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日记随笔式作文课题阶段总结.doc
27页书香校园韵味浓 随笔世界幸福多——日记随笔式作文课题阶段总结实验探索为落实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群体的战斗力,我们首先从提升教师的群体素养着手,加强了理论学习我们有组织地学习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学习了有助于新教育实验研究的一些专刊和专著,如苏霍姆林斯基“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从中我们认真解读了新教育实验的丰富内涵,领悟到了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即:以人为本,师生共同成长我们坚持“实践出真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教学行为,在实验与研究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为此,我们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对日记随笔式写作进行集中学习和大胆实践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验研究,我们对日记随笔式写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日记随笔化写作是一种以随笔为主要写作方式的生命化写作教学体系在这里,随手、随时、随性而作的文字都叫“随笔”它顺应人的言语生命规律,以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和发展言语生命、培养健全的言语人格为目标,以随时随地、随情随意的日记随笔为日常写作方式,以有针对性的站在初中三年高度基础上整体规划的序列训练为重点,以读、评、改、展等活动为促进手段,先读后写,为写择读,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中自悟,读写互动,在日常随意写作和课堂有序修改的有机结合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的写作潜能,实现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表达。
基于此,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探索:一、初步构建了初中日记随笔式写作序列训练材料我们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写作教学目的和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要求,根据实验方案,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构建系统具体的写作序列,按照周次来进行设计,在一周中,设计片段练习2-3次,片段练习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主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单元作文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阅读笔记2-3次,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随手记录,随手抒写自己的感受体会;设计一次观察日记或总结日记,由学生自由发挥,在周末完成;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单元主题、综合性学习,设计一次作文练习三个年级各有侧重点,这样通过系列化训练,最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参照语文课本作文训练内容制定三年整体写作规划 我们使用的仪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对作文训练内容安排呈现出一些特点: ①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如七年级的“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感受自然”,八年级的“献给母亲的歌”、“到民间采风去”、“寻觅春天的踪迹”,九年级的“雨的诉说”“脚踏一方土”、“岁月如歌”等。
②写真事,抒真情如七年级“这就是我”、八年级“献给母亲的歌”、九年级“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内容,都能体现出这一点 ③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如同是写学生成长,七年级安排的是“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而九年级则是“青春随想”、“岁月如歌” ④以记叙文为主,兼顾其他文体教材上36次作文训练,有22次可以写成记叙文(贯穿于初中学段始终),两次明确要求写成说明文(八年级上第三次训练“说不尽的桥—介绍你所熟悉的一座桥”;八年级下册第三次训练“科海泛舟—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写一篇介绍该成果的说明文)明确提出进行议论文训练的也只有两次(八上“怎样搜集资料”要求针对所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专题小论文;九下“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要求以孔子或孟子的某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另有调查报告、演讲稿、总结等应用文各一次可见,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重点,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只是初步涉及 这也正好体现出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二)我们设计的写作序列训练 遵循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体系,我们制定了以表达能力和文体训练为经,以积累感悟—专项训练—综合运用为纬的系列训练规划第一阶段:作文激趣阶段——七年级上学期 七年级上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倡导学生写“绿色作文”,即写真实反映生活、反映内心、率真自然的作文绿色作文”是一种健康向上、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处处以真为纲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其生命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流个不停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规定,每位学生备一本观察日记本,注重选取身边有意义的“小事”、“真事”、“新事”,每天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篇幅不见得要长,但要有实际内容,表达要文从字顺语文课前,学生选定自己的一篇日记轮流作一分钟讲演。
每周选出一篇日记在班上交流评比让作文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 在作文命题方面,打破传统的命题方式,而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命题范围,选取能引起学生写作冲动的话题,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要说,有情可抒 在体裁方面,不作严格规定,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写随笔 第二阶段:分类训练阶段——七下至九上 1.七年级下学期,以记事的记叙文写作为主训练内容以“记叙的方法、立意与选材、把内容文章写具体”为重点 例如,在训练“把文章内容写具体”这一重点时,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内容丰富,我们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要时时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心中的情并归纳出一些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如: ①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形象的描绘或叙述: 概括性词语:我惭愧 具体形象的描述: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有,同学信任我,选我当中队干部,我却做出这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得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躲躲。
②抓住特征举些例子: “我的妹妹是个很顽皮的孩子”,小作者就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突出“顽皮”,“我的橡皮泥用完了,叫妹妹帮我拿一下小妹,帮我把楼下的橡皮泥拿上来却传来妹妹的回答:‘啊,什么呀?’‘帮我把楼下的橡皮泥拿来?’‘啊,你说什么呀?我还没听清楚’‘帮我—把橡皮泥—拿来—’‘啊什么呀?你再说一遍—’我知道妹妹不给我拿了,只好自己去拿了” 你看这调皮的妹妹多么形象逼真 再如表现自己平凡没有任何特长,可这么写: 别人在跑道上飞快地跑,我只能在下面喊“加油”;别人在台上唱歌,我只能在台下鼓掌;别人展示他的绘画作品,我只能在旁边欣赏;别人在台上跳舞,我只能在自己的位子上观看;口才好的同学在演讲比赛上口若悬河,我只能做一个默默的观众;写字好的同学可以把黑板当作画布各展其才,我只能看他们的劳动成果你看,小作者的“没有任何特长”表现的非常具体,字里行间还流露了一点淡淡的遗憾 ③分解动作,写出层次 我们往往觉得生活中的动作是一下子完成的,因而一句话就带过去了,比如插队:他真讨厌,一下子插在了那个小同学前面如果找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动作是可以分解,写出层次的。
其实这种写法类似于电影中的“慢镜头”,我们把这个动作分成一些小动作,一二三按时间先后写下来,使这个动作完整地展示于读者面前,我们的文章自然就具体生动了请看下面的文字: 你看,那边来了一个大个子,刚来便径直跨到队伍前面,做好了标准而又充分的插队准备工作好似一只饥肠辘辘的老虎在那儿虎视耽耽的等待时机此时他那时髦的服装和俏丽的虚荣的外表再也容纳不下那颗丑陋的心灵了—因为我们都已经用自己明亮的双眼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丑恶 迫不及待的他终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瞧:他左腿向上一跨,右腿一蹬,便将一个小个子学生挤到了后面,紧接着左手将饭卡往刷卡机上一摁,右手将前面的同学肩膀往边上一拨,一张丑陋的嘴巴大声喊道:“师傅,豆皮一碗,油饼一个……”那似乎很是有礼貌的语气,不禁让我悻悻做呕,再看后边的同学却早已吐得一塌糊涂……再看表,整个过程竟只有0 .1秒 2.八年级,巩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学习写人篇,训练重点为“描写人物的方法、怎样使人物血肉丰满”同时,结合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说明文写作,训练重点为“抓住事物的特征、根据说明中心,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八年级上册中第三、四两个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要点,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环节,采用片段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思维训练如教学说明方法这一内容,教学设计按照“讲清概念—练习巩固—写作深化”这一程序进行训练讲清概念,就是由教师根据课文中的例子讲解某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种类及作用等练习巩固,就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或教师提供的教材中举例印证.并利用该说明方法说明某一事物的口头练习写作深化,就是以单元写作题为纲,由分到总即每教一种说明方法,就由学生利用该方法来说明某一事物,在单元教学完毕时,布置文题进行说明文写作训练,要求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再如合理选择说明顺序,根据“写作训练序列”,我们把它安排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重点训练首先让学生明确,说明顺序的选择是由说明中心决定的,例如:介绍建筑物的布局,适合采用空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适合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理,适合采用逻辑顺序等练习巩固阶段,选取众多的事物为说明对象,让学生根据说明中心的不同,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最后进行在单元教学完毕时,布置文题进行写作训练 3.九年级上学期,练习写景类和抒情类的记叙文,训练重点为“抓住景物特征、选好观察角度、安排描写顺序、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动静结合”。
并结合九年级上册第二、第四两个议论文单元的教学,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训练重点为“观点与材料、论题的展开、议论文语段的结构 这里主要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为例介绍作文系列训练规划学生初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有观点不明、对观点缺乏应有的分析、观点与材料不一致、思路不清、论述无法展开、结构不完整等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把议论文的写作要素分解成若干系列,分项训练分项训练结束后,再综合写作完整的议论文 在“观点与材料”专项训练中,由于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所阐述的观点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思考推理的过程并不复杂,所运用的材料往往也是常见的、人所共知的但初学议论文写作,往往会犯观点不明和空泛、举例不当、堆砌事实、缺乏分析、观点和材料不相吻合等毛病,不能对观点和材料进行合乎逻辑的组合因此,我们又把“观点和材料”分解成“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用材料证明观点”、“事例的表述”和“观点和材料中的纽带”四项进行训练 再如“议论文语段的结构”专项训练,议论文的结构以“总—分—总”为基本结构模式,再根据教材的结构训练其变式,如“总—分”、“分—总”、“起承转合”等语段训练也讲究结构,而且与议论文篇章的结构是相似的,或是演绎式(观点—材料。












