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太极拳之---整劲的发放方法.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9964234
  • 上传时间:2018-05-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3.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日志日志上一篇:八卦掌总歌决下一篇:太极推手 24 字要诀|返回日志列表[ [转转] ] 太极拳之太极拳之------整劲的发放方法整劲的发放方法 [ [图片图片] ] 分享 复制地址 ..赞赞取消赞转载自 /tp*恨天低* 2010 年 04 月 12 日 08:50 阅读(0) 评论(0) 分类:武术 摘要 权限: 公开 字体:小▼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编辑太极拳之太极拳之------整劲的发放方法整劲的发放方法作为内家拳的形意、太极、八卦,都主张发整劲这在三种拳的拳谱中都能体现出来,形意拳谱中的“腰挺则四梢一统”,太极拳谱中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八卦掌谱中的“眼到,手到,腰腿到”都是说整劲的所谓整劲,就是发力时,手、脚、身一处动,处处都动,不是只动手臂的局部发力整劲怎么发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一、以腰为主宰,由腰到胯、到膝、到足由腰到脊、到肩、到肘、到手的发劲方法这种发劲方法,主要靠身体的姿势来完成内家拳的姿势要求基本一致,大致是含胸、拔背、沉肩(松肩)、坠肘、坐腕、收臀、提裆、吊顶等。

      其中关键是腰,主张“主宰于腰”,“腰为纛”发力时,腰部要向后挺腰的自然生理状态是向前弯曲的,腰一挺,则由曲变直,曲短直长,其劲力则向上下延伸向上一股,沿脊柱上行,催动脊背上拔,这就是“拔背”杨澄甫说“能含胸自然能拔背”,其实反过来也对,能拔背自然能含胸力再由脊背达于两膊,主要是肩、肘、腕,通过沉肩、坠肘、坐腕、舒掌,使力量达于掌指(或掌心)其中沉肩、坠肘非常重要,拳谱云:“身力到手,肩之所为”,“肩垂则气力到肘,肘垂则气力到手”这里重点说一下“含胸拔背”的练法和标准《太极拳表解》中说:“含胸,胸略内含拔背,使气贴于背含胸的方法:主要力源是挺腰,命门穴后凸,配合两肩胛骨和双臂向前外展送形意拳的说法是:“两肩要扣”,这样自然会出现胸向内收的姿态至于“含胸拔背”多大程度为合适,只说胸略内含,多大为 “略”,书上没有介绍过我根据多年练拳教拳的经验,找出了两条检验的标准,一是按形意拳谱“脊背要圆、气力催身”的要求,检查脊背是否圆了,方法是看脊背正中的一条竖沟是不是没有了圆了,竖沟没有了,就算达到标准了二是用“气”来衡量,《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牵动往来气贴背”《太极拳表解》中说“拔背使气贴于背”,都是以“气贴背”作为标准的。

      怎么检查“气”是否“贴背”了呢?当你深呼吸时,如果挺胸,前胸有紧的感觉,像是有一张纸贴上去了一样;当你含胸拔背时,后背紧,像是有一张纸贴在后背上了,这就是“气贴背”当你不挺不含时,前胸后背的感觉都不明显当你做到“气贴背”时,小腹则有挺实的感觉,这就是“气沉丹田”,能如此则下盘稳固,如挺胸则气拥胸际,下盘不稳,否则,小腹则没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松胸实腹(能含胸拔背,胸就松了)有人说含胸要含成“后边一张弓,前边一个坑”,那就做“过”了,做错了含胸拔背正确了,不仅下盘稳固,而且发力的效果大增,正像杨澄甫所说“能拔背则力由脊发,力大无穷矣”另外,内气由脊柱经过,有益于扩通督脉,贯通小周天再说“沉肩坠肘”,这两项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肘抬则肩必耸,肩沉又促使肘坠肩的动作应当包括三项内容:沉、扣、展沉肩,是肩向下沉,使脊背之力通过肩传递到肘,这就是“肩催肘”肩垂则力催肘前”,沉肩也促使气沉丹田如两肩端起(八反中称之为“寒肩”——人们遇寒冷时,两肩耸起的现象),则气上浮,全身皆不得力,当然发力就不整了肩扣,就是两肩向前外展扣,可使背圆,胸含,辅助使肩的力量到肘形意拳有“肩扣则气力到肘”之说。

      肩开,就是把大臂根部的肱股头和肩胛骨之间的缝隙拉开,起到放长击远的目的拉开后,用手可以摸到肩和臂的连结处有一小沟我的老师萧功卓在肩展开时,开处可放下一个小酒杯沉、扣、展三者同时运作,似乎互相矛盾,不易做到,这就要.求在肩的松柔情况下,慢慢去体悟,绝不能僵所谓“坠肘”,也叫垂肘,坠的方向是既向下同时又向前拳谱云“肘垂则气力到手”但是如果只单纯下坠,没有向前动作的力量,就不能使气力到手腰挺,向下的力量,催动胯部剥向下向前移动,这叫“腰催胯”因为胯和臀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一般不说胯而说臀,叫做收臀、敛臀、垂刊臀,但我认为收、敛并不太确切,这容易让人理解成向前平移,而没有向下的力量,这样就起不到胯催膝引的作用只有臀部既向下又向前才一能催动胯的力量向下,再催动膝,引膝再催动足,这就是“胯催膝,膝催一足”的传动方法腰挺,腰部直了,臀部向下向前收了,原先腰部的横沟就没有了,用手由腰向下摸,臀部和腰部是平的,感觉不到臀部突起挺腰目要贯穿在打拳的全过程,但在发力时,要加大挺腰的力度这时当你手放在一个训练有素的拳家的腰部时,你会有命门穴向外突的感觉当你将两手分别放在其臀部和挨着腰的背部时,你会感到臀部在向下运转,背部则有上拔的动势。

      挺腰、含胸拔背、收臀……几项要领是既制约又相辅相成的,像一台机器上的几个啮合严实的齿轮,一动俱动,一停俱停,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坠胯不仅能达到“胯催膝”的目的,同时也推动了“提裆”,所以拳谱说“提裆要领收臀为高”,反之,臀不收而后突,裆部则会自然下坠下坠则又会影响收臀收臀、提裆又能促使丹田气沉,发力收臀和拔背也是互动的,收臀正确了,含胸也就正确了如果臀不收而后突,必然会挺胸,说句土话,叫做“撅屁股必然挺胸”这几项虽然是互动的齿轮,但“主动轮”是腰,其它为“从动轮”所以说关键在腰,“腰为纛”,“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隙”这种方法多在发寸劲时使用,当挨近敌方时,腰一挺,可骤然发出爆发力这就是“寸劲”说内家拳的发劲方法,离不开气拳谱及前人对气的论述颇多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稍滞”,“劲之气之苗,气者劲之根”等等发力时,气的运行路线和劲力的传递路线基本是一致的,气由田发出至“命门穴”,“命门穴”向后一凸,气则由腰部向上下分开向上,沿督脉上行,经两膊达于大小臂,最后到劳宫穴或指尖向下,经“尾间”,“会阴”,沿腿到达脚心涌泉,然后从原路返回,与向上气合在一起,同时到达手掌。

      这一过程在瞬间即可完成这就是丹田劲力的发放方法气的运用关键是“有气”,“欲求力之足,必先求气之充”得气的方法和身体的姿势密不可分,姿势在气功三要素中叫做调身如含胸拔背、收臀等姿势既是得气的方法,也是用气的方法另一项是放松,用意不用力,在气功叫做“调心”炼气是内家拳主要得力途径方法是打拳、站桩,形意、太极、八卦都有桩法如形意拳的三体式另外八卦掌的“转圈”本身就是行步桩功太极套路的用意不用力,也是在炼气拳谱中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说明了得气的方法和气的功用所以内家拳特别重视“气”,强调“欲求力之足,先求气之充”,“气不充则力不足”,气不足“以之为顾法,则如守者之城池空虚,以之为打法,则如战者之兵马赢弱”气充时还可以达到“用则有,不用则无”,拈手即来,不用想气怎么用和气的运行路线二、虎扑羊式的手足身同进的发力方法形意拳讲究“起手好似虎扑羊”看见过“虎扑羊”吗?虎的后腿一蹬,一跃而起,整个身子扑到羊的身上,靠的是整个身子的前拥力量这种整体的扑劲,形意、八卦、太极都有要求形意拳叫做“打法先上身,手足齐到方为真”,“打人如亲嘴,手到身要拥(太极也有此说)”八卦掌的说法是“腿到手! 腰要到,心真神真力又真,欲动j 时先动根,手快不如半步跟”。

      太{拳以武派最为明显,要求“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这些都是要求击,时手进、足进,身子同时也进,这 j 是一拥而进的整劲靠的是后腿 f 蹬动(消息全凭后腿蹬)蹬劲i 大,整劲越强不像一般打人,只{手臂的伸缩或身体前倾,这样击,的距离短据说郭云深练虎扑“一跃三丈”,这是其一二是在壬进之前,有一个“蓄劲”的过程,Ⅱ做“蓄而后发”,特别是内家拳多三张“后发制人”,“引进落空”在“司 化”时,边化边蓄劲,蓄的方法南“束”(缩);神束、形束、丹田束,杰时力就蓄上了然后一张身去古敌形意拳叫做“束身而起,张身葡落,一束身就要起,一张身就要拜(击)”拳谱云“束展二字一儡亡”有了这一“束”,再一张身(屈身)力量就大多了其三,这种方注可以做到边化边进身击打,进身躺过了敌人击打的力点,保护了自己,又能打人比如敌用右掌击教左脸或用右摆拳击我,一般是先身鬈闪而后再攻,或者是以左臂挑挂,右手同时攻,虽然是边化边打,但对方的攻击力点(手掌或小臂)仍可打在你挑挂的手臂甚至脸或身上如果我们在化的同时,甚至在敌一出手时我就进身,就躲过了敌的力点,即便被打上,也是大臂,力量就小多了再如敌用转身鞭腿(摆莲腿)击我时,当其转身起腿时,我却不躲不退,而是手足身同进,这叫“硬打硬进无遮拦”,既躲过了敌击打的力点,又能后发先至,一拥而进,即便不发力,也可将敌扑倒。

      其四,这种方法速度要快,如果光靠手臂的伸展去击敌,这只是手臂前进的速度如果手足身同进,就是手臂的伸展速度,加上足和身子前进的速度,两速合一,速度当然要快得多速度快,力量当然也就大了拳谱云“未曾动梢先动根,手快不如半步跟”,跟半步,效果极佳还有,腿脚前进时,要进入敌之裆部,这叫“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腿脚一进入对方两腿中间,就如踹了敌营一样,使敌惊慌失措,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当然要注意引进落空后再进,不能硬往敌的“枪口”上撞当然还得有胆量,敢于近身去打,所谓“打人如亲嘴”,进到贴身亲嘴的距离,效果才佳我在太极推手中运用此种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三、衬劲——前手打人后手用劲的发力方法所谓衬劲,就是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和敌人接触,仅作为防守用,作陪衬用之劲虽然防守有时也和敌人接触,但目的不是击人,而截拦或引化敌力,使敌力落空,达到引进落空的目的但防守的另一个目的就少为人知,或很少有人实践了,这就是衬劲加大了击人手的力量,虽然和击人力量相反衬劲的发放方法,是其用力的方向和击敌力量的方向基本相反,即前手向前用力,后手要向后用力(如崩拳)前手向上用力,后手要向下用力(如金鸡独立)前手向右上用力,后手向左下用力(如斜飞式),方向正好相反,依此类推。

      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两个力又不一定正好相反,即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比如,手向正前用力,后手可以斜向后,斜向上、下,甚至左右比如太极拳的搂膝拗步,右手前击时,左手是向左下后搂按在练拳时,这种搂的意念也要加重,不能让左手“空” 了左手意念重了,右手会有一种自然向前伸的感觉,亦会加重手的胀麻感这一点有兴趣的同志不妨一试,自会明白我看过王培生先生一个太极推手的录像,他用搂膝拗步推人,特别强调了后手(搂手)用力,他说只要后手用力,前手不用用力,对方自然会被推出,并且作了表演将人推出后,他说他的前手并没用力,仅靠后手用力,就能将人推出,这一点我做不到但是,后手用力可以加大前手的力量,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后手作为衬劲的但有的情况下,是双手同时进击的,如太极的双撞捶、形意的马形、八卦的猛虎扑食都是双手同时向前用力的,没有后手作衬劲,这时可以用身体作衬劲当双手向前用力时,除做好含胸拔背,腰向后挺外,要使整个身体的上半身在保持尾间中正(忌前俯后仰)的情况下,立体向后位移,同样可以加大双手击人的力量再如双掌一下一上同时向左(掌心也向左)侧击人(如:“小九天”中的“猴顶云”)时,上身要立体向右平移,不能只移胯部,同样可以加大击人手的力量。

      这种衬劲的方向和击人力量的方向相反,是否会削弱击人的力量呢?我认为不仅不会,而且会起到力半功倍的效果,有兴趣的同志不妨一试,一试便知不仅自己能感觉到,旁观者也可看得出总之,靠腰向后的挺劲,虎扑羊的扑劲和前手打人后手用力的衬劲,这三种发劲方法,多数情况下是同时运用的但第一种是主要的,基本的,不用第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如果挺胸突臀,腰不后挺而前塌,比如“双撞捶”,最后发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