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学-柑橘害虫.docx
10页柑橘害虫第一节一、食叶的种类1、咀嚼式口器类:柑橘潜叶蛾; 卷叶蛾类(褐带长卷叶蛾、拟小黄卷叶蛾等 ) ;凤蝶类(玉带凤蝶、柑桔凤蝶和达摩凤蝶等 ) ;叶甲类(恶性叶甲与潜叶甲) 2、刺吸式口器类:螨类(柑橘锈螨、柑橘全爪螨、柑橘始叶螨) ;蚧类(吹绵蚧、矢尖蚧、红蜡蚧、黑点蚧、白轮蚧、褐圆蚧、糠片盾蚧等 ) ;粉虱类(黑刺粉虱、柑橘粉虱) 二、危害嫩梢的种类:柑橘瘤螨;蚜虫类(主要有桔蚜、桔二叉蚜、绣线菊蚜 )三、危害枝干的种类:天牛类(橘褐天牛、星天牛和光盾绿天牛) ;吉丁虫类(柑橘爆皮虫与溜皮虫)四、危害花的种类:柑橘花蕾蛆五、危害果实的种类:实蝇类(柑橘大实蝇、蜜柑大实蝇和柑桔小实蝇) ;蚧类第二节 螨类(属蛛形纲、蜱螨亚纲、螨目)叶螨科:柑橘全爪螨(柑桔红叶螨、柑桔红蜘蛛、瘤皮红蜘蛛) ;柑橘始叶螨(柑桔四斑黄蜘蛛,柑桔黄蜘蛛、柑桔黄叶螨)瘿螨科:柑橘锈螨(柑桔锈壁虱、锈蜘蛛 ) ;柑橘瘤螨(柑桔瘤壁虱、芽壁虱、胡椒子等 ) 跗线螨科:侧多食跗线螨柑橘全爪螨、柑桔始叶螨:多食性害虫柑桔锈螨、柑桔瘤螨:寄主植物为柑桔类,寡食性以成螨、若螨、幼螨群集在柑桔叶片、嫩枝或果实上刺吸汁液。
转稍为害:柑橘上的分布常随枝梢的抽发而转移 4 种螨的区别柑橘全爪螨 柑橘始叶螨 柑橘锈螨 柑橘瘤螨寄 主柑桔类外,除还有梨、桃、樱桃、葡萄等 30 科 40 多种 多食性除柑桔类外,还有桃、葡萄、豇豆等多食性仅为柑桔类寡食性为柑桔类,红桔、酸橙受害最重 寡食性形 态成螨:暗红色,椭圆,体背有 26 个瘤状突起,各生刚毛 1 根;卵:略呈扁球型,红色有光泽,顶端有 1 垂直卵柄,柄端有10~12 条散色的附属丝 成螨:橙黄色,椭圆,体背有黑色斑纹 4 块;卵:球形,乳白色——呈黄色——灰白色,卵壳顶端有 1 根较粗的柄 成螨:胡萝卜形,仅两对足,橙黄色,腹部尖且具环纹,背面 28 环,腹面56体长 0.1~0.2 毫米;卵:球形,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黄色,透明 成螨:胡萝卜形,足两对,橙黄色,背、腹面环纹相等(65~70) ;卵:略呈球形,白色透明危 害 症 状被害叶片呈现许多针尖状灰白色小斑点成螨、幼螨和若螨群集于叶背主脉、支脉及叶缘部分为害被害叶片呈现黄色凹斑,常有丝网覆盖,严重时嫩叶变畸形扭曲。
叶片,针尖状失绿斑——叶片变黄——叶缘变红、变褐色;果实,果皮粗糙,呈黑褐色,布满龟裂网状细纹叶片和果呈锈色火烧柑” 为害柑橘春稍幼嫩部分,被害部位组织增生,颗粒状突起,形成胡椒颗粒状的螨瘿.年发生代数,因地 柑桔始叶螨在南方 每年发生多代,四 1 年发生多代世 代而异在年平均气温 15℃地区,1 年发生 12-15 代;18℃地区,1 年可发生 16-17 代;20℃地区, 1 年发生 18-24 代世代重叠1 年约发生 13~20代,世代重叠四川 1 年 20 代川 20 代,世代重叠越冬方式常以卵和成螨在柑桔叶背及枝条裂缝中越冬以卵和雌成螨在树冠内膛中下部叶片的背面越冬以成螨在柑桔腋芽处和因病虫引起的卷叶内或枝条上越冬以成螨在螨瘿内越冬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一年中存在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与柑桔全爪螨相似,春秋两个高峰,只是高峰期比柑桔红蜘蛛提早半月夏季高峰7~10 月为发生盛期,尤以7~8 月为猖獗发生时期,造成严重为害5-6 月繁殖迅速,数天就能完成一个世代一般不为害夏、秋梢生殖方式 大多营两性生殖,也可营孤雌生殖大多营两性生殖,也可营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产卵习性产卵量以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夏季最少。
卵多产在叶片、果实及嫩枝上,但以叶背中脉两侧最多卵多产于叶背中脉、侧脉两侧每头雌成螨平均可产卵10.4-67.5 粒卵散产于叶背及果面凹陷处,叶面较少每头雌螨一生产卵 10~20 粒,多可达 35 粒背(向)光性向光性,成螨在叶片两面均有分布,在树冠外层的虫口密度比内层大背光性,多分布在树冠内部和中下部背光性,喜荫蔽,多集中于树冠的下部、内部叶背、果实下方及背阴处为害转稍危害 有 自己觉得有发 气候:春季高温干旱少雨,是猖獗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夏季高温则对其生存繁殖不利发育和繁殖的适温一般在 20-30℃之间,最适温度为 25℃,30℃以上死亡率急增降雨有冲刷螨体作用,可直接使螨量下降营养:柑桔全爪螨该螨较耐低温,对高温忍受力差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 ℃ ,超过25 ℃螨口数量下降,超过 30 ℃死亡率增加 受风雨和光照的影响较柑橘全爪螨小其他影响同柑橘全爪螨气候:高温干旱有利于此螨的生长繁殖大风雨对该螨有冲刷作用;栽培管理:桔园土壤干旱、栽培管理粗放、树势衰弱者锈螨发生较重;天敌:主要有一种多毛菌和捕食螨(立氏盲走螨) 波尔多液影响:经常使用波尔多液的气候:春稍抽发季节,气温偏高,雨量适中,春稍生长速度快,则受害轻;反之,气温偏低,阴雨连绵或干旱不利春梢生长,则为害较重。
果园管理——经常修剪,发生轻树种生 与 环 境 关 系 喜食嫩梢新叶,在桔树上的分布常随枝梢的抽发而转移春季先在春梢上为害,然后转移到夏梢,再到秋梢为害天敌:主要有捕食螨:德氏钝须螨、尼氏钝须螨;纽氏钝须螨;食螨瓢虫:束管食螨瓢虫、深点食螨瓢虫、云南食螨瓢虫;大草蛉、塔六点蓟马和寄生菌等 桔园,可杀死天敌多毛菌,常诱致柑桔锈螨大发生农业防治加强柑桔园水肥管理;冬季结合整枝修剪,剪除过密枝条和被害枝条及病虫卷叶和虫瘿; 合理布局:在柑桔园种植藿香蓟、油菜、紫花苜蓿、苏麻、豆科植物等,有利于捕食螨等天敌的繁衍和补充食料,提高天敌对害螨的自然控制作用检疫措施 柑桔瘤螨属国内检疫对象,禁止从疫区调运苗木、果实,以免传播扩展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释放钝绥螨等捕食螨;多毛菌是控制柑桔锈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多毛菌发生流行的多雨季节,桔园不宜使用波尔多液等铜素杀菌剂防病另外,还可引入捕食性瓢虫、蓟马、草蛉等天敌,以控制害螨为害施药 时 间掌握在春梢芽长2-3cm,冬卵孵化盛期,螨未上新梢叶片为害时喷第一次药春季发生比柑桔全爪螨约早半个月以上应掌握在春梢芽长 1cm 时喷药防治。
掌握在当 20%的叶片和果实发现有锈螨时,应进行喷药防治掌握在春季越冬成螨离开老虫瘿为害新梢时进行树冠喷药,自新梢萌发至开花为止连续施药2-3 次防 治 指 标平均每叶超过 2头,必须防治日均温 10℃时 1 头/叶,益害比1:70,有虫叶率10%左右;15℃时2 头/叶,益害比1:50,有虫叶率20~30%;20℃时3 头/叶,益害比1:50,有虫叶率30~50%20%叶片和果实有螨,或每个视野平均有螨 2-3 头,立即防治发现叶片、果实上有铁锈粉状物、出现第一个绣果,立即施药化 学 防 治常 用 药 剂胶体硫 400 倍液;机油乳剂 100-200 倍液;5%尼索朗乳油 2000-3000 倍液 ;73%克螨特乳油 2000-3000 倍液;5%卡死克悬浮剂 667-1000 倍液;20%阿波罗悬浮剂1600-2000 倍液;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 3000-4000 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 4000-6000 倍液 第三节 蚧类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种类:绵蚧科的吹绵蚧 ;盾蚧科的矢尖蚧、褐圆蚧和黑点蚧;蜡蚧科的红蜡蚧。
直接危害:介壳虫成虫和若虫在柑桔的叶片、果实、嫩芽、嫩枝或枝干上为害,常引起受害柑桔叶片黄化,提早落叶、落果、抽梢量减少,枯枝增多,致使树势衰弱,影响产量,严重的造成整株枯死间接危害: 虫体排出的“蜜露”常诱致煤烟病柑橘矢尖蚧属同翅目,盾蚧科介壳是识别蚧类的主要依据!3 种蚧类区别矢尖蚧 吹绵蚧 红腊蚧分布 国内柑桔产区普遍发生,西南、华南较多我国除西北、东北、西藏外,全国各省(区)均有发生南方各柑桔产区受害较烈分布于中国的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及北方温室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浙江、四川、福建等危害严重寄主 除危害柑橘、金橘、柚、橙等果树外,还危害桂花、牡丹、芍药、樱花、丁香、山茶、梅花、佛手、九里香、百日红等41 科 150 多种花卉植物寄主植物超过 250 种,除柑桔外,还常见于木麻黄、台湾相思、木豆、由毛豆等护田林木上,观赏植物玫瑰及饮用作物茶树上也有发生除危害茶、柑桔、梨等果树外,常见严重危害的园林花木有枸骨、木莲、白玉兰、紫玉兰、栀子花、桂花、月桂、蔷薇、火棘等 形态特征 雌介壳:长 3.5-4mm,棕褐色至黑褐色箭头形,前端尖细,末端钝圆,状如矢尖,故名矢尖蚧 雌成虫:体长 2.5mm,长形,橙黄色。
雄介壳:狭长,粉白色背面有三条纵隆起,介壳上只有若虫蜕皮一个雄成虫:橙黄色,具前翅 1 对,腹部末端具针状交配器若虫:淡黄色1 龄触角 5 节;2 龄触角及足退化卵:橙黄色,产于母体下雌虫:红褐色,椭圆形背隆起,生黑色短毛,覆白色蜡质物足和触角黑色产卵时腹部附有白色卵囊,上有隆起线 14-16 条雄虫:体长 3mm,橘红色,腹末有 2 个肉质突起,各有 4 根长毛卵:圆形密集于卵囊内若虫:椭圆形或红褐色1 龄若虫的触角、足及体毛均发达腹 部末端有长毛 3 对 雌成虫:椭圆形,背面稍隆起,紫红色,体上覆盖红色厚蜡壳,老熟时深红色,顶部凹陷成脐状,两侧共有 4 条白色蜡带雄成虫:体暗红色,触角淡黄色卵椭圆形,淡紫红色世代 在贵州、四川、江西、湖北和湖南一年发生2~3 代,广东、广西、福建、云南一年 3~4 代吹绵蚧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我国南部一年发生 3~4 代,长江流域 2~3 代,华北 2 代各地 1 年均发生 1 代越冬 以受精雌成虫越冬为多,亦有少数以若虫越冬,树冠中下部是主要越冬场所冬季以老龄若虫和未产卵的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以受精雌虫在寄主 1-2年生枝条上越冬年发生动态 越冬雌成虫于翌年日平均气温达 19℃时开始产卵。
代数-时间-位置:一代-5/下-老叶;二代-7/中-新叶、果实;三代-9/上-叶、果、枝第一代发生于 4~6 月,第二代 7~9 月,9 月以后为第三代一般每年4~6 月份发生数量最多一般于 5 月中旬开始产卵,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期 1-2 天后孵化初孵若从爬行半小时后,陆续在枝梢和叶片上固定下来,尤以当年春稍上虫口最多雌虫多固定在枝上,少数在叶片雄虫多固定于叶柄和叶背沿主脉两侧,固定后 2-3 天开始分泌白色蜡质8 月中旬前后羽化为成虫,10 月份以后进入越冬状态群集于新叶及嫩枝上,多在受阳光的外侧枝梢上寄生,树冠内膛枝叶较少习性 产卵习性 :两性生殖;卵产于母体下,每雌产卵 130~190 粒卵期极短,卵期只有 2-3 小时若虫习性:卵 2-3h 初孵若虫(活泼)1-2h 固定取食 1d 分泌棉絮状蜡质—继续生长,成虫成虫习性:主要孤雌生殖雌成虫喜聚集在主枝阴面或枝叉间,固定取食后终身不再移动卵产于虫体后方分泌的蜡质卵囊之中若虫习性:若虫孵化后在卵囊内经一段时间开始分散活动,多定居于新叶叶背的主脉两侧营半固定生活,仅在每次蜕皮后迁移到另一处再固定下来转移为害:开始多在树冠下部和内层荫蔽处呈星点发生,以后逐渐向上部和外层蔓延。
由内向外,由下向上耐饥能力强发生与环境关系 喜欢为害植株密集、生长茂盛的柑桔温暖湿润有利于矢尖蚧生存,高温干旱使若虫大量死温湿度:温暖高湿是吹绵蚧发生的适宜气候条件通常气温在25~26℃之间,最适合幼年树轻,随树龄增长加重,上部较下部重,当年生枝条重阳光的外侧枝梢上寄生多,树亡荫蔽的桔园或树冠大、不通风透光者,常受害严重大树较幼树重 吹绵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