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薯片有多少“隐形盐”.docx
2页一包薯片有多少“隐形盐”以表格中的培根为例,每20克含钠640毫克,嗯,大概就是这么薄薄的一片 最近,朋友给我转了篇“科普爆文”:先是用了一个“4岁女孩因平时吃菜口味重,妈妈认为其脸上长雀斑与吃盐多有关”的案例作引子,加上亚硝酸盐的各种危害等等“科普知识点”,让人在生活中对“吃盐多”产生危机感事实,果真如此吗? 长雀斑与吃盐多少无关爆文里对“孩子吃盐多导致长雀斑”的逻辑深信不疑,“医学解释:盐吃多了会长雀斑,是因为吃盐过多,体内水分减少,黑色素容易沉积在皮肤表层,脸上就会长黄褐斑、雀斑其实,这两者并没有直接关系人体内有一套完备的机制维持自身的内平衡,保障身体中的水分会被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我们之所以会有“吃盐多体内水分会减少”的错觉,是因为吃盐多了,自然会觉得口渴,人本能地会通过多喝水来保持血液浓度(渗透压)稳定但即使不能喝到足够的水,肾脏也可以通过浓缩尿液来排除多余的盐分总之,要想通过饮食改变身体的内环境相当不容易:等要让身体水分减少了,也快折腾出人命了再说长雀斑雀斑是一种小色素斑,最常发生在皮肤白皙的个体最早出现在儿童早期,随着日光暴露皮肤,夏季雀斑的数量、大小及色素沉着深度增加,而冬季则变小、变淡及减少。
肤色浅的人容易受日晒伤害,也更容易生雀斑,所以那个孩子可能原本就皮肤白皙,而“觉得雀斑越来越深”的根本原因,估计是没有注意防晒所以,单就长雀斑来说,家长与其纠结有没有多吃盐,不如教孩子从小就做好防晒工作 吃盐多,值得担心的问题在这里既然吃?}多不会让人长得丑,那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吃了?当然不是!吃盐多最大的问题在于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而高血压又是心血管和肾脏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而且,高盐摄入对儿童的危害远不止此不仅仅是血压问题,还包括血管、心脏、脑和肾脏问题也许这样的伤害在儿童期不太明显,但从小高盐饮食的习惯会持续到成年,这埋下的“炸弹”可真不少啊……而且,高盐摄入会导致尿中钙流失换句话说,吃盐多易缺钙!研究表明,盐对钙代谢的影响可以在儿童身上发现,并在成年后继续存在,这增加了以后的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尤其是女孩因此,我们建议宝宝1周岁之前的饮食不要额外加盐,1周岁之后孩子的饮食应该逐渐融入家庭饮食,这时不反对加盐WHO(世界卫生组织)对成人饮食中每天摄入的氯化钠的建议是不超过5g,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并降低成人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孩子的食量比大人少一些,相应对氯化钠的摄入要求也要相应调低由于我们国家饮食习惯普遍摄入盐都超过了WHO的健康饮食建议,所以,通常来说,给孩子做饭不能以成人口味判断,成人觉得味淡的食物,对于宝宝就已经咸了。
最好的办法是全家一起调整饮食习惯,将氯化钠的摄入降低到健康的水平,而不是仅仅让孩子搞“特殊” 警惕无处不在的“隐形盐”来自WHO的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不需要额外吃盐;1~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 700 mg 钠(相当于 1.8 g 食盐)这并不是说宝宝不需要钠,而是因为宝宝可以从奶等饮食中摄取到足够身体所需的钠,所以不必额外添加1岁后仍要限制食盐的摄入,只要宝宝能够接受就不必刻意添加盐如果宝宝对食物兴趣下降了,可以稍稍加一点儿食盐,切不可按成人口味给儿童食品加盐加酱油加味精,培养出“重口味”的宝宝那么,宝宝一天究竟需要多少盐呢?可以参考由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关于食盐的每日推荐量:2~4岁:每天少于2克;4~7岁:每天少于3克;但通常情况下,3岁内的孩子也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钠,如奶类、主食、肉类、绿叶蔬菜、水果等然而,即便我们密切关注和控制每日食盐的用量,钠的过量摄入却依然存在这是因为,“隐形盐”在很多商品化食品中无处不在,如加工的肉制品、方便食品、市售零食、调味料等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含钠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谷氨酸钠(味精)、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钠、枸橼酸钠、苯甲酸钠等,这些都会增加加工食品的钠含量。
所以,要避开“隐形盐”的坑,咱们得学会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也就是营养成分表钠含量是营养标签上的强制标示内容之一,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常见儿童食品中的钠含量,是不是超出你的想象?(见下表)值得注意的是,当用“份”标示时,每份的含量可大可小,不能简单看营养成分表中的数值,而应按照大多数产品每100克所标注的营养含量换算以表格中的培根为例,每20克含钠640毫克,嗯,大概就是这么薄薄的一片也许有的家长会担心,以前我给孩子吃得太咸怎么办?会不会有危险?其实,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往往是长期风险暴露的结果,一小段时间没做好,并不会有多大危害,更不用整天担忧焦虑,以后改过来就好了毕竟没有谁生来就是育儿专家,永不犯错,对吧?:欧茜,儿科医生,知贝儿科创始人,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曾就职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具有10年儿科临床经验新浪微博超人气科普,著有《像我这样做妈妈:儿科医生育儿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