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化学总复习九.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zsz****01
  • 文档编号:195883844
  • 上传时间:2021-09-1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1M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化学总复习九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选择 1.工业上除去电石渣浆(含 CaO)上清液中的 S 2- ,并制取石膏 (CaSO4 2H2O)的常用流 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n(OH) 2、MnO3 2- 在过程 、中均起催化剂作用 B. 过程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H)2+ O2+ 4OH-= 2MnO3 2- + 4H2O C. 将10 L上清液中的 S2- 转化为 SO4 2- (S2-浓度为 480 mg L-1),理论上共需要 0.03 mol 的O2 D. 常温下, 56 g CaO溶于水配成 1 L溶液,溶液中Ca2+的数目为 6.02 10 23 个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无机反应流程分析,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电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 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 催化剂在反应中参加又生成,由图可知,过程 、中,起催化剂作用的物质是 Mn(OH)2,故 A 错误; B.由流程可知过程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H)2+ O2+ 4OH - = 2MnO3 2- + 4H2O,故 B正确; C.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知,存在S2- SO4 2- 8e-2O2,将 10L 上清液中的 S2-转 化为 SO 4 2- (S2- 浓度为 480mg/L) , 理论上共需要 O2的物质的量为 ?10L 480mg/L 10 -3 mg/g? 32g/mol ? 2 = 0.3mol ,故 C 错误; D. 常温下, 56 g CaO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后, 生成溶 液中 Ca2+的数目小于 6.02 10 23个,故 D 错误。

      故选 B 第 2 页,共 19 页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在沉淀池中应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 在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通入氨气,搅拌,经冷却结晶后可得氯化 铵晶体 C. 循环 中 X 是二氧化碳 D. 该反应原理:NH3+ CO2+ H2O = HCO3 - + NH4 +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的原理,为高频考点,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物 质性质、制取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注意通入氨气和二氧化 碳先后顺序,题目难度中等解答】 A.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应该先通氨气有利于吸收二氧 化碳,故A 正确; B.母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氯化钠粉末,氯化钠电离产生氯离子,通 入的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氯离子、铵根离子浓度增 大有利于析出氯化铵,故B 正确; C.循环 是将煅烧碳酸氢钠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返回沉淀池,所以X 是CO2,故 C 正确; D. 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NH3+ H2O + CO2+ NaCl = NH4Cl + NaHCO3 ,故 D 错误。

      故选 D 3.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 Cu2Te)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已知 TeO2 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浸出”时为使碲元素沉淀充分,应加入过量的硫酸 B.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C. 判断粗碲洗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 生成 D. “还原”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SO?3 2- + Te4+ 4OH - = Te +2SO?4 2- + 2H2O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流程,弄清流程中每一步的目的、化学反应原理、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操 作的判断是解本题关键,涉及计算要注意得失电子守恒的运用 【解答】 A.由题中信息可知, TeO2微溶于水, 易溶于强酸和强碱,是两性氧化物 Cu2Te与硫酸、 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TeO2,硫酸若过量,会导致TeO2的溶解,造成原料的利用率 降低,故A 错误;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故B 错误; C.通过过滤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获得粗碲,粗碲表面附着液中含有SO? 4 2- ,取少量最后 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洗涤干净,故C 正确; D. Na2SO3加入 Te(SO4)2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固态碲,同时生成 Na2SO4,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是 2SO? 3 2- + Te4+ 2H2O = Te +2SO?4 2- + 4H +,故 D 错误。

      故选 C 4.钼酸铵 (NH4)2Mo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催化剂,有多种生产工艺,其中全湿法生 产工艺的金属回收率最高,可达 90以上,由镍钼共生矿 (主要成分为 MoS2、NiS、 FeS2)生产钼酸铵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钼酸铵中Mo 的化合价为 +6 价 B. “浸出”时,生成钼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MoS2+ 9ClO-+ 6OH - = MoO4 2- + 9Cl-+ 2SO4 2- + 3H2O C. “操作 ”为蒸发结晶 D. 钼酸铵晶体干燥时,若干燥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会分解产生杂质MoO3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钼酸铵的制备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操作和铵盐的性质,难度一般 【解答】 A. 由钼酸铵的化学式(NH4)2MoO4可知,钼酸铵中 Mo 的化合价为 +6 价,故 A 正确; B.“浸出”时,生成钼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 B 正确; 第 4 页,共 19 页 C.钼酸铵 (NH 4)2MoO4为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操作 ”为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C 错误; D. 钼酸铵不稳定,受热分解时发生反应,产生氨气、水和MoO3,故 D 正确。

      故选 C 5.Li2TiO3是制备电池材料的中间体 以某含锂矿石 ( 主要成分为 Li2CO3, 含少量 Al2O3、 SiO2、MgO 杂质 )为原料,制备 Li2TiO3的流程如下已知: Ksp(Li 2CO3) = 8.15 10 -4 ,Ksp(MgCO3) = 6.82 10 -6 ,KspAl(OH) 3 = 1.0 10 -30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 ”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B. “净化”时, Na2CO3固体需过量 C. “净化”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 Al 3+ 和Mg 2+ D. “转化”过程中制备Li2TiO3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无机工艺流程,较为基础,难度不大 【解答】 A. 向锂矿石中加入稀硫酸后只有二氧化硫不与酸反应,所以滤渣I 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 硅,其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故A 正确; B.加入碳酸钠是为了除去镁离子和铝离子,若加的碳酸钠过量锂离子也会生成沉淀,故 B 错误; C.“净化”的目的是除去“滤液I”中的 Al 3+ 和Mg 2+ ,生成 MgCO3、Al(OH) 3沉淀, 故 C 正确; D. 转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并没有变化,所以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 正确。

      故选 B 6.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 Cu2Te)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已知 TeO2 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浸出”时为使碲元素沉淀充分,应加入过量的硫酸 B.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C. 判断粗碲洗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 生成 D. “还原”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SO? 3 2- + Te4+ 4OH - = Te +2SO?4 2- + 2H2O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流程,弄清流程中每一步的目的、化学反应原理、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操 作的判断是解本题关键,涉及计算要注意得失电子守恒的运用 【解答】 A. 由题中信息可知, TeO2微溶于水, 易溶于强酸和强碱, 是两性氧化物 Cu2Te与硫酸、 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TeO2,硫酸若过量,会导致TeO2的溶解,造成原料的利用率 降低,故A 错误;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故B 错误; C.通过过滤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获得粗碲,粗碲表面附着液中含有SO? 4 2- ,取少量最后 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洗涤干净,故C 正确; D. Na2SO3加入 Te(SO4)2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固态碲,同时生成 Na2SO4,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是 2SO? 3 2- + Te4+ 2H2O = Te +2SO?4 2- + 4H + ,故 D错误。

      故选 C 7.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疾药,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 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热稳定性 差已知:乙醚沸点为35 提取青蒿素的主要工艺为: 下列有关此工艺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浸取率 B. 操作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C. 操作 是蒸馏,利用了乙醚与青蒿素的沸点相差较大 D. 操作 的主要过程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答案】 D 第 6 页,共 19 页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流程,难度一般, 解题的关键是对流程的解读和对基础 知识的灵活运用 【解答】 A. 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浸取率,故A 正确 ; B.操作 为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B 正确 ; C.操作 是蒸馏,利用了乙醚与青蒿素的沸点相差较大,故C 正确; D.由题意可知,青蒿素在水中几乎不溶,因此操作 不能加水溶解,故 D错误 故选 D 8.钼酸铵 (NH 4)2Mo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催化剂,有多种生产工艺,其中全湿法生 产工艺的金属回收率最高,可达 90% 以上,由镍钼共生矿(主要成分为 MoS2、NiS、 FeS 2)生产钼酸铵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钼酸铵中Mo 的化合价为 +6 价 B. “浸出”时,生成钼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MoS2+ 9ClO-+ 6OH - = MoO4 2- + 9Cl-+ 2SO4 2- + 3H2O C. “操作 ”为蒸发结晶 D. 铝酸铵晶体干燥时,若干燥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会分解产生杂质MoO3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钼酸铵的制备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操作和铵盐的性质,难度一般 【解答】 A. 由钼酸铵的化学式(NH4)2MoO4可知,钼酸铵中 Mo 的化合价为 +6 价,故 A 正确; B.“浸出”时,生成钼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 B 正确; C.钼酸铵 (NH 4)2MoO4为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操作 ”为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C 错误; D. 钼酸铵不稳定, 受热分解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氨气、 水和 MoO3,故 D 正确 故选 C 9.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 主要成分为 MnO2,含少 量 Fe、Al 、Mg 等杂质元素 )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实验过程如下:其中除杂过程包括: 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X,调节浸出液的pH 为3.5 5.5; 再加入一定量的 软锰矿和双氧水,过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常温下 KspMg(OH) 2 = 1.8 10-11 , K spAl(OH)3 = 3.0 10 -34 ,K spFe(OH)3 = 4.0 10 -38 A. 试剂 X 可以是 MnO、MnO2、MnCO3等物质 B. 浸出时加入植物粉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 C. 除杂过程中调节浸出液的pH 为3.5 5.5可完全除去Fe、Al、Mg 等杂质 D.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