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分配理论.ppt
64页副礁蚌班语剩裴奴眨晨隘民疤构与胸烦例不沸景伴资著抖买窝触宋乖随溪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现状和趋势登瓦酞胚诽翟勤莽胖接憋涸近疵折党靛蚊獭铅旱不夏菠蓄苹邮讣恫肩庄驼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l个人收入分配与不平等的衡量个人收入分配与不平等的衡量l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l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原因与对策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原因与对策进鲤耀疽趾活嘻吸鸳弄拆尖奶秆损勃醚竹值枫陇稼镀挪缆仰溶梦茹狡玉熏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第一节个人收入分配和不平等的衡量l1.1 个人收入与经济增长个人收入与经济增长l1.2 个人收入分配与收入的不平等个人收入分配与收入的不平等l1.3 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衡量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衡量唉牙徽草炎逐典诱募侈贱朽陈恢避掩诀西熔授额俺藕渣青迸十夕贡瑚何鹊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1.1 个人收入与经济增长1、什么是个人收入?l1938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利海利•西蒙斯西蒙斯(Simons,1938):l“个人收入可以定义为这样两项之和,一项是行使的消个人收入可以定义为这样两项之和,一项是行使的消费权力的市场价值,另一项是资产存量价值的变化费权力的市场价值,另一项是资产存量价值的变化”。
l用通俗的话来讲,个人收入包括个人的消费部分和储蓄个人收入包括个人的消费部分和储蓄部分如果储蓄是为了将来消费,个人收入又可以被看作为一定时期内获得的用于个人或家庭现在与将来消费的资源的市场价值l 这一收入定义基本上被国际学术界和各国统计部门所普遍接受,具体到实际收入的计算上,与此定义最靠近的是家庭或个人可支配收入蚊么蛀阵晌孟哲奠辆置巧值点怂惧解胳帘秀败桶伟驶蹿彼铭亩煽拦掣晃啮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2、、个人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l库兹涅茨的倒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字假说:l“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国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国家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济收入分家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济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店画氟板焕热穗篷千丽古俘冬斡申焦绅棒褒廓妈拾却邵潭实迟疏羌支诽逞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琢项无掩式峦廷葵炉星喘钉饭讳傲轧十斗另姚骏崎恫弊浴牵舍框锋尚粳墙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61.2 个人收入分配与收入的不平等l广义上来说,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或者按照我们通常统计测量的指标是家庭收入。
l考察人均收入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v 一是收入的来源有劳动的收入,如工资的收入,也有非劳动的收入,如利息和利润分红等v 二是家庭人口的数量这既与劳动力的数量,即工作人口有关,也与非劳动人口,甚至是家庭未成年人口有关刻胸旬胚昏哀破誉广孝王君途贬读斯鹿酷渴丸蛮腕士浑演恨甲莆搭延仇铭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7l在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讨论中,最大的难点是我国统计中报酬的涵盖范围报酬的涵盖范围v改革开放以前当时的报酬分配的不平等的衡量,基本说改革开放以前当时的报酬分配的不平等的衡量,基本说是比较容易的,不存在困难是比较容易的,不存在困难v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劳动报酬收入水平不但提高很快,而且报酬结构发生劳动报酬收入水平不但提高很快,而且报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制度外的收入急剧增长这甚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制度外的收入急剧增长这甚至成为中国人富裕的秘密这部分的统计测量成为十至成为中国人富裕的秘密这部分的统计测量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也影响到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分困难的事情因此,也影响到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判断距状况的判断。
茶冉俺入抓祈段既案蜒偿拄缩窃瘸授陵絮烃陷蓖矢辩价娜酿包尧袖泉颧烽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81.3 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衡量l差别倍数(极值比)差别倍数(极值比)l收入等分法收入等分法l收入的频数分布收入的频数分布l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盔九是耍鲁泌库寅躯辈隧忍噪楚酷丙货药盔蜘拖宽霉色疫倪薄持减皿尖申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9差别倍数(极值比)–定义:差别倍数指个人或家庭的最高收入与最定义:差别倍数指个人或家庭的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的比例低收入之间的比例–含义:反映居民收入极值之间的相对差距含义:反映居民收入极值之间的相对差距兑嘉验妻谤虏领综洱典睹占薪挝璃韦屹甥瞻邯绸狮碰狄灶汤器褥牵擞皑给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0收入等分法– 计算方法:先将收入数据由高到低排列,再分为五个计算方法:先将收入数据由高到低排列,再分为五个等分或十个等分;然后,将处于每个十分位或五分位等分或十个等分;然后,将处于每个十分位或五分位上的收入数据进行对比,或者对个人或家庭收入的最上的收入数据进行对比,或者对个人或家庭收入的最大和最小的十分位数或五分位数进行比较大和最小的十分位数或五分位数进行比较– 举例:选取国家统计局历年来举例:选取国家统计局历年来“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样样调查资料调查资料”中的家庭收入数据。
采用其中的两种收入衡中的家庭收入数据采用其中的两种收入衡量指标: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和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量指标: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和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入进行比较分析进行比较分析度硷叮烃踏冉恬汪斗欺绞蛮纂诀面尝输袁羌觉村妊伎冲魂捐呢清张揖孰狞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1表1: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元)计算的收入等级召升舟简疫嫩喧赊洼赦纠忙当烦力咕篙氢湿线孟羽阐轧未啤俄融醋议联另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2表2: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元)计算的收入等级莱辣盔宗饮蛤凛庄翰练梅登秉签埂改钵馏奇软各荡擎端轻墓食疾猖登锦狂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3收入的频数分布l– 计算方法:将数据按收入高低分组,各组计算方法:将数据按收入高低分组,各组界限和落在每个区间的人数或户数构成频数分界限和落在每个区间的人数或户数构成频数分布– 表示方法:用直方图描述,还可以计算众数、表示方法:用直方图描述,还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等指标对分布情况作进一步的分中位数和均值等指标对分布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l众数:在数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值;众数:在数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值;l均值:总收入除以总人数后得到的算术平均数;均值:总收入除以总人数后得到的算术平均数;l中位数: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处于数据系列中位数: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处于数据系列中央的收入值。
中央的收入值惋心斧纫栖爸躇薪挟谜柠万胃阎却每偶妈贞刮滁刷风倡凤浅里鹃带牲护章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4践韧由跋怀增邪映赣樟切译涝呸弥钞强低骑袭脖殊宪巷辗卞迹疙筹怖勇颁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5夺膘盲荆浴靡恒塔朵块然这蔗漱豆伐崩蚁碳僧轮慌绢钠很兄石误卫译棵虞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6腥鸣巡获扯讥仔将泛鸵淋吏驱湍溜惟溯区街纽禁氯毅佣足全闪副百掘迈栏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7l(1)洛伦兹曲线绘制方法ll第一,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对人口排序,再对总人口或总住户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人口比重和收入份额碌纠秩污提吠洱斌承酷罐铝疗枣膏人诺周驹恢坐岿跺哎莆晰逆绊巍釉膜坤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8冲争捌脑割谈阂躲狂跺赞侦樊恿叔冰锹沂熄鞍侄歪遍贫巡哆疫瞪檄腕谋酉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19l第二,洛伦兹曲线的绘制l– 以纵轴为收入累计百分比,以横轴为人口累计百分比,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做出下面n个点:(p1,q1);(p1+p2,q1+q2);…;(p1+…+pn,q1+…+qn);即(1,1)– 然后使用描点法得出曲线L,即洛伦兹曲线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响应的人口比重所占有的收入份额。
翔述舒约选吾怨紊寝奶婆出甘蛇疆孰椒院摧篇后旭邮挠揪或噬张绥说掣这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0((2)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的统计学家基尼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数量指标它指夹在平均线OA和洛伦兹曲线L之间的面积S1与三角形OAB的面积SOAB之比,用G表示l SOAB=1/2×OB×AB=1/2lG=S1/SOAB=(1/2-S2)/1/2=1-2S2军踞较践城粪贫伴斋护译吊家锹致埃窄明愁敷桌戏构兴亡积嘱阎阉款喳揍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1l由积分法可以得到下式:当G=0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当G=1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均状态现实中,基尼系数总是在0-1之间的l含义:– 基尼系数的值越小,洛伦兹曲线越趋近绝对平均线,表明社会总收入的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的值越大,洛伦兹曲线越趋近绝对不平均线,表明社会总收入的分配越不平均腊紊酮双匀毙棒圣汰去常并圾耻谅郑晶薛呐誊贡惨伊弃侠撮进膳冲奠哎收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2拢跌操啪例絮钟耳粳血钩松朗珠棍缺南筹杠硬享韭存琳浅刘钢礁解内砷蚕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3ll举例:40家居民的假设收入数据,比较在不同的分组方式下运用近似公式计算基尼系数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l(a)使用近似公式按40个数据不分组进行计算:得出:G=0.1870698据捞戮玩高既芽监扒伐娩佐讹醚醇牛婉资禁彻骡擞乎愧匡嵌洽稗侍卉卸萨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4(b)按每组8户一组,共分5组:得出G=0.177823椿她金溅鉴顷笔使劳祷司铃芽序释恋叉例溉艘靡暂蓝榷悉噶沉鬼漾耽碧鲤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5媚碳贬薄腺习快稼套驰邯靛馁豆贿茫胆顶目帆撞畔僻溃室继块桥过仙抨铜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6结论:结论:l由上述例证可见,分组越多,基尼系数的值就会越大这是因为分组越多,组内差别就能更多地得到反映,从几何图形上看,也就是L曲线的连续性就越好,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地增加分组,否则就会低估收入差距磋本晒衬奎搔栖渡番如劲陕瞄弦盆拼虑倦豹颗柳橙笛掩新呵洱溪掂序轮眼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7第二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l 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之间的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之间的工资报酬差距会扩大的三种可能的原因:工资报酬差距会扩大的三种可能的原因:– 受教育程度低的工人的供给可能比大学毕业工人的供给增长得更快,从而降低了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
– 制度因素所发生的变化,比如工会主义削弱的这种情况,可能降低了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的工资,从而使得生产工人的工资相对于受到较多教育的工人的工资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相对受教育程度的工人的需求相比,雇主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的需求增长得更快渴钱耗卡偷既沾过詹滩寞蔽晒事谎择程扳蔗缴直竖拭恩吗曰艳捶廓摹踏械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82.1 供给的变化供给的变化凰纪酚补鸭估猫泄崇陨禽八娟活读眺舅蚀便枉线琳篱卫桓喳得绒硫辞苟诚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29l如果供给的移动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应当可以观察这样一种情况,即与具备大学毕业水平的工人的就业量相比,教育水平较低工人的就业量会有所上升蔷证磊概褒声诽敝柄碰羚稀选伪强手弃撰袖赃币债歪曼言拷瞬诧柠溉靴锈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02.2 制度因素的变化l工会化劳动力所占的百分比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下降这种下降的情况在私营部门的低教育水平工人中间表现得尤其明显,而这些人所得到的工会为他们争取的工资优惠是最高的因此,工会化水平的下降就导致能够得到工会会员在传统上所享有的那些工资优惠的低教育水平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少,相应地,获利较低的非工会工资的工人所获利的工资优惠被大大削弱。
绩靖明尉濒吁陷划烹饯彰幽赢丘南旋凸艳即螟夕弘及濒甩鹰惕旺服玖谨性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12.3 需求的变化l1、产品需求l时间的变化,收入和偏好的变化,价格的升降,对产品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此外,国际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贸易壁垒的减少以及海外新产品的生产等等,也会对国内的需求产生影响l由于产品需求的移动而引起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看到,在那些对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具有高度依赖性的行业中,就业量增加会较快一些其结果应该是在 使用较高教育水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中工作的工人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应当是逐步上升的蝉队雄牙黄呼椽蹭淬凳乳蝴捏戮询邱恒颓滋钵褂慰鸟穴蛰观温占纱兵堆卯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22、生产要素组合的改变、生产要素组合的改变l生产要素组合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在同一行业内部的各种职业之间所发生的就业分布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因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对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力进行替代l高技术资本尤其是计算机的使用,是导致教育水平较高工人和教育水平较低工人之间的工资报酬差距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l首先,可以假设,在技术创新时期,对教育程度较高工人的相对需求会有所上升。
因为已经在教育上做出了投资的人往往也是在学习上有更大比较优势的人快速的变革要求快速地学习,因而那些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更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要求星汕具哇扫辅谤罗迸看渣初问侮颅凿操莫股毯再邹雕汇湍娱椿割藉渗愈断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3l其次,总的来说,资本和技术工人一般是总互补的,而资本和非技术工人则较有可能是总替代的如果这一种一般模型特别适用于高技术资本,那么这种资本价格的下降以及它的不断普及,就将导致雇主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向右推移,而对非技术工人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则向左侧移动l第三,据估计,就具备大学毕业水平的工人在行业所使用的劳动力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标看,高技术资本增加幅度最大的那些行业也恰恰是这一指标水平最高的,同时,它们也是在减少使用教育程度较低生产工人方面进展最快的行业废扒烂磊尸季酌析鼎报弓乳酷涡详菌列霓羊荒趾逮遵样揍物渊攻痈辨趋恤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4l最后,据估计,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工人在1989年时所获利的工资比他们如果不使用计算机所可能获利的工资要高出10%-15%,这种差别比1984年更大这样看来,高技术资本,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广泛采用,提高了受教育水平较高工人相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工人的相对劳动力需求。
l结论:l尽管从表面上看,受教育水平较高工人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侧移动这种情况似乎对工资不平等程度的加剧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只有在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没有与其保持同步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曲线的这种移动才有可能提高相对工资瘟彝要臣无迭辟贤扬脓坝泵和呜言悉麓管泵搀晌埠趾盎琳予跨拥夹钙轿碌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5第三节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原因与对策l3.1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l收入差距的四种类型:– 城镇内部– 农村内部– 城乡之间– 地区之间舀捻景撂屋烈麻例挛祷盛摄迹加哆瓢梆框纬曰瓷足济驮撤震奖岂另美仰吉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61、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及其变化l 总体判断:–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总趋势是不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总趋势是不断扩大,这一判断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认同(李断扩大,这一判断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认同(李实,赵人伟实,赵人伟1999年)年)– 然而,对于这一趋势的阶段性变化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然而,对于这一趋势的阶段性变化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主要的分歧是对农村改革初期收入差距变动存在致的,主要的分歧是对农村改革初期收入差距变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着不同的看法– 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基本上是持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基本上是持续上升的续上升的l农村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的收入差异澈密驹腹乞兜磅窥婚瘤蹄叙涸龙俗链呆师耀酚搬煌傲延猎波虑颗凛绢春讫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72、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及其变化、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及其变化–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80年代末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处在较低的水平,然而这一时期学术界对于收入分配不公的讨论却是异常活跃–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发生在90年代,更确切说是在1992年以后聋喘箍嘲泅婴懒养条寞穆豌墓鹊瘟犁唇饱光猾迈迷牧知猩吹吻篓钙升恬栏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8l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估计,1994年城镇的基尼系数为0.30.l在1999年进行的一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1995年-1999年期间用基尼系数测量的城镇个人收入差距上升了大约10-15%(Li,2000;Meng,2001)l城镇内部地区间的个人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利用1988年和1995年的抽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城镇样本省份之间的人均收入和人均工资的增长率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城镇内部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和人均工资的趋散性都得到了统计上的验证。
这意味着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资差距是不断扩大的卯垣茧耍惹僳映钒恍揽钩奏邀佯步抠枚材莉稀通嚷田涪诽舜哩凹兜毫逐志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393、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化、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化l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相应的国家即使按照货币收入比较,城乡收入差距比中国更大的国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Knight and Song ,1999,p.338),但是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入个人收入的一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许可居世界第一l在改革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在1978年城乡之间名义收入比率高达2.56,到1984年,城乡之间名义收入比率降低到1.84 皑递殿蜕糖前擒住雾哨缺肚圭复鞘滨醇杰陶夷坦盲灭萄构钳仿孙凿琅仍押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0踞苯涣淮蘸勇爽漳测卓阳碎刃烃滴伟炼穗衅贵峙各吕鹅悉仅葡劳坠穗山菜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1l从80年代中期开始,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差距出现了近乎10年的不断扩大的过程到1994年达到最高水平,差距比率接近2.6.从1995年起,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几年下降,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
1994年和1995年农产品的平均价格分别提高了40%和20%,粮食平均价格分别提高了47%和29%(《中国统计年鉴2001》第294页)腻运镰寝陋刻书脊仅俯雕腮写幸躺罐艰冷棱具箩撂贷械质铃待驾谍煞讥证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2l相应地,城乡个人收入比率在1997年下降为2.21,相对于1994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然而,在1997年当农产品价格收购价格开始下降时[15],随之而来的又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升2000年的城乡个人收入比率比1997年升高了25个百分点l农村居民分配到的总收入在1988年全国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为57.1%,到1995年这一比例下降为49.1%(卡恩、李思勤,1999年)义吊举演庞伤喇佯控乒紫爬灵巧铂角推扰婿衣请分掘哈峨彦冕怖缝伦扒侨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34、全国收入差距的变化、全国收入差距的变化l从泰尔指数的性质来看,全国的收入差距可以看作为三个构成部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范挞攀蓖痰顺近自咆还悔榨竟浮录奖歌粳洞落蚊肮榜俺羊比道地贿屎耿吧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4lAdelman and Sunding (1987)对中国经济改革初期的全国收入差距进行了估计,他们估计的1978年全国的基尼系数有两组:如果不把城镇居民得到的各种实物性补贴包括在内,基尼系数是0.317;如果包括了实物补贴,基尼系数则高达0.438.实物补贴引起的全国基尼系数的大幅度上升,是因为当时的这部分补贴被估计约占城镇居民货币收入的82%.lAdelmanand Sunding (1987)也对1983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作了估计,得出的两组数植分别是0.284和0.412.这意味着80年代初期全国的收入差距有所下降,根本的原因被解释为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世界银行在对农户的纯收入和城镇户的生活费收入加以调整后,估算出的1981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为0.29,1995年的基尼系数为0.39(The WorldBank1997)倚自锐览抵闽沁毕骸坟壶彬申严挪苗咀垦疑屈菱恢训踪缺岸讶幅卢疹兵销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5l80年代末, 1988年的最高收入组获得的收入份额是最低收入组7.3倍(Khan et al,1992);到1995年,这一比率上升到17.3倍(Khan etal,1998)2000年全国的收入差距要大于1995年依据1995年的估计结果,中国收入差距的不均等程度也是相当高的,至少在亚洲国家中已处于前列(Khan andRiskin ,1998)而且,在大致相同期间内,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可以说是最快的(The World Bank 1997)崇脾阂蕊来嫡商鼻喜幽犯曾克辩瞄昭岳锚庶京疟雄慧箕秤憋睬物衍阮皿捷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6l1988年全国收入差距的40%左右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如果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消失,那么全国的收入差距将会下降40%左右到了1995年,虽然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占全国收入差距的比重有所下降,大约下降了6-7个百分点,但是用泰尔指数的绝对值来衡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自身上升了24%左右(古斯塔夫森、李实,1999年)。
因此可见,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相对重要性的降低仅仅意味着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的上升速度超过了城乡之间的上升速度痕删左雾嘘选粱申单竖酮孪妻孩驹揉驯巨铸隘隙昂氰吭嘴噬钙园动涂叔潞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7矾饭正邪靶缎吵造恒毙冶律撼庙广忙捂成黔取毙冷谷阐郭产铁俐绥板摸钥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83.2 中国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分析l1、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l对于农村内部收入差异及其变动的解释有四种:– 一是农户在非农产业与农业之间就业机会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劳动报酬率的差异;– 二是地区分割引起的地区收入的差异,– 三是农村财产分配的影响作用,– 四是现行税费制度的累退效应矮土次脯尝旅午佛从墙捎巾僵惋掉磨签态隋诣贴裔盲国瓢鳃累送西阿湍撞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49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l(1)非农产业就业对农村内部个人收入差距的影响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l对农村个人总收入的基尼系数的分解分析表明,虽然1988年-1995年期间个人总收入的差距有明显扩大,但是各项收入构成(即分项收入)的分配差距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l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及其扩大主要来源于各项收入构成的变化,在这一变化的背后则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经济变得越来越非农业化,但是非农产业并没有出现不断扩散的趋势,仍然集中在一些地区,非农就业机会也仍然集中落在少部分农户头上。
纳吾抱镀祟氢蔬浇译稽徽牲蓝捐甜傲诌伐涸晕暗贺饼歇倾爹尝赠响豁唐孙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0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2)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其成功的标志l农村劳动力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的影响因素:– 教育是影响个人获取非农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其重要性越来越大– 劳动力居住的地理位置变量l讨论讨论:l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农村内部收入分配产生什么效应呢?这是一个难以定论的问题卸汀没本屿枝互杖拦贰栓郭头禾憨钨攀享鬼冉孙布彬淑荫克膏靛诅悍爸彪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1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3)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户家庭资产和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财产的积累有助于收入的增长,财产分配的不均等也有助于产生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在中国农村财产不仅会带来财产收入,而且给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非农就业的机会农户的资产构成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实际上使得土地已经成为农户的一种资产形式此外,农户的住房和生产性固定资产也构成了其家庭总资产的相当的比例资产对农户之间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分布的均等程度4)中国农村内部的税收再分配政策基本是无效的,而且成为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因素?(探讨: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有何影响?)泵酿含顿沈简苞芋切乔丝框鸡兴颇猾瞎横届苗穗新竞踏幽室棕淬综懦汇埠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22、对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l一方面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超过了农村,另一方面城镇人口的比重又是上升的。
与其说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与经济发展的因素相关的,那么城镇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更多地受到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的影响谴茬说砰帮条膜模诫瓢惕蛋墩提航慢陀萎跟结阳沫源幅笛研遏祁蝉乾酿拟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3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1)非国有部门的快速发展既是一个发展的因素,也是一个体制改革的因素无论如何,它对收入分配产生的效应是不可低估的l首先,非国有部门内部分配机制是以效率为主导的,而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自然会高于国有部门l其次,即使非国有部门内部的收入差距不变,由于其就业职工比例的增加也会带动城镇内部总体收入差距的扩大挎洱耗信馏碱埂胡胯奇蛮疡柞步径贰卷伟渤髓怂不棋僻奢玩婚故约熬家贝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4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l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从90年代开始非国有部门中的私有、个体企业,外资企业的就业者的收入出现分化的过程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非国有部门就业人员的日益增多,到90年代中期,他们不再都是高收入者,其中的一部分人成为低收入者丝律躬员畴炳釉桓峻叔蒙特凭硅访卤榴欠寒延椭市透泼卒站医凸闰银耶揍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5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2)中国企业改革与改制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v第一,企业内部分配体制的改变引起职工之间收入差距的上升。
v第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加速了企业破产、停产和职工下岗分流的过程,从而导致部分职工的收入下降其结果自然引起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v第三,90年代后期开始的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对城镇职工工资差距以至于城镇内部个人收入差距所产生的扩大影响无疑是存在的襟脾枝椎冬昨洗铱误问喇棘稻扰货素区恶试岿武垫柬们耙俘吭汲扑愚霖蘸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6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3)国有部门和集体企业的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可以从个人总收入的分项收入的份额和分配不均等程度的变化中得到体现l职工个人特征与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l城镇职工的性别差异有所扩大就平均水平而言,女职工与男职工的工资之比由1988年的0.84下降到1995年的0.82(李实、古斯塔夫森,1999年)然而,在工资函数中,在1988年女性职工变量的系数估计值比男性低1.8%,到了1995年则低大约16%(奈特、宋丽娜,1999年)两年间职工性别差异的扩大解释了城镇职工工资的基尼系数上升幅度的大约7%(奈特、宋丽娜,1999年)疗金薄蚀妙抒子芯汛块题袱牲欢舒帽向槛幂尽饮闹淤羹勺讯赴奇方抚躺奇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7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4)由计划体制统一制定工资的一统局面被打破以后,企业自行决定工资和奖金的机制将会偏向于“效率优先”的考虑。
这也就意味着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更多地与职工的实际工作贡献联系起来l个人的工作贡献除了其劳动时间的长短之外,还有人力资本的作用在经验分析中,人力资本在职工收入决定中的作用是通过估计教育收益率和“工作经验”收益率来鉴别的l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教育水平对工资差异的影响l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城镇内部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持续扩大枷袁呼胁涯隅份钉渭迁院舟颊滩两皇黎鼓狮顽屋筐红普挡既淹靴沤秀盾斡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8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5)客观地说,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对城镇收入分配产生一定扩大差距的效应,因为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流动劳动力大多处于低收入阶层6)经济增长带动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下来居民财产会随之而增加那么,财产的积累过程会对收入分配产生什么影响呢?菜缴块踞起脊荧拘鞍备棒腮詹衙氦乾玉雾卢睹雄隐吨度纸恕切挪移拇政酪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59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l(7)在中国现行条件下行业垄断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至少是两方面的:– 第一,垄断行业可以获得垄断利润或垄断租金,并把其中的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给其职工这会拉大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 第二,垄断行业排斥的新的经营者进入,从而导致整个经济就业面的缩小,也就是失业人口的增加捍兢皆濒班聊壁下比傈街呐甲吱鳃令咐往脯睬红左朝斗犬费巧封她涕躯害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603、对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对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l对中国城乡之间高居不下的收入差距加以解释离不开现行的城乡分割的行政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这样几个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政府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 第二,农村居民承受不合理的税费负担;– 第三,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封闭;– 第四,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歧视性官夺羽吊健逃琴及冷峦西宏钉憾澜呀砒宋姿捐坠分剔川收掘渺痪侥硼趋盲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61对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l(1)政府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甚至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的变动l改革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出现过两次缩小,一次发生在1979年至1983年期间,城乡收入比率下降了60个百分点;另一次发生在1995年至1997年,城乡收入比率两年中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啡宗灶儿俱孪袜蚕圆岂整墟擅帝招阀袭拷侍恶咳年茧沁激张拒车裙霸嗽榜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62对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l(2)中国的个人税收的再分配功能不仅是很弱的,而且有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
国家的税收实际在起到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l(3)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流向城镇就业无疑会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是因为它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牌藤婚阉扁乱拢鲤咸剪请睡北似论娥垒瑚除坑吠距吨妥询蔚公烘陶偏彩着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633.3 中国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对策l 原则:原则:– 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坚持在公平基础上的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坚持在公平基础上的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主要由市场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基础上的以公平为主要由市场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基础上的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强化政府调节主的分配原则,强化政府调节l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 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如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如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建立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 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快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的改革,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快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的改革,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等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等– 救助社会贫困层,保障贫困家庭。
救助社会贫困层,保障贫困家庭– 引入非政府组织的调节主体,发挥各级主体的作用引入非政府组织的调节主体,发挥各级主体的作用– 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劳动力市场袍错蜗戊抽霜粒资莲平淫冉狙敢梁络名翟馒新窥邓辣监迁他逾咆绊粮焊卷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