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一,教案设计.pdf

20页
  • 卖家[上传人]:xiang****la438
  • 文档编号:246441778
  • 上传时间:2022-01-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9.06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档可编辑修改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一,教案设计单元说明:本单元选编的大自然的语言 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等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你一定会听见的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 学习这一组文章, 可以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大自然的语言 是一篇传统课文, 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奇妙的克隆 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学习这两则短文, 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良好的思维方法生物入侵者 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 这一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学习这篇文章, 不仅能了解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本文档可编辑修改2 你一定会听见的 提醒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声音世界”,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

      学习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以上五篇课文,前四篇都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说明文它们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了作阐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简明准确、 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娴熟运用,也大大增强了说明的效果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设计课时: 22 课时1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本文档可编辑修改3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 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 ?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教学方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2讨论法、点拨法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本文档可编辑修改4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5 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 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 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本文档可编辑修改5 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头筛选信息, 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 教师为学生计时。

      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本文档可编辑修改6 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明确:第一部分( 1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 45 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 610 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 1112 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本文档可编辑修改7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四、精读课文 610 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学生齐读 610 段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明确: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 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本文档可编辑修改8 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五、布置作业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教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什么是智力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 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 2 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 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 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_ 本文档可编辑修改9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 、_ 、_ 。

      4 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 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6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参考答案:1智力2逻辑顺序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4准确性、严密性5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教学步骤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赏读文章第 1、2 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本文档可编辑修改10 (1)学生齐读 1、2 段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 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3)精读 1、2 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生 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生 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生 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本文档可编辑修改11 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生 4: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 如“立春过后,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 惟恐他们误了农事, 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生 5: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4)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学生明确:不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