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立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知识培训.pdf
7页检验科生物安全学习内容: 1、什么是生物危险 生物危险是指由生物因子形成潜在的危险,当在实验室中处理致病微生物时,或处理基因重组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具有潜在生物危害的新未知基因时,或在处理致病因子的产物时,这些病原体有可能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造成危害当实验室硬件条件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不规范的操作程序,导致实验室致病因子泄漏和逃逸则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2、什么是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3、什么是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研究传染性疾病或微生物时能够避免病原体意外伤害的实验室 4、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 吸球(即吸管)操作吸球是微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器具,用吸球操作时,能导致气溶胶发生,例如由吸管中向外排液,用力过猛则会使液滴飞溅,弹离液体或固体培养基表面,释放出大量微粒;或者,当吸管末端含有物快排尽时,可能产生气泡,尤其是富于蛋白性悬液更易形成气泡,而气泡破裂就成为气溶胶离心沉淀时,沉淀管装量太满,管盖未盖或不严,以及离心操作过操作过程中离心管破裂,都可导致气溶胶散播 5、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 注射器操作时,当抽吸后或者拨出时,注射器针头由于颤动而散发出液体微粒。
用接种针去粘沾液体时,液柱断裂镜检涂片时,液丝断裂 传染性材料倾注出来打开培养皿盖时,盖内壁往往有传染性的凝结水薄膜,因破裂而散播气溶胶 6、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 开安瓿时,如瓿内为液体,则当锉刀锉断瓿颈后,即可能发生气溶胶;如瓿内为干燥的活菌或菌种,特别是用真空熔封的,更易产生溶胶 机械振荡和超声振荡,或者研磨、浸解,拨出研磨柱时,都可形成气溶胶装有液体容器的破损或液体益出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污染器具时,也可能发生大量气溶胶在粗糙的培养基表面涂布菌液时高压灭菌器在灭菌前的排气从玻璃或离心管上拨出棉塞时处理关过受感染动物的笼子各种操作的气溶胶飞散系数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各种传染源集中的地方检验科工作人员除了要与患者直接接触外,还要接触患者的各种标本这些标本蕴含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本身就是传染源,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须要加强自我防护,认真处理医疗废物,避免其成为交叉感染的源头 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 1、加强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意识 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医院感染知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必要时可与医院传染科建立业务交流关系,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职业性接触性感染的发生。
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餐、饮水、会客,个人食品不得存放在实验室冰箱里 2、严格洗手 污染的手是传播病原菌的主要媒介,患者的标本含有大量病原菌,处理标本时应戴手套、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但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洗手要严格按六步法,尽量使用洗手液若用肥皂,应保持肥皂表面干燥以提高杀菌率如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强力致病菌污染时,应加用消毒剂洗泡处理不同类的标本也应洗手,洗手之后才可接、吸烟 3、注意气溶胶的传染 气溶胶由于其分子小,易漂浮在空气中在离心、烧接种环、剧烈震荡或混匀时极易形成带菌的气溶胶而传染给工作人员因此样本的离心工作必须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真空采血管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 30 min 后才能打开细菌室酒精灯火焰上应套一个长管,使酒精灯火焰上方有充足的无菌空间,最好使用焚烧灯 4、科室设施经常消毒 科室的空气、工作台面、墙壁、血库冰箱、孵箱等应定期消毒,清洁不同区域的拖把要分开使用科室最好用免提式,话筒应经常消毒水龙头开关、门把手、电器开关、笔、鼠标、键盘、公共钥匙等接触较多的部位也应定期消毒 建立规范制度,加强器具废物的消毒,避免医院感染隐患 1、建立消毒责任制度,科室内每天进行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也可实行区域负责制,使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并用镊子取棉球,对每位患者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3、采血盘定期消毒 4、加强自动化仪器废物的管理 自动化分析仪产生的检验废弃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应加强消毒管理工作,产生的废液应消毒后倒入下水道 5、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一次性空针使用后用消毒液浸泡再毁形回收患者的体液标本消毒后再倒入下水道,血液及微生物室用的培养基应统一回收处理 6、化验单的消毒 化验单上有细菌,应消毒后发出,且尽可能用电脑打印报告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 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以“我” 、 “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使首尾呼应其注意点: 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 ②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 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 3、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四)记叙的中心与材料 1、记叙的中心: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2、中心的把握: (1) 、内容: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 (2) 、方法: 抓具体材料: 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
抓文章题目 抓开头结尾 抓议论抒情语句 记叙的材料(内容): 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 抓记叙的要素:如: 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 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场面、细节描写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 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①景物特征②景物与人的关系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④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 抓关键性词句 (五)记叙的详略 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一般说来,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 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3、说明: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进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七)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选材剪栽、详略搭配、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 (八)记叙文的语言特征: ①具体生动、形象鲜明 ②合乎语法规律和逻辑顺序,并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反问、疑问等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