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知识点细化整理(人民版).doc.docx
9页XX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知识点细化整理(人民版) XX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知识点细化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P64 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 ①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确定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基本政策 ③提出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次全会内容:64-65页 《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此时的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次全会开国大典等教材65页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P6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P66 经过: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②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54年宪法:①内容:a确定国家性质b根本政治制度c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性质:新中国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作用:开创人民民主全新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P67 49年初步确立标志是届人民政协全会召开 54年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结束,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56年进入新阶段,标志: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P67 历史原因: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局面 ②建国初各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 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团结奋斗,共同建立了统一的新中国。
实行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平等的地位和共同发展 确立经过:67-68①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②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③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④1955年x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⑤1958年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⑥1965年x藏自治区成立 实施作用:P68①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P71-72 成立的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高度集权,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重大倒退 人大和政协停止正常活动,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P73-74 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体现建设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97年中共15大提出“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其写入宪法 当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P75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经过: 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三通、探亲旅游等 ②1981年叶剑英谈话,建议国共对等谈判第三次合作,阐明统一后对台基本政策 ③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这一构想并获通过,成为国策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P76 回归条件:①根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成熟 ③港澳人民期盼回归——群众基础 ④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有利国际环境等 回归经过;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北京会谈,以一国两制方案否决英方用主权换治权提议 ②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④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⑤1997年香港回归 ⑥1999年澳门回归 回归意义:78页①标志着洗刷中国领土被占的百年国耻 开创港澳与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②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两步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范例 0.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979年以来P78 进展条件: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进展表现:①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 ②1987年台湾开放同大陆探亲 ③1992年海峡达成“九二共识”:“一个中国” ④1994年通过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⑤1995年江泽民讲话,提出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纲领性 ⑥XX年三通实现 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①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 ②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P85-87 49-1950与苏联等国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53年与印度就x藏问题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逐渐为国际社会公认,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 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达成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 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提出背景:①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 ②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方针含义: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①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③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有哪些?P89-92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326届联大 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对新中国的支持 ②美国孤立新中国政策破产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P9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原因:美国方面——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改善两国关 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系符合两国 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主要威胁的共同利益, ②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是共同要求 来自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经过: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交往大门 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8年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①带动了众多尤其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我国迎来新的建交高潮,为1978年以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缓和和变化 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P91 原因: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舆论强烈要求 ③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经过:①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中日联合声明》 ②1972年,日本与台湾“断交” ③1973年初,中日互派大使,签协定 意义:①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 ②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③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3.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P84 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
邓小平提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新时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教材95-96页 新时期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P96: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并于XX年举办了该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XX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