3228公里 2.八条横向光缆干线 第一横:天津—呼和浩特—兰州,线路全长2218公里 第二横:青岛—石家庄—银川,线路全长2214公里 第三横:上海—南京—西安,线路全长1969公里 第四横:连云港—乌鲁木齐—伊宁,线路全长5056公里 第五横: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线路全长3213公里 第六横:杭州—长沙—成都,线路全长3499公里 第七横:上海—广州—昆明,线路全长4788公里 第八横:广州—南宁—昆明,线路全长1860公里 3.没有列入“八纵八横”的其它光缆: (1)与干线配套的支线光缆为了把干线没有经过,但是业务量较大的城市纳入干线网,于是敷设了一些支线光缆如:沈阳至大连、惠州至深圳、九江至南昌、楚雄至大理、天峻至德令哈等 (2)各业务量较大的相邻城市间的连接光缆。
为了解决部分相邻城市间的通信,同时也使各于线之间相互联通,便于灵活调度,迂回备用,又敷设了短段的连接光缆,如:沪宁杭三点间的环状网,西成渝三点的连接线,北京的外环线,牡丹江、哈尔滨至齐齐哈尔的连接线,延吉、长春至白城的连接线,兰州经永登至西宁的连接线,龙岩与厦门、南平与福州、温州与丽水之间的连接线 (3)因为位置和走向特殊需要干线光缆这类光缆如:格尔木至乌鲁木齐光缆、北海至海口光缆、京太西光缆、西安至武汉光缆,由于走向特殊,不是横平竖直的,就没有划入“八纵八横”,但是在网上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4)架空光缆建设初期,为了解决通信的紧急需要,敷设了一批架空光缆,如:京汉广、长沙至南宁、成都至昆明、广州至南宁后来沿同路由都重新敷设了直埋光缆因此,这部分架空光缆就没有列入“八纵八横”干线网 以上没有列入“八纵八横” 的光缆共有23000公里综合起来,列入“八纵八横”的光缆长度大约56000公里,没有列入“八纵八横”的光缆长度大约23000公里,总计在79000公里 三、光缆干线网的建设 不了解“八纵八横”干线网建设的人,都会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是先规划好了一个“八纵八横”干线网架构,然后一条一条地按规划建设,事实不是这样。
在建设的初期,没有一个全网的概念,仅仅是为了解决重点城市的通信紧张问题,两点一线地敷设光缆,当建设成果积累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才产生了如何补充完善这个网的想法,才构思出“八纵八横”光缆网的蓝图 1.第一阶段:技术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从1986年至1990年,这五年是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光缆通信技术的时期这五年只搞了一个工程就是宁汉光缆工程搞这个工程的初衷是为了连通京沪杭和京汉广两个中同轴电缆工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建设了京沪杭、京汉广两条中同轴电缆,每条电缆可以开通两个1800路的载波系统,在当时提高了京、沪、杭、汉、广之间的长途通信能力为了提高两条干线的可靠性,决定在南京、武汉之间建一条电缆,把二者联接起来后来由于光通信技术的出现,决定把中同轴电缆改为光缆,为了解决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之间的连接,特意在武汉和南京配置了大量的数模转换设备(T-MUX) 然而这个工程的收获并不在于实现了两条中间轴电缆的沟通,而是在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光通信技术上在不到1000公里的线路上,先后引进了荷兰NKF、日本住友、美国西康及比瑞利四家的光缆,安装了日本NEC、荷兰APT、德国PKI三家的光传输设备。
派出了近100名技术人员到国外参加培训通过分析、对比,技术人员了解了各厂家设备的性能、特点部属的设计院、施工单位利用这个机会和国外的督导人员一起设计、安装、调测,全面掌握了光通信技术在五年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大胆创新,优化设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比如:在南昌-九江的建设中,严格按照每40公里设一个中继站,因此不少的中继站设在野外,只好在野外盖房设站为了解决供电问题,就要在光缆中附加铜线,既加大了成本,又不利于防雷、防强电后来,我们大胆地把站距放宽到25至70公里之间这么大的伸缩范围之内,总可以找到邮电局所这样就能把中继器放入局站中,解决了中继器的供电问题,去掉了光缆中的铜线,不但节约了成本,也有利于光缆对强电的防护再如,在设备配置上,一开始都要配到PCM30路设备,后来由于程控交换机的普及,就不再配PCM设备,直接从2M口引到配线架,节约了投资,也节约了机房面积 总之,宁汉光缆这五年,学习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设计、施工队伍;同时编制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出版了招标技术规范书的蓝本,为后来的大规模光缆建设打下了基础 2.第二阶段:应急建设的阶段 这一阶段由1991年到1995年,这时还没有网的概念,只是哪里通信告急,就在哪里紧急建设,迅速开通。
(1)敷设南沿海光缆 为了缓解长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的通信紧张状态,决定建设上海到广州的南方沿海光缆工程,切成沪闽、榕穗两个工程实施,88天就完成了敷设任务,13个月就开通了业务与此衔接,又建设了沪宁和京津济宁光缆,解决了北京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各城市的长途通信问题 (2)敷设京汉广光缆 先后敷设了架空、直埋两条光缆,解决了这一条贯穿祖国南北的中轴线不但保障了沿线六省市的长途通信,而且为通往西南、西北的电路进京打下了基础 (3)打通东三省 先在东北三省敷设了北京经沈阳、长春到哈尔滨的京沈哈光缆,北京经承德、阜新、白城到齐齐哈尔的京承阜白齐光缆两条干线,又敷设了沈阳到阜新、长春到白城、齐齐哈尔到哈尔滨三条连接线,在东北平原构建了三横两竖的梯子型网络,同时又敷设了沈阳到大连的一条支线不但解决了东北各城市之间的通信问题,而且彻底解决了东北电路两路进关的问题 (4)沟通大西南 跨秦岭,越巴山,敷设了郑州-西安-成都的光缆,把成都与郑州沟通从成都传来的信息再经过京汉广光缆北上首都,南下广州,融入全国的信息网中同时,又敷设了南宁至昆明,昆明至成都的光缆,把整个西南的信息与全国沟通 。
(5)架设欧亚大陆桥 以郑州到西安的光缆为依托,向东敷设了郑州-徐州、徐州-连云港光缆,往西敷设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伊宁的光缆,构成了一座长达5100公里的欧亚大陆桥不但解决了我国西北边陲与内地的通信,而且,为亚洲至欧洲的国际电路提供了最短的路由 (6)东西贯通 敷设穿越张北坝上、内蒙古草原、河套地区的京呼银兰光缆和穿越浙、闽、赣、湘、黔、渝、川七省市的福杭贵成光缆,把我国东西方向的信息贯通 到了“八五”末期,我国共敷设了23条,3.7公里的干线光缆工程,除了拉萨之外的省会城市全部纳入了国家干线光缆网,一级干线所经过的679个县以上城市都开口,上下电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数字传输网,缓解了长途通信的紧张状态老百姓反映的打难的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 这时,干线网中已经出现了两条超长的纵向干线和四条超长的横向干线,这为我们后来构建“八纵八横”干线光缆网提供了思维上的雏形和物质上的基础 3.第三阶段:合理组网阶段 这一阶段从1996年至2000年通过对已经建成的光缆网进行延伸、加密、沟通、连接,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经纬互织的干线网根据我国城市的布局,信息的流向,确定了“八纵八横”的格局。
(1)纵向补齐 包括:敷设大连经牡丹江至哈尔滨(又名:北延边)光缆、上海到大连(又名:北沿海)光缆,形成一条牡丹江-上海-广州的纵向光缆干线;京九广光缆,它不但解决了香港回归庆典的转播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条由首都穿越大别山、赣南革命老区到深圳经济特区的纵向光缆干线;呼和浩特到北海光缆,这条光缆干线大部分与焦枝柳铁路平行,是一条通过隐蔽山区的通信干线,是京汉广光缆的战略备用路由;兰西拉光缆,这条光缆干线与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输由管线平行,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三条生命线之一;呼西光缆,构成了跨内蒙古、陕西、四川、云南的南北纵向通道;兰成光缆,与原有的福杭贵成、南贵昆光缆衔接构成了跨甘肃、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的南北纵向通道加上“八五”期间已形成两条纵向干线,形成总共八条的纵向光缆干线 (2)横向补齐 包括敷设济青、济石太银光缆,二者衔接形成了我国中部从青岛穿越山东半岛、华北平原、陕北高原到宁夏首府银川的横向干线;西安到合肥光缆和武汉-上海(又名:北沿江)光缆,形成西安经南阳、潢川、合肥到上海的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